如果说这些都还只停留在口号和语言上,中国军人在战场所表现出的惊人的忍耐力则更令人惊叹。在万家岭,尽管七十四军等部没有缺粮之虞,但生活仍异常艰苦。一方面是条件有限;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本身也不太重视后勤保障,更不关心普通官兵生活的改善,兵站补给除大米和食盐外,食油、蔬菜、肉食等副食品概不过问,全都得由连队自行采购。可在老百姓都已逃亡一空的战场上,即便连队有足够经费,又到哪里去采购副食品呢?
此外对官兵杀伤最大的还有疟疾、痢疾,甚至霍乱。治愈和防治这些疾病需要特效药,然而前线严重缺乏药品,许多染病的士兵都是硬撑在打仗,直到摔倒在地,不能动弹。
这些在西方人眼中都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认为任何国家的官兵都有理由因此放弃战斗,但是中国军人却全都忍受了下来,他们甚至比同样习惯忍耐的日本军人更能爬山,更能吃苦。女记者阿特丽多次目睹过类似让她心酸到要哭的场景:沿路都是受伤或患病的中国士兵,很多人铁青着脸在路边颤抖,还有人已经摇摇欲坠,可仍然在缓慢地向前线移动。
艰苦忍耐终于换来了报偿。当万家岭大捷的消息传到后方时,街头巷尾顿时鞭炮声齐鸣,民众一致认为,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日子之一。全国各地发来贺电五十五份,新四军军长叶挺在贺电中盛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将这次空前胜利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并列,称它们“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在万家岭大捷中,七十四军像其他友军一样,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截至10月15日,死伤失踪官兵达到九千九百余人,超过参战兵力的半数,其中五十一师伤亡五名团长(包括代团长)、七名营长,五十八师伤亡两名团长、六名营长,两师所伤亡的连排长都在百名以上。战后薛岳除奖给七十四军锦旗一面外,还专门拨给负伤官兵五千元养伤费,以资嘉勉。
通过在万家岭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七十四军声誉鹊起,被公认为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强军。经蒋介石钦点,七十四军被列为军委会直辖的战略总预备队,成为华中三大战区之前卫。
如果加以横向比较,七十四军与日军中的第一一六师团在建军史上有着某种相似之处。日军第一一六师团也是特设师团,但与一〇一师团、一〇六师团不同,其表现一直非常活跃,到抗战中后期,更是几乎成为侵华日军中的顶梁柱。一一六师团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据冈村分析,是因为该师团在动员后,曾在郊外野营地进行了约一个月的基本训练。这样的野营训练效果极佳,即使在平时,一周就抵得上兵营训练一个月甚至更多。
七十四军也一样,在它开赴淞沪战场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所以才会在抗战第一年就显露出剽悍本色。虽然在此后连续不断的战事中,部队遭到过很大损失,但由于骨骼强健,加上训练和纪律严格,使得七十四军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淞沪战役中,七十四军还只是次主力,在它前面曾经排列着一批看似难以超越的王牌部队:德械师(第八十八师、八十七师、三十六师)、教导总队、第一军、第十一师、税警总团……
现在七十四军出头了,成了中方首屈一指的绝对主力,这既是时势使然,也是自身努力、不断拼搏的结果,试想,伤亡那么多团营长,有他们在前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这支部队又怎么会不强呢?
鉴于七十四军战功卓著,军委会为七十四军优先补充了一批武器和新兵。当时中国政府能够掌握的军事资源较为有限,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因此常常有武器装备和新兵补充不足的情况出现,七十四军能够得到这一待遇是令人羡慕的。除此之外,五十七师也被调入七十四军编制,使七十四军所属部队增加到三个师。因为三个师的番号均以“五”开头,从此日本人就把七十四军称为“三五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