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司马迁笔下的明君贤臣(5)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2.主张顺民之俗,颂扬无为政治。如高祖、吕太后、孝文帝诸本纪赞,律书序,萧、曹世家赞等篇。汉高祖刘邦,起自匹夫而得“天统”,是因为他顺民之俗,“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吕太后无为,“民务稼樯,衣食滋殖”。汉文帝“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司马迁许之为“德至圣”的“仁”君。治国的最高原则是“顺民之俗”,要办老百姓希望办的事。怎样才能做到?西汉初的无为政治就是顺民之俗。当时民无盖藏,急需休养生息,国家施政以休养生息为要务,因此“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量力而行。具体说,有两条最基本的国策:第一,君臣无为,不举措暴众,不滥用民力。该办的事,能办则办,不能办等到条件成熟再办。第二,民众则是有为,士农工商全面发展。“无为”是道家的语言,老子主张“绝圣去智,灭去人欲”。恰恰相反,司马迁主张一个人要积极用世,提倡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精神,人生的追求是“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司马迁不认为人欲是洪水猛兽,而是发展生产的动力,鼓励人人发财致富。国家施政,不是阻遏人欲,而是“善者因之”,即最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让人民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怎样施政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那就是君明、臣贤。明君的榜样是汉文帝,带头执法不干预臣职。贤臣的榜样是张释之和冯唐。张释之依法审案,冯唐直言切谏。《汉文帝本纪》与《张释之冯唐列传》描绘了一幅开明施政的蓝图。

3.崇尚德治,反对暴政。在司马迁笔下,“德治”与“暴政”两相对立,褒贬倾向极为鲜明。《太史公自序》将古圣先贤禹、汤、文、武称颂为德治之君。将夏桀、殷纣、周幽王、周厉王,以及秦始皇、秦二世这些昏暴之君,贬抑为“暴”。司马迁用这一政治观念模式总结历史经验,指出暴力不可恃。司马迁用古今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民本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史记》全书。但司马迁没有到此为止。他不仅认识到了人民力量对历史的演进起最后的决定作用,而且肯定人民的反暴斗争,大声赞美革命行动,颂扬汤武诛暴,为项羽立本纪。司马迁写《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大旨都是颂扬反暴的精神。司马迁歌颂他们,表现了他同情广大人民的反暴愿望,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正统史家的非难。但这正是司马迁思想的精华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