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祖朱棣在天寿山下建造长陵起,到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止,除景帝朱祁钰因故别葬外,其他诸帝都在天寿山附近营葬,共十三处,成为明代中后期皇帝陵墓的集中区。陵区周围因山势筑有围墙,长达12公里,围墙设垛口、城关、敌楼,驻军守护。十三陵各陵建筑自成整体,布局、形制与皇祖朱元璋的孝陵一脉相承。祭殿在前,寝宫在后,门廊、殿堂、明楼、宝城排列得层次分明,严肃整齐,从宫前庄严的神道、石桥、无字碑,直达宝城,一线相贯,地势逐步升高,有曲有直,有高有低,远山近水,连成一个气势宏伟壮丽的建筑整体。十三陵的地上或地下建筑,无疑是封建剥削阶级的产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中国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与才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与文化的创造。
遗憾的是,这笔财富大都没能完整地保留下来。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来自北方的瓦剌大军在十三陵燃起焚烧殿宇的大火之后,这文明便开始了它悲剧性的毁灭。最能象征十三陵各陵建筑艺术与风格的祾恩殿,经过数次战火之后,也只剩长陵的一座孤影自怜了。这座建成于宣德二年的辉煌建筑,历经五百余年沧桑而无恙。祾恩殿以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形成构架,其中,中间四根高为14.3米,直径1.17米。这样高大的楠木柱,是我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即使故宫的太和殿也不能与之匹敌。祾恩殿无论是形体结构、建筑风格,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它的出现同样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庶与强盛。
1956年,十三陵中的定陵地下宫殿被考古人员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也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明代陵寝地下宫殿的规模、规制与陈设。由于定陵发掘并不成功,许多文物被毁坏,其他的陵墓至今没有发掘,仍完好无损地存于今天的十三陵特区中。
信仰的价值
星云大师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因缘,得以参加这场对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并在这么多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及各界领导人聚集一堂的场合里,为各位主讲信仰的力量。
近几年来由于金融海啸,欧债危机席卷全球,造成世界性的经济风暴,急剧加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固有的各种矛盾,使得原已存在的贫富不均、失业率偏高等社会问题更显严重。
值此全球经济遭逢重重困境之季,此刻我们最急需建立的,就是一份提振信心与力量的信仰,因为信仰具有普世的价值,有信仰就要信心,有信仰就要力量;久远以来人类就是对一些善美的价值有信心,因此可以改善生活,可以发展未来,可以增加福祉。
信仰能使生活美化,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眼中看到的世界充满祥和;反之,没有信仰的人,他的心灵找不到皈依处,他的人生是空虚的。他感到的世界是贫乏的,所以有信仰的人生才是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