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易经》是中国式励志的源头(2)

简易经 作者:谷园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说到底,它就是对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你玩任何一种东西,开始时,可能只凭着一种感觉,爱好啊、激情啊、欲望啊、虚荣啊、迷恋啊、被逼无奈啊,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连唬带蒙,蛮干硬闯,也可能做得很好,但肯定不稳定。时间久一些,深入一些,才会发现其中有一些门道,有些“规律”可循,这时就算得上有经验了。但是你看到的这个“规律”靠得住吗?它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本质、更可靠的规律呢?这时,就到了哲学层面。最终,在这个层面领悟和把握的东西,反过来会成为你现在玩这个东西的一种支撑。

那么,怎样玩哲学呢?怎样从哲学层面去领悟和把握自己正在玩的这个东西呢?《大学》里有句话,很重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就是,凡事要善于从根本处、起始点、源头上着手。

就像治病,你得找到病根,知道这个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眼下这个情况的,才能对症下药。

就像学作曲,你得从1、2、3、4、5、6、7这些音符开始,一点点往复杂方面学。学到一定程度时,随便拿一段旋律,你就能从里面把1、2、3、4、5、6、7这些音符给分出来;或者随便一玩,就可以把这些音符谱成一段乐章。

就像学英文,你得从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这26个字母开始,它们是最简单的,但再怎样复杂的单词、语句、文章也不过由这26个字母所组成。

就像学数学,为什么1+2=3?因为1+1=2。为什么一道复杂的微积分题最终有某一个得数,归根结底是因为1+1=2。那么,为什么1+1=2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就到头了,它“不证自明”。

《易经》也是如此,对于中国人来讲,它是所有哲学的源头。你学曾国藩、学王阳明、学孔子、学老子,稍一深入就会发现,他们的源头在《易经》,《易经》中的思想就相当于音乐里的那些音符、英文里的那些字母、数学里的1+1=2。它是所有中文典藉中成书最早的,是“群经之首”。任何一本其他的中文书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不能算百分之百的原创。只有它是原创,它没有别的书可参照,只能道法自然。

以老子《道德经》来讲,他的整个思想几乎就是源于《易经》的谦卦,其精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明显源于《易经》的复卦。

孔子就更不用说了,《史记》中记载他读《易经》,“韦编三绝”,就是竹简的书被他翻烂许多回。《论语》里则记载了他自己所讲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他要是能再多研究上几年《易经》,造诣就更加高深了。而《易经》文本中 “传”的部分,两千年来的学者们几乎都认为是出自孔子之手,是他学习《易经》的心得。

老子、孔子之后,中国文化中很难再找到原创性的思想,后世学者更多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新的实践作一些发挥。包括王阳明、曾国藩也是如此,他们都曾在《易经》方面下过大功夫,并受益匪浅。王阳明有个著名的“龙场悟道”,但少有人知道,当时他之所以能够悟道,恰恰是从《易经》中得到了启发,他给自己住的那个山洞取名“玩易窝”——玩《易经》的窝,还写了一篇《玩易窝记》来记述悟道的体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