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美丽中国梦,伟大复兴路(5)

复兴之路 作者: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栏目组 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


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30多年以前,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致富引力使国家乃至个人都将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中国从此走出封闭与偏见,开始步入世界经济社会大舞台,并日益发挥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作用。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从一个贫困落后和封闭的国家成长为当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改革带给中国人民的红利。目前,我国政治、社会以及经济改革都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一些制度的模糊、扭曲或者缺失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固化了利益格局,也抑制了创新和创业动力。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必须加快改革。在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将“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出来。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城镇化是最红的红利。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并不平衡,城乡之前的差距也很大。城镇化蕴涵着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几十年将造福中国近10亿的人口。按照75%的城镇化率目标,未来将有35亿左右农业人口转入城市,15亿左右的半城镇化人口继续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通过非农产业与人口向城市聚集和转移,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报酬递增的内部规模经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偏好,促进企业和居民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整体上创造报酬递增的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产生远高于分散定居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通过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让人民提升并自由绽放其才。

人才、改革开放、城镇化的红利是天然存在的,它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去挖掘、去实现。三大红利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必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一向以高速度、高GDP著称于世,但高速度、高GDP背后却暗藏着大量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水分。这些水分其实是我们经济中的巨大隐患,它最终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接着,话锋一转,他提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表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充分认识到到经济增长水分的严重性。他简洁的话语,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李克强也在不同场合也强调:“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同时他指出:“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对2013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要求。这次会议首次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到了中心的位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效益低、质量差、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仍然过多地依靠投资来拉动。在一些地区,甚至进行了大量重复性工程建设,这虽然也能拉动部分经济增长和就业,但无法为社会留存良性财富,这样的增长其实就是有水分的增长。同时,一些行业能源消耗多,污染重,产出少,极大地消耗了自然资源,加大了环境压力,可持续性差。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从长远来看,这种增长不仅仅是有水分的增长,也是有害的增长。改变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应狠心挤出其中的水分,实现真正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