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错觉是能杀人的(1)

吞吴——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 作者:陈禹安


夫差终于忍无可忍,对伍子胥发出了明白无误的逐客令,这也预示着两个人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

夫差对伍子胥的厌恶到了极点,而伍子胥对夫差的愤怒也到了极点。

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得失效应”。如果我们把一个人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的正向情感(亲密、友爱、关怀等)的增加或者负向情感(贬低、仇视、攻击等)的减少视为“获得”,反之则视为“失去”,假如我们能够从他人的预期中获得(比如他们最初不喜欢我们,而现在逐渐变得喜欢我们),我们就会最喜欢这些人。反之,假如我们从他人的预期中丧失(比如他最初喜欢我们,但现在不喜欢我们),我们就会最不喜欢这些人。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浓度的相对变化比情感浓度的绝对值更加敏感。一个一向对我们心怀敌意,并频频做出攻击性言论或行为的人,也许并不能让我们深恶痛绝。而一个原本对我们心怀善意的人,突然减少了他对我们的善意或支持,甚至偶或对我们给予负面的评价,那么,他就会招致我们最大程度的愤怒与忌恨。事实上,这个新近背叛我们的人,对我们的恶意攻击远远少于那个一向将我们视为洪水猛兽的对头,但我们还是更加痛恨这个被视为“情感叛徒”的人。

夫差与伍子胥之间的关系,就体现出了典型的得失效应。这两个人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亲密无间,情同父子。但是,随着两人在对越策略上的分歧不断深化,两个人都体会到了相互间的情感的严重丧失,从而激发出了效力最为猛烈的得失效应。这一效应,使得这两个人,都背叛了最初的情感投入,终至形同陌路。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形同陌路最多不过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在权力的竞技场上,陌路往往等同于绝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绝不会留有和平共处的桃花源。

既然夫差已经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伍子胥也就毫无保留地将想要说的话,尽数倾倒出来。

伍子胥站起身来,缓缓地说道:“老臣我如果不忠不信,又怎么能得到前王的信任?现在,我就好像是龙逢遇到了夏桀,比干遇到了商纣,我要是被诛杀了,大王恐怕也要随着灭亡了。老臣我今天就和大王永别吧,从此不再相见了。”(臣与王永辞,不复见矣)

伍子胥此前多次使用夏桀和商纣的恶例来劝谏夫差,但从来没有用夏桀和商纣来直接指代夫差。这一次,伍子胥不再客气,不但将夫差定位为夏桀和商纣那样的恶君、昏君,而且将自己定位为龙逢、比干那样拼将一死,也要劝谏君王的忠臣、义臣。事已至此,夫复何言?这样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正说明伍子胥内心的悲哀与愤怒、苍凉与无奈已经冲破了他本来就不擅长的自我监控。

伍子胥转身,默然离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