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越多,困惑越多;涉猎越多,矛盾越多,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最慢的阅读速度,看本书要一个月,一个医生的专业学习实践不算,本硕下来也要七年。作为门外汉的我们,不困惑不矛盾,就怪了!困惑矛盾一多,加之初为父母、爱子心切,就容易产生过度焦虑。过度焦虑的表现就是无事生非,怎么看自己的宝宝怎么有毛病,而浑然不觉毛病压根儿在自己身上。另外补充一句:老话讲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你自信功课做得多足,你也不是医生,否则医院都改书店了。
就我目力所及的个人经验而言,其实孕妈孕爸在孕期看育儿书是最不好的。你看不见摸不着孩子,每天看他头围多少胸围多少,什么会引起畸形之类的,其实会生出很多莫名的忧虑。
对于育儿体验书的优劣来说,我个人的判断标准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一切以父母带孩子更便利、更轻松为出发点的书多是伪科学,多会被历史抛弃。比如那些号称“哭不抱,不哭才抱”的歪理邪说,显然是有悖孩子最早建立安全感和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的。
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捷径,就是有个人直接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捷径。所以,既然选择了生儿育女,你就必须怀胎十月,就必须面对生产的剧痛,就必须经历至少前后两年的缺觉生活,就必须彻底和自由、为所欲为说再见。
基于此,我给准爸妈的建议是:与其将所有精力投入学习育儿技巧,不如拿出些时间去检视自我,平衡和完善内心。即便我们准备好了做父母的体力,接受了养育子女的技术培训,但是如果我们的心还是属于完全自我的,或者是一对小夫妻的卿卿我我,那面对未来降临人世的孩子,还是会手足无措,感觉它在干扰你原本的生活,还是会找不到当爹当妈的本能,还是不能承担起初为人父人母的责任。
印度有部很好的电影叫《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星星》,就是讲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应该被有所区别、针对对待。量贩来的道听途说,未必是对宝贝的爱和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