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待友款洽 律己精严(2)

百年风度 作者:张昌华


蔡元培为人蔼然,平淡冲和,待人没架子,所以趋访求助者多,有人说他是“好好先生”。凡有人请他写信荐职,十九有求必应。他有慧眼,并乐于提携年轻人。雕塑家刘开渠从北京美术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大学院谋一书记员职,一天到晚抄抄写写,荒废了专业。一次刘开渠斗胆找蔡元培,希望帮助他到法国学雕塑。蔡元培笑着说:“我记着这件事。”不久,刘开渠到杭州美校当助教,恰开学典礼时蔡元培去讲话。刘开渠旧事重提,蔡元培仍微笑着:“你的事我一直记着,有机会就让你去!”这绝不是敷衍。不久大学院有一外派名额,蔡元培委刘开渠为驻外“著作员”,委任状还写上月薪八十元。刘开渠穷,无钱买船票,蔡元培早已虑及,让刘开渠提前预支一年工资,还写介绍信给中法联谊会,请法国轮船公司帮他的船票打折。蔡元培离开大学院后,还特别嘱咐办事员别忘了按期给刘开渠寄工资。“蔡伯乐”终于造就“千里马”雕塑家刘开渠。

蔡元培对刘海粟的帮助和提携更为罕见。1919年刘海粟因模特儿事件受孙传芳的迫害,蔡元培声援。蔡元培为二十六岁的刘海粟在北大办画展引起轰动,他又亲撰《介绍画家刘海粟》,广为宣传。当时他担心刘海粟在京生活有困难,主动向德国大夫克里依博士推荐刘海粟的油画《天坛》和《西单牌楼》等作品。刘氏后来赴法留学,也完全得益于蔡元培。陈独秀入狱,蔡元培设法营救,未果。陈被解押到南京,蔡元培特令刘海粟去探监慰问。胡也频被捕,蔡元培也曾出面保释,憾已被国民党匆匆处决了……

陈西滢回忆蔡元培时说,他“应小事以圆,处大事以方”;蒋复璁回忆中也说,他“外和内介,守正不阿”;翁文灏则说,他“待人款洽,律己精严”;冯友兰说他“形于外,诚于中”。据罗家伦回忆,抗战前两年,时任行政院长、外交部长的汪精卫,亲日迹象已显。蔡元培到南京,汪精卫请客,吃西餐。席间,蔡元培苦劝汪精卫放弃亲日,以推进抗战国策。在座的都看见蔡元培先生的眼泪滴在汤盆里,是和汤一起咽下去的。蔡元培曾为一湖南籍平民马姓学生入北大担保,为一浙江失业工人陈福介绍工作,但“内举避亲”。北大俄文系毕业一马君,和蔡先生是表亲,幼年丧父,由蔡元培代予养育,亲如己出。蔡元培兼国民政府委员时有文规定,可配一秘书。是时马君忽遭失业,获知秘书职尚虚悬,便请求说:鹤卿表伯,听说国府委员都可以用一个秘书,我现在正在赋闲中,如您方便起见,可否将这个秘书赐给我?蔡元培听罢,带怒对他说:××,你每次来谋事,我没有一次不给你想办法,但你也不可硬枝枝地要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啊!夫人帮马君说项时很动真,说时还用钩指敲桌以助语势。蔡元培木坐不语,任凭夫人口沫飞溅,也扳不动蔡元培的“学生都是人才,亲戚都是庸才”的固执。据在蔡身旁工作、洞悉内情的北大老学生曹建回忆:一般人认为蔡先生的荐书有近泛滥,实则蔡先生是有原则的。“真正无把握的不写,绝对有把握的也不写,最愿写的是在‘有’‘无’之间。”他写信的方式也有两种,一亲笔,一签名盖章。亲笔者是他主观上冀其必成,盖章的只负介绍之责,引用与否,全任受信者权衡。

20世纪20年代末,蔡元培辞去其他所有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了摆脱人情的困扰,他在报上公开发表“三不”启事:不兼职,不写稿,不介绍职业。罗家伦说:“先生做人之道,出于孔孟之教,一本于忠恕两字。知忠,不与世苟同;知恕,能容人而养成宽宏大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