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知就是一切(2)

不是读心术不是心理学不是魔法 作者:【英】达伦·布朗/著 毛燕鸿 朱朝晖/


任何一个试图游说别人加入老鼠会的人都会明白这种感受。因此,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不那么愚蠢可欺,描述魔术的人常常夸大魔术的难度。比如,他会坚持说魔术师从来没有碰过那叠牌,洗牌确实洗得非常充分,或者硬币消失之前他确实看到魔术师将它捏在手里。有趣的是,观众并不是故意虚构事实好让朋友印象深刻,相反,他们坚信那些事实都是真的。证据是,如果在魔术表演刚刚结束时让观众对魔术进行概述,他们会非常自然地对魔术细节做类似的夸张、否认和坚持,内容与他对朋友阐述时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夸大和选择性失忆会变得更加严重。

一旦你明白了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魔术演出过程中尤其是魔术高潮之后、观众戒心最低的时候,对观众植入各种暗示就变得易如反掌。有了这些暗示,节目结束以后,观众会在记忆中将看到的魔术节目幻化成某些几乎不可能的东西。对这个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会让魔术变得乐趣十足。举个例子,我以前经常表演一个纸牌魔术,节目开始时让纸牌以某种特定顺序排列是个重要的元素。但是,节目开始以后就可以让观众随便洗牌了。我第一次将牌交给上台观众时,就告诉他:“请将纸牌再洗一次,但这次请在桌子底下洗。”顿时他就会因桌下洗牌这个命令而略感紧张,担心离开了眼睛的参与,自己会不小心将牌掉落在地,从而忽略了“再洗一次”这个词组。观众洗牌的时候问他“洗牌不容易吧?”对暗示效果也会有帮助。他会在不得已之中接受自己之前已经洗过牌这个暗示,并轻易干扰他对魔术过程的记忆。如果事后他回想这个魔术时以自己的洗牌开始,就会在大脑中建立可爱但错误的记忆,这就让魔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诸如此类的心理技巧还有很多,魔术师必须迅速学会这些技巧,并在演出尤其是近景魔术的演出中将它们付诸实践,越熟练越好,越漂亮越好。我对大型舞台魔术兴趣不多,因为它对魔术师在舞台上的表演要求极高,舞台上下的互动内容一般是提前设计并固定的,这就决定了魔术师不能像近景魔术一样临时发挥。许多年前,我在布里斯托的酒吧饭店表演魔术时,就深深明白了一个原则。那时,我经常表演一个耗时很长且内容复杂的纸牌魔术,三张观众选出的纸牌会从牌叠中消失,随后出现在一个奇特的地方,比如我的鞋子里、扑克盒里,而且在魔术过程中,会出现一连串的消失、变化和重现。我觉得,如果让三张牌的每一张分别出现在三名观众的酒杯底下,应该会造成高潮。于是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家对镜练习,研究出了一种聪明的技巧将三张纸牌藏起,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悄无声息地塞到别人的酒杯之下。一般来说,这种游戏在同一批观众面前演出一次比较好玩,但演过三次以后,观众很可能就会看出里面的花招。

物理学有个定律,我相信你也知道,就是对于每个力来说,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举个例子,如果我对着罗伯特·吉尔罗伊-希尔克[ 英国广播公司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以口无遮拦著称。——译注]的脸全力痛击,或者将一份卷成筒状的《每日邮报》使劲塞进他的屁股,他就会做出跪地求饶乃至号啕大哭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的大小,与我对他的伤害强度成正比。同样,魔术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你想揭穿一些不太老实的魔术师的伎俩,你就会像敏锐的猎鹰一样,认真研究魔术师表演时的每一个动作,试图从中找到破绽。而你这种专注的态度,反而让魔术师占了便宜。因为,只要你付出一分的专注,接下来就会有同样程度的放松。还记得前文我教你的硬币游戏吗?刚开始的时候,你试图将硬币A变没,但没有成功。观众们观察得越专注,游戏结束后就会越放松,他们觉得魔术演完后,几乎不会再对你投放任何注意力。当你第一遍硬币魔术失败后,观众们放松了警惕,你的诡计就可以轻松上演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