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似水流年(1)

百年风度 作者:张昌华


似水流年。

当年苏州九如巷的张家四小姐充和(1913— ),刻下已是期颐在望的垂暮老人了。充和女士自1948年与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Hans H. Frankel)结成连理后,移居大洋彼岸,弹指一个甲子了。

时间之舟,载着浓浓的乡愁。充和于甲申丹桂飘香的时节,泊归桑梓。她在京华和姑苏先后举办了“张充和书画展”。首选京华,缘她当年在北京大学求学、任教,并在未名湖畔结识了她的夫君汉思先生,以及一大批文学艺术界著名人士;次择姑苏,那是因为小巷深处藏着她童年失落的花瓣,她想从九如巷三号那口古井中,钩沉儿时的梦。

张充和女士,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籍为安徽合肥,生于上海。曾祖张树声为晚清高官。父亲张冀牖是民国时的开明教育家,与蔡元培是好友,在苏州创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曾延聘张闻天、侯绍裘、匡亚明等任教。乐益学校“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家境贫困的学生提供求学方便。张充和有兄弟姐妹十人。她有三个姐姐,叶圣陶说过,谁娶了张家四姐妹,一辈子都会幸福的。此言诚哉!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的夫君是文字学家周有光,三姐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岁月沧桑,充和的三位阿姐于近年渐次凋零,汉思先生也于2003年作灵山之归。时下,充和女士是四姊妹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也是多才多艺最具才华和传奇色彩的一位。

充和女士自幼在合肥叔祖母(李鸿章侄女)家接受传统教育,九岁时师从吴昌硕弟子、考古学家朱谟钦先生学习古文和书法。1934年报考北京大学国文系,当时她担心考不取给家里人丢面子,改名为“张旋”。在五所大学联考中,张旋的国文成绩第一,而算学却是零分,“马马虎虎”被北大录取。花季年华,她便在报刊上发表文笔清新典雅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抗战期间,她与沈从文、张兆和一家流寓昆明,供职于教育部,编纂教科书。朱自清选散文,沈从文选小说,张充和选散曲。为研习书法,她做了沈尹默的入室弟子。充和女士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浸染颇深,造诣亦高。她长于昆曲,通音律,能度曲,工诗词。一生临池不辍,隶、草、行、楷皆擅,偶涉丹青。绘画,虽不曾师事名家,但信手寄情的小品,亦别有非凡的韵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