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1877—1949),字仁先,光绪癸卯进士,官学部侍郎,任溥仪老师,人称“苍虬侍郎”。工诗、能书、擅画,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陈曾寿二弟陈曾则,与姚永朴、夏曾佑同在清史馆任纂修,在馆长赵尔巽、总纂马其昶领导下修《清史》。
陈氏兄弟与关絅之是湖北老乡,因此,与赵朴初往来密切。
看了赵朴初写的诗,陈曾寿在其诗稿上批道:“学佛以解脱为贵,做诗以不解脱、极沾滞为贵。”他写完了,对赵朴初说:“你写诗最大毛病就是带有禅的意念,禅是讲空,讲解脱的,而诗则不同,写诗不要过分把禅的意念搁进去。”
赵朴初承认自己的不足,说:“因为佛书看的多,满脑子都是禅念,不知不觉,就写进去了。”
陈曾寿说:“写诗不要过分地把禅的意念摆进去。如果所写的诗带有禅的意念,就要像苏东坡的诗词那样,如同淡水中稍微加一点盐,恰到好处。”
启功曾写文章,谈到赵朴初和陈曾寿的交往:“湖北蕲水陈家自秋肪殿撰(沆)以来,文风极盛,朴翁在沪上时常请教于殿撰诸孙曾字一辈的先德,尤其喜读《苍虬阁诗》。陈四先生(曾则)的女公子邦织女士,在家庭的影响下成长,又和朴翁结了婚,成为朴翁在新中国工作更加得力的帮手。”
56年后,1988年3月的一天,赵朴初读《苍虬阁诗选注》,题诗云:
少时绝爱苍虬阁,片语曾留十载思。
入梦每依明月寺,断肠宁独《落花》诗。
不因学佛嫌沾滞,为种牵牛善护持。
老抚遗篇耽夜睡,感君用力启新知。③
“片语曾留十载思”,指当时陈曾寿的话,影响了自己很多年;“不因学佛嫌沾滞”,指陈曾寿当时在赵朴初写的诗上批注内容,即不要因为学佛,把佛教的解脱用到诗上。“老抚遗篇耽夜睡”,说明朴老写此诗到夜深。
吟毕,赵朴初用新得日本仿奈良笔,在朋友赠的富阳纸上,工整抄下,并加盖了自己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