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说《三字经》2(2)

钱说《三字经》 作者:钱文忠主讲


《三字经》是南宋时问世的,而宋朝的时候,对女性的宽容度远远不如它的前一个朝代唐朝,从穿着到言行举止,都变得越来越严格死板,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母亲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忽略。《三字经》在讲了孟母教子的故事之后,接着才讲了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期,有窦氏一门,是当时的富豪之家。窦燕山年轻时恃财傲物,年到三十,膝下依然无子。有一天他梦见父亲老窦给他托梦:“你现在这样小心眼儿,自私自利,太不应该了。你应该改过,要乐善好施,多做好事,为我们窦家积德。”窦燕山做了这个梦以后就真的变了,从此以后,他仗义疏财,修桥铺路,济难扶困,变成了名甲一方的大好人。而且他从善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可以说是积德行善的福报。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虚度过光阴,所以窦燕山对儿子的教育也很上心,他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儿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五子登科”名声远播。如果父亲不教育孩子,只管生他,只管养他,但不去教育他,那就是“养不教,父之过”。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一正一反的两个故事来说明这六个字。

先谈一下正面的例子。汉宣帝的时候,有叔侄两个人,一个叫疏广,一个叫疏受。疏广是叔叔,疏受是侄子,叔侄两个人都当了比较大的官,一个是太子太傅,另一个是太子少傅,都是教育太子的大官。叔侄俩教育完太子以后,决定告老还乡。皇帝为感谢他们,就赏赐了他们一大笔钱。这叔侄俩回到老家以后,按照传统观念,该给孩子准备好多财产,留下好多钱。但是,回去以后没看见他们叔侄俩有这个动静,只看见他们俩经常在村里举办宴席,请自己的一些亲友,请村里的孤寡老人,请附近那些没有人关心、比较贫苦的人来赴宴,白吃白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花钱像流水一样。疏广和疏受的孩子们看着不敢说,但是心里担心:“你们这么折腾的话,拿什么留给我们呢?”孩子们就托族里的长老去跟疏广、疏受打招呼:“这么花钱,孩子将来怎么活?这样花钱,给孩子留下什么呢?”疏广、疏受就跟长老讲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做父亲的,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怎么不知道该给孩子留点儿东西呢?但是,我们疏家已经薄有田产,如果孩子勤劳一点、刻苦一点的话,是不会比别人过得差的。我们把那么多钱留给他们,只能使他们变得懒惰,变得依赖,从小锦衣玉食,消磨斗志,对他们恐怕没有什么好处。”这个长老把疏广、疏受的话传给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一下子领悟到父亲的深意所在。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也会经常考虑给孩子留点儿什么。孩子还很小,就琢磨着他将来要结婚,先把房子给他买好;孩子刚刚进入大学,就琢磨着给他买辆车。在传统中国有一句话:“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与其留给孩子千两黄金,还不如留给他一种安身立命的知识,给他创造一种受教育的机会。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和对学习的依赖,而不是对财产的依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