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条开往中国的船(4)

一条开往中国的船 作者:沈迦


当晚离开香港,去上海的旅程令人愉快。我们抵达目的地是11月2日,终于结束了五十天的旅程。阚斐迪牧师亲到上海,热情迎接。在上海我们花几小时采购物品,之后就坐“江天”(Kiang Tien)号轮船前往宁波,并于次日清晨抵达。在宁波,我受到了阚师母及燕乐拔牧师夫妇的热情接待。

希望我的流水账没有让您觉得乏味。

祝好

您忠诚的苏慧廉

那些船上的伙伴们

读如上二信,印象最深的是苏慧廉在船上邂逅的旅伴。

第二封信里,苏慧廉说:“船刚开出不久,我尚倚靠船舷时,一个和蔼的声音传来:‘不会是去海外传教吧?’ 说这话的人叫托马森,也是个牧师,时任伦敦会干事。”

托马森(Ralph Wardlaw Thompson,1842—1916)在英国基督教界甚有名望,晚年筹建英国传教士协会联合会(Conference of British Missionary Societies),并出任第一届主席。他比苏慧廉大十九岁,当时正是不惑之年。

托马森是英国人,但出生在印度贝拉里(Bellary),他父母均是伦敦会派驻印度的传教士。父母后又去南非传教,举家再次迁居。托马森也是在南非大学(South African College)、好望角大学(University of the Cape of Good Hope)完成学业,毕业后返回英国,从此在英国教会服侍。1874年当选为伦敦会理事,1881年起任海外差会干事。1882年至1914年受该会派遣,先后前往印度、中国、南非、马达加斯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做环球传教考察。晚年筹建英国传教士协会联合会,1916年分别被格拉斯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中国人对托马森了解不多,其实,他写过著名来华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1831—1912)的传记《杨格非:在华五十年》(Griffith John: the story of 50 Years in China,1906)。杨格非也是受伦敦会派遣来华,将一生献给中国。

托马森1882年的这次出行,就是他全球传教考察的开始。第一站为印度。当时去印度,需在苏伊士换船。因此,他与苏慧廉在此告别。但也就在这里,苏慧廉结识了几位新上船也要去中国的旅伴。

苏慧廉在第一封信里说,新上船的人叫Lambuth与Park。“Park牧师是美国监理会派往中国的医疗传教士。Lambuth医生在中国已有四年。”

Lambuth的大名是Walter Russell Lambuth(1854—1921),汉名蓝华德。Park牧师全名William Hector Park(1858—1927),汉名柏乐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两个年轻人后来都彪炳史册。监理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South)与苏慧廉所属的偕我公会同宗,均源自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监理会1848年开始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在浙江、江苏深耕。

蓝华德,1854年11月10日出生于上海,其父为监理会派驻东亚的著名传教士蓝柏(James William Lambuth,1830—1892)。蓝柏1854年来华,在上海、苏州等地传教三十二年。1886年调往日本,为日本监理会创办人。

蓝华德出生在中国,年少时回美国接受教育,获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神学和医学学位。他的志向是像父辈那样做传教士。被监理会按立为牧师后,1877年,他和妻子戴西(Daisy Kelly)作为医疗传教士返回出生地中国,并在上海嘉定南翔开设诊所。为了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1880年再度赴美深造,取得博士学位后重返中国。1882年与苏慧廉邂逅的这趟旅行,就是他学成后的中国行。

与蓝华德同行的柏乐文是他的妹夫,作为蓝氏家族的成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荣耀上帝的名,服侍中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