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积劳成疾,1933年,树德先生患血管硬化症。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京大学等高校陆续南迁,先生失去教职,从此经济来源断绝,处境凄惨,衣食不完。在日伪统治时期,先生病无医药,生活无着,子女多而幼弱,因而困窘不堪,至病況不断恶化,最终瘫痪。在病中,先生仍笔耕不辍,著成《论语集释》四十卷。这也是先生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在序言中,先生写道:“身患舌强痿痺之疾,足不能行、口不能言者七年于兹矣。风烛残年,不惜汗蒸指皲之劳,穷年矻矻以为此者。”为弘扬中华固有文化,以“目难睁不能视,手颤抖不能书”之病弱残躯,自己口述,由亲戚笔录,历时九年,《论语集释》终于在1942年脱稿。其倾心学术、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于此可见一斑。关于撰《论语集释》之缘由,先生曾云:“论语一书的注释,汉、魏诸家有各种注。自何晏论语集解行,而郑玄、王肃各注皆废;自朱子集注行,而集解及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注疏又废。朱子至今又八百余年,其间名儒著述训诂义理,多为前人所未发,惜无荟萃贯串之书。先生本孔子‘述而不作’之旨,将宋以后诸家之说分类采辑,以为斯书之助。在学术上力求不分宗派,苟有心得,概与采录,以供学者研究。内容分十类:考异、音读、考证、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别解、余论、发明、按语。按语则是先父对诸家学说提出自己的见解。所引书目六百八十种,全书共一百四十万言。”此书为研究《论语》之学者提供了自汉至清的详尽资料。又对《论语》之训诂注释有充分考证,用各家学说阐明孔子的思想本质,为译注、研究《论语》的学者批判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提供了广泛的根据。是一部研究孔子思想,特别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书。《论语集释》由于是口述而亲戚代笔而成,错写与遗漏之处较多,且无新式标点。后得再版,由先生哲嗣程俊英女士和学者蒋见元先生重新校勘,并加标点,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