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一个百年预言说起(3)

吞吴——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 作者:陈禹安


首先,他担心,如果自己接受了正卿之位,等于是亲手破坏了预言的准确性,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预言的总体效力(预言里说的是“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公子完为了维护预言的正确性,只能推掉已经到手的正卿之位,以待后裔的更大荣耀。

其次,他担心自己接受了上卿之位后,会诱发他人的嫉妒与怀疑,从而更加紧密地将他的得势与那个神秘的预言联系起来。

预言里所说的“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实际上是在委婉地兆示,公子完的后裔将取代姜氏而成为齐国之君。一旦有人利用这一预言在齐桓公面前进言,公子完就没法在齐国立足了,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毕竟,谁会愿意眼睁睁地看着“鸠占鹊巢”的发生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呢?

思前想后,公子完决定将自己的陈姓改为田姓,以免人们屡屡提及“陈”姓而始终诱发他人想起当初那个神秘的预言。公子完这一微妙心理,正是人类“心理避险机制”的典型反应。对于可能对自身利益造成危害的有形事物或无形事物,人们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策略。毕竟,与后世的繁荣昌盛相比,还是保住自己眼前的性命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改姓就可以让公子完切断与那个神秘预言之间的联系呢?

我们可以从此后的战国时期的另外一个案例中来一窥端倪。

智氏是晋国的重卿世家。后来,智瑶(智伯)被立为智氏的嫡子。智瑶能力出众,但贪残不仁。智氏宗族的智果担心智伯将来作乱,祸及自身,所以找到晋国的太史,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辅氏,以求免祸。后来,智氏果然被灭族,而有先见之明的智果(辅果)则得以脱身事外,幸免于难。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改换姓氏确实是一种切断与原本所属宗族联系的有效做法。公子完将陈姓改为田姓,其根本原因就是,既想要享有预言的未来之利,又要避免预言的眼前之祸。

千百年来,多少博学多思之士,一直苦苦探寻公子完改姓的原因,但始终遥不可得。而我们今天从心理学出发,才算是真正洞见了这背后的真实原因。

公子完为了避免齐桓公受到预言的影响而对自己不利,宁愿改换姓氏,但是周太史的预言早已传遍天下,齐桓公其实是知道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齐桓公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公子完,而没有预先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呢?

这是因为,公子完来投的时候,齐桓公霸业已成,而且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处于人生巅峰的人,总是过度自信的。齐桓公根本不相信,几十年前的那个预言会对自己、对齐国造成什么影响。所以他毫无芥蒂地信任、重用公子完。

时光飞逝,一晃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百多年间,齐国风平浪静,田氏子孙波澜不兴。那个神秘的预言似乎并没有发生效力,从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心理感悟:你所认为的命运,就是你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