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把面子等同于尊严。其实,这是两个容易混淆却不能等同的概念。面子是浅层次的心理需求,尊严反映的则是深层次的人格定位;面子是外表的,尊严是内在的;面子是让别人看的,尊严是给自己留的;面子是随时能放下的道具,尊严是永不毁灭的精神;面子是皮,尊严却是骨头。
在当下的语境中,“尊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词,而且歧义颇多。有些人对于“尊严”的理解就是:办事儿不用求人,到哪儿都是VIP,一张嘴就有话筒往前递。其实,这是特权,绝非尊严。对特权的追求,恰恰是没有尊严的人才拼命去做的事。
从表面上看,“脸”和“面”这两个汉字的意义是相通的,比如“洗面”和“洗脸”。但在“脸面”这个词中,“面”和“脸”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脸”是指道德法则下的判断,如骂某人“不要脸”,而“面”则更多包含着权力的意味。这就揭示了爱面子的一个心理动因,即炫耀权力的欲望。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从“帮个小忙”开始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感激与称赞,我们会十分快乐。因为,我们在帮助他人时,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我们往往不想见那些给予自己太多恩惠的人,因为在接受恩惠时,无形中我们的自尊心在受到伤害。
郭冬临表演的小品《有事你说话》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错把面子当尊严的活宝。他分明买不到难买的卧铺票,但为了逞能、有面子,甘愿冒着严寒通宵排队帮别人买票,甚至不惜高价买黄牛票,只为换得别人夸自己“面子大”,妻子要揭他的老底,他大有要与妻子翻脸的样子。
错把面子当尊严,强要面子,死要面子,只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你。很多国人觉得有了面子就有了尊严,所以不免自欺欺人或钩心斗角一番,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演绎出一场又一场的闹剧和悲剧。
西方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对于尊严的理解,是平等。有了平等才有尊严。别人能搞定的事,我搞不定,不是我没有面子,而是社会不平等,所以要争的是平等而不是面子。松下幸之助说:“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一百个人不能都做同样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虽不同,可是发挥自己的天分与专长,并使自己陶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与社会大众共享,在奉献中,领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人普遍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