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赞美拉萨!祝福西藏!(1)

近忧远虑 作者:葛剑雄


5月7日下午,驶离羊八井不久,公路的高度就开始下降。车上装的和我腕上戴的气压式高度计测量的上限是四千米,前几天已经失效,这时又都重新显出数字——我们又回到了海拔四千米以下。

树木渐渐增加,在拉萨河边连成一片。空气变得清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公路旁的农田中见到了正在犁地的农民,最引人注目的,是并排引犁的两头耕牛,身上都披红挂彩,头上竖起的花球足有一人高。我们刚在为未能拍上照而惋惜,前面路旁出现了更多成对的“彩牛”。我们索性停下车来,步入春天的田野。这是由三家农户组成的“互助组”,动用了八头牛,九个人在掌犁和整地,五个人在撒播青稞。地里还停着一台手扶拖拉机,原来昨天已经先用拖拉机翻过地,今天再用牛犁后才能播种,明天还要引水灌溉。

农田的尽头就是一排新树起的铁栅,后面是即将通车的铁路。大概是为了人畜的安全,不少路段都是封闭的,为人畜另辟了专用通道。在沿途的车站和公共场所,还看到过不少形象生动的宣传画,用汉藏两种文字说明注意事项,如不能随便穿越铁路,不要从列车底下钻过,禁止拆毁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等,都配着卡通画或实物照片。要知道,沿途藏民祖祖辈辈从未见过火车,内地的常识在这里得从零开始普及。

路对面的山下是他们的村庄,无论新旧,一幢幢住房一律藏式,藏红、土黄的基色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分外鲜艳。每座院墙上都竖着风马旗,飘着经幡,外墙上贴着待晒干的牛粪饼——这是农民们的主要燃料。但在院子里可以见到正在烧水的太阳灶,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高原上,阳光已成为新的能源。

这是我的第三次拉萨之行,离上一次已有十年,但在进入城区时,就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和青藏铁路的建设,使拉萨变得更年轻更美丽。记得十九年前从城里到罗布林卡时,公共汽车要穿过大片荒野,而现在已经连成一片。宽阔平坦的道路、连排成片的新建筑、各式各样的商店、如流的车辆和如云的游人,使拉萨博得了“小成都”的称号。欣喜之余,我也在担忧,心目中的拉萨还存在吗?

我们直接来到布达拉宫前,虽然还是长假的最后一天,但出入口已经相当宁静。早就听说布达拉宫已严格控制每天的参观人数,一到限额,绝无通融余地。穿过大道,在广场眺望这座高达一百五十米的雄伟宫殿,就像在瞻仰一位历经风霜的百岁老人,他穿上了新衣,但慈颜依然。这就是拉萨,就是西藏。

第二天来到大昭寺前,上次见到的成排商铺已经拆除,寺门前一览无遗。供酥油灯的场地从露天迁入地下室,免除了古碑和唐柳的烟熏火燎。只有柏枝和藏香燃烧时冒出的淡淡轻烟,带来阵阵清香。大批远道而来的信众和僧人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或在寺前叩长头,或者围着大昭寺、沿着八廓街转,虽然有时比较拥挤,却井然有序。八廓街上游人如云,但地面平整光洁,见不到一点污物。以往在人群中免不了会闻到异味,拥挤中会将衣服弄脏,但如今新来的游客不会再有这样的感受。这固然是藏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但也得益于这些圣地严格的管理。保洁员在人群中穿行巡察,不放过一点纸屑垃圾。不过,从她们几乎空着的篓子看,游人已相当文明,信众僧人自然更会维护圣地的洁净。我问一位值勤的警察,有没有采用罚款或什么其他手段。他有些茫然:“从来没有呀!就是让保洁员清扫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