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是我不好”这种受害者心理

情感暴力 作者:加藤谛三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

一位已婚的女性,丈夫常常向她发脾气,大女儿也总是反抗她。而这位女性却把原因归咎于“可能是我的说话方式不好吧”。这种想法就是情感暴力受害者的想法。

她觉得活着很没意思。

在家也总是避免和大女儿碰面。大女儿早上到餐厅吃早饭,她都会“离开房间一会儿”。尽量让两人的距离保持在伸手能碰触到的距离以外。

她的丈夫会对说她:“你可能要到快要冻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失败的女人。”

被这样说,她是怎么想的呢?她觉得“是我让丈夫觉得我是这样一个人的”。

我们接下来会谈到,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不管被说了怎样过分的话,都会觉得“加害者说的话是正确的”。

对于如此伤害她的丈夫,她是怎么评价的呢?她觉得“丈夫是一个稳重的人”,“我和他的成长环境不同,我们完全是两种人”。

“我和那个人是两种人。”这正是长时间受到情感暴力影响的人的思想特征。他们真心这样认为。“那个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丈夫或妻子,或者其他任何人。

非抑制型人的神经过敏表现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抑制型人的神经过敏,表现为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像这两种人这么极端。

案例中的这个已婚女人从出生就没有父母,被寄养在几个亲戚家,曾经受到过寄养家庭的虐待。时间最长的一次,从早被打到晚上。十八岁的时候,她选择离家出走。在上厕所的时候,门总是会突然被打开,在洗澡的时候也要开着门,她很讨厌这种行为。对此,她说:“都是我太任性了。”

这就和她对丈夫的解释一样,“是我的行为使他这样说的”。无论被怎样对待,被说了多么过分的话,也会觉得“对方说的话是正确的”。然后,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知道感谢的人”,自我否定。

她被寄养在祖父家的时候,总是会被说“都是你不好”,还曾因为走路太快而被殴打。祖父常常让她去见她的母亲,但是她的母亲只让她称呼自己为姐姐。祖母经常对她说:“你就是个被抛弃的人。”

她说:“我就是个多余的存在。”

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所有人都在告诉她:“没有你就好了。”

“对别人来说,我就是个麻烦。”她一直这么想。

“如果能早点死就好了,真的想快点死掉。”她说。

有一次她对朋友说:“非常讨厌自己的寄养家庭。”朋友却说:“好歹把你养育成人了。”对于她来说,身边的人已经都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