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伍庸伯先生传略(1)

谁从我的世界路过? 作者:梁漱溟


梁漱溟

在我一生所有朋友中不少是我心里折服而尊敬的人。他们实在是各有各的价值。但其价值在我心目中好像亦还有着不同等的重量。至于其间彼此交谊深浅,关系亲疏,自然又有许多不同处。因此,是难于放在一起来比较的。若勉强来比较,伍庸伯先生应该是我心里最折服的人;他在我心目中的重量更无人能相比并,而我们彼此间的关系应该亦说是最亲近的和相当深的。

伍先生之所以在我心目中有着无比的重量,是因为我确认中国古人在世界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无疑地就是儒家孔门那种学问,而伍先生在此学的贡献则有足以补宋儒明儒之所未及者。——关于此层要待另文阐述伍先生学说之时方能切实指出说明。

伍先生同我的关系,我只说相当深,而不说最深,是否还别有关系更深的朋友呢?没有。说到此,必须说出我自己的一大短处。我的一大短处就是不能从朋友受到深切益处,亦不能深切地影响朋友帮助朋友,同朋友间的彼此相知似不够深透,尤其在感情上总不够深。(虽然我能结合一班朋友数十年不散。)一句话:在彼此两个人之间——两个生命相互间——不易达成深度的通透联结。这是有鉴于亡友王平叔(维彻)每能深切地帮助朋友,影响朋友,主动地与人结成深深的友谊,而反省到自己身上所认识出来的缺点。记得我曾两度请求伍先生接受我作为他的学生,我愿师事伍先生,但两度都被拒绝。前一度是在广州,当时我三十六岁;后一度是在北京,我五十九岁。当他不接受我的请求时,态度是那样明确而果决,使我的话难于继续再说下去。他为什么如此果决?想来他是一面认识到他自己,另一面又对我有一种认识吧。在今天为伍先生写此传略的时候,我衷心叹恨的一点就是没有从伍先生受到较多教益——所受教益太少。我虽有机会亲近伍先生,却没有能从他而得到自己的改造。

伍庸伯先生名观淇(旧名冠球),广东番禺县南浦村人,生于清末丙戌年(1886),卒于解放后1952年,寿六十七。南浦村在上番禺,旧归慕德里司,所属尽是土地瘠薄之区。当地人单靠农业生产不足以养家,多去佛山镇做生意。他家亦如此,从事自产自销的小手工业,描画佛像神像等,不算读书人家。到他这一辈才读书。他先曾在广东高等学堂肄业,却在一次学潮中与其他几个同学被开除。随后考入将弁学堂。这是为了在两广创建新式陆军而设的一种军官学校。入民国后。广东不少著名将领如邓铿、叶举、熊略等均出身于此。而伍先生在同学侪辈中才学最称优秀。当时创办而又主持将弁学堂的为浙人周孝怀先生(善培),是个有思想有才能的官吏,而且后来还能深造于学问的人(著有《周易杂卦证解》一书)。他非常爱重伍先生,伍先生亦确曾受到他的教益。虽然此后两人学问路数不同,却结下了终身深厚交谊。伍先生毕业时以成绩最优被任为新军管带(相当于营长)。他的同学友如邓、叶、熊等都做了他的部属(相当于连排长)。

伍先生任职管带约近三年,自己年纪还很轻,特请离职北上,求学于保定军官学校。辛亥革命军起义,即南下投效于姚雨平部,又转至南京临时政府参谋部任职。清廷退位,大局既定,又继续求学军校。毕业时是作为陆军大学第一班毕业的,其学业成绩又是最好的一个人。

在陆大毕业后就被留在陆大担任教官,同时又兼任参谋本部某局第三科科长。这个科是主管空军的,那时北京南苑有个航空教练所,即归属于它。这种官僚生活,伍先生大约度过有三年光景(1913—1916年)。这正是袁世凯武力统一全国,国内工矿企业因欧洲大战机会而得到一些发展,北京相当繁盛时期。他官位虽不高而薪俸所入颇丰,生活安定优裕。并且他美满的婚姻亦正成就于此时,——结婚在1914年12月,伍先生二十九岁未满。然而他竟不愿这样生活下去,断然辞职去官,结束了这种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