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溜”。对从众行为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口服心服。表面服从,内心接受。二是口服心不服,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溜,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
某高校举办活动,请德国化学家展示他最近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在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室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对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具有强烈挥发性的液体,
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气味的,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子,让透明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后排的同学、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两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
此时,“化学家”把大胡子和眼镜拿掉,原来他是本校的德语老师。他说:“我这里装的是蒸馏水!”
这个实验,形象地说明了从众效应——看到别人举手,也跟着举手,但他们并不是撒谎,而是受“化学家”的言语暗示和其他同学举手的行为暗示,似乎真的闻到了一种气味,于是举起了手。
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使人做出勇敢之举;消极的从众效应则会互相壮胆干坏事。有人正是利用从众效应骗人,最生动的例子是玩“三张牌”,让人押宝,猜红桃A在哪里,可押50元、100元、200元。此时总有三五个人抢着参与,而不明真相的人不知道他们是“托儿”,也参加押宝。当然,结果肯定要输——因为最初参与的三五人同庄家是一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