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学时,中午的休闲活动就是大家聚在教室吃饭,闲聊,比如男看金庸古龙,女看琼瑶三毛,文章第一要娱乐性,所以以上几位是我们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聊聊最能让你泪下的爱情,最扣人心弦的决战,还有那些不可思议的武功,闻所未闻的怪鸟、异兽,真是最好的消遣。上课很无聊,我们从初一起就有考大学的人生目标,数学老师偶尔犯酸,拿捏名人名言:“不需扬鞭自奋蹄。”始知我们都是马,喂饱之后任重道远,必须狂跑。
在每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都会有文艺青年,到了时间犯花痴,荷尔蒙分泌过多。琼瑶走红于70年代,流传到80年代,最可怕是一本《窗外》,公开鼓吹师生恋,使得学校死守严防。我们学校对于早恋是封杀无疑。
我们的班主任倚老卖老,一上来就说,自己48岁,教了N年书,自己修理过多少坏分子,大家别指望有什么春心萌动的迹象,随即呵呵一笑,“谁心里有想法,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目光如电如炬如小刀直指人心窝子。 不巧对街的音像店正狂放琼瑶影视金曲,一个类似邓丽君的绵柔女生低吟:“心里有一个你,梦里有一个谜。” 班主任听不得淫辞艳曲,遂大喝“关窗户”。
生活委员极其不情愿地关上窗,他的女朋友在另一个中学,外号“小青霞”,虽然本人和林姐姐有云泥之别,但是模样清秀,皮肤细滑,擅长台普、耍嗲、唱琼瑶歌、背汪国真,学校文艺汇演总是一袭白衣,斜挎吉它,她的手指在弦上扫过,轻唱一曲“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黑发半遮脸,只露一双眼,台下男生简直幸福得要窒息了,眼睛全亮了,一如今天的女青年围观某快男唱《董小姐》。
至于我隔壁团支书喜欢的梅艳芳,完全不同于邓丽君的人见人爱柔情万缕,但团支书认为梅艳芳有一把沉郁的嗓子,配合其前卫形象够特别。她用随身听听梅艳芳的歌一直不离耳,有时写功课写到恍惚,就会低唱“why?why?tell me why,今夜不想做乖乖。”身子跟着轻轻摆动,眼神闪烁,看起来梅艳芳充分调动了她性格里张扬的一面,不过估计班主任会觉得梅艳芳比邓丽君还令人头痛,不是低诉潜藏的情愫,根本是明火执仗来变坏,明目张胆将内心的狂野和盘托出,大概只有梅艳芳有这样的勇气,台上尽情妖形魅状,唱妖女,唱坏女孩。
黄碧云说梅艳芳是本港大众文化的一个异数:“当大小银幕有起码五百个苹果脸少女在蹦蹦跳跳之时,梅艳芳以极其妖娆的堕落形象出现,一样大杀三方。本港的大众符象都过于健康正常,即使三十岁开外的谭咏麟、张国荣,都极其干净乖巧,以邻家男孩形象出现。他们一如大众的家庭成员:乖仔、好哥哥、聪明小弟弟,他们全然顺应稳定社会的要求。而梅艳芳,永远有点神经质、摇摇欲堕、末日将至的感觉。她的流行显示社会不稳定的一面。如果我们相信大众是集体潜意识的投射,梅艳芳就集合了大众的死亡倾向,并发挥光大。她的魅力,属于不安与惶惑的世纪末。”
梅艳芳不化浓妆时算得上清秀,早期甚至有山口百惠的影子,翻唱其《曼珠莎华》、《赤的疑惑》,就连郁郁的声线也有几分相似。接着又开始在造型上下功夫,除了妆容奇诡,服装也别树一帜,刘培基给她设计的服装戏剧性太强烈,不过完全突出了歌曲的主题性。也许是歌衫的戏剧性,使她本来单薄的五官,多了些分量。舞台上,梅艳芳确实艳压天下,光彩照人,这源于天赋异禀幼功深厚,自小跟随母亲“锦霞歌舞团”到处献艺,在“荔园”、酒廊、歌厅都唱过,也因为这样,1982年台风稳健、声音沧桑的她在“新秀歌唱比赛”中夺魁就毫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