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石油战争:十面埋伏(6)

目标中国 作者:恩道尔(Engdahl, F.W.)


利比亚祸起石油

2007年10月,作为中国石油领域的领军企业,中石油与乍得政府签署了共同修建炼油厂的协议。2009年,一条从中资油田通往炼油厂的300多公里长的石油管道破土动工。与此同时,有西方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大肆声讨管道对环境的影响,但是,雪佛龙2003年在乍得开采石油时,这些非政府组织却三缄其口。

2011年7月,庆祝中国和乍得合作的第一个炼油厂竣工的仪式隆重举行,该厂就建在首都恩贾梅纳附近[13],与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的大型石油项目仅咫尺之遥。

据地质学家估算,达尔富尔-乍得-喀麦隆地区石油储量极为丰富,堪比沙特。控制该地区对五角大楼的对华遏制战略至关重要,这相当于控制了中国石油进口的阀门。

美国对华石油战的下一步棋就在利比亚,卡扎菲控制下的利比亚成为美国对华全面石油战的绊脚石。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一方面忙着让南苏丹独立,另一方面急于鼓动当时还形单影只的叛乱分子推翻卡扎菲,这些都是五角大楼全方位主导战略的重点。遗憾的是,中国在安理会表决时并未否决北约设立“禁飞区”,这在无形中为美国打开了方便之门,的黎波里和利比亚全境遭到狂轰滥炸在所难免。

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突尼斯、埃及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以及南部苏丹独立的全民公决,背后的关键推手都是美军非洲司令部。北京对此洞若观火。

如果我们看看非洲大陆的地图,再想想美军非洲司令部的职能,美国试图控制中国战略物资来源的目的便昭然若揭。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北约在利比亚瞄准的就是高品质的石油,但这与美国自身的能源保障并无关系,主要是为了掌控中国石油进口的两大源头——非洲和中东。说白了,就是要控制中国。

利比亚北靠地中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西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南临乍得;东边是苏丹、南苏丹、埃及。战略地位可见一斑。非洲司令部如能控制利比亚,就相当于为长期控制非洲及其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

2006年的数据表明,利比亚已探明石油储量可能占非洲的35%,高出尼日利亚,居非洲第一,但卡扎菲一直对其优质低硫原油实施严格的国有化。意大利埃尼集团此前一直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投资商,近年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石油公司也获得了特许权。

所以不难理解卡扎菲被推翻后,反对派控制的阿拉伯湾石油公司公开对路透社表示:“我们和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公司合作没有任何障碍,但和俄罗斯、中国、巴西的合作可能会存在一些政治问题。”[14]后三个国家主张以谈判方式解决利比亚内战,还要求北约停止在利的军事行动。

但是,要想完全控制中国的石油来源,非洲仅是美国的全球战场之一。

布局也门

在波斯湾和非洲通往中国的海上“咽喉要道”,五角大楼暗中排兵布阵。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断增兵也门,该国北靠沙特,西临红海,南接亚丁湾,直通阿拉伯海,虽算不上不毛之地,也与对面频登国际头条的索马里不相上下。美军方和情报部门的意图很明确,借口索马里海盗和也门所谓的基地组织死灰复燃,来控制曼德海峡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石油通道。[15]

也门局势动荡加剧的转折点是2009年12月25日,美国假戏真做,逮捕了23岁的尼日利亚人阿卜杜勒·穆塔拉布,他乘坐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由阿姆斯特丹飞往底特律,罪名是涉嫌携带内衣炸弹。此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接踵而来,众口一词地“怀疑”他在也门受过恐怖袭击的训练,据报道,穆塔拉布也承认自己受基地组织也门分支的指派。于是,全世界对基地组织的关注就被堂而皇之地转移到了也门,阿拉伯半岛的这片不毛之地,就顺理成章地被塑造成美国“反恐战争”的新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