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逾越时空局限的智者 4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浙江宁波府于玉成此事,功莫大焉。作为首批开放城市即“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地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而当地名士张斯桂(1816—1888年),曾任清廷驻日副使,著有《使东诗录》,与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之间的交往则是成就此中美佳话之桥梁。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北长老会牧师,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毕业于神学院,1849年成为牧师。翌年到香港,后又至浙江宁波,传教于中国,先后十年。其间出版宗教作品《天道溯源》。1863年丁韪良移居北京,将传教事业扩展到华北地区。他认识到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于是采取自上而下的传教方式,并当众向孔子像敬行大礼。1865年接受中国政府聘请,任同文馆英文教习。1869年获独立传教士资格,不久全面负责同文馆事务,后又担任过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生致力于通过发展世俗教育,使基督教文化深入中国,1916年在北京逝世。入华之前,丁韪良已熟读“四书”、“五经”,也是当时中国国内以新式目光看世界的首部书籍《万国公法》的翻译者。在宁波期间,韪良拜张斯桂为师,学习中文。徐继畲在出版《瀛环志略》后,受到朝中言官弹劾,引起闽浙两地维新先觉之士强烈愤慨,张斯桂便是其中之一。斯桂曾熟读《瀛环志略》,认为书中对乔治·华盛顿之评论乃点睛之笔,每每颂之,辄称道不已,感慨系之。 

为纪念国父,美国政府决定建造华盛顿纪念碑,并于1848年7月4日安放第一块奠基石。总统波尔克亲临开工典礼,并向全世界广征纪念物。当美国政府向中国征集相关的纪念物时,由于中国的封闭和国中人士视野之狭窄,竟无相关可用之物,美国政府颇为失望。而恰在此时,丁韪良通过与张斯桂之交往,得知有一位中国官员对华盛顿不仅非常了解,且发表过相关评论。于是,他购得上等石料制碑,并通过张斯桂得到原文并泐之于石,汉字碑乃成。1853年,此碑漂洋过海到达美国,赠予美国华盛顿纪念馆。1862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将碑文译成英文后发表,使徐继畲的言论事迹在美国不胫而走。尤其是继畲对华盛顿之赞誉言论,使美国朝野上下大受感动,引起很大反响。美国人感兴趣的是,在遥远的大清国,竟有一位官员如此推崇歌颂他们的国父华盛顿,同时也得知,他为此被中国皇帝免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