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跋(1)

百年风度 作者:张昌华


梁雪波(以下简称梁):首先祝贺您的新书《故人风清》出版和旧著《曾经风雅》第四次印刷!能给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吗?

张昌华(以下简称张):谢谢。这三本书名叫《曾经风雅》、《民国风景》和《故人风清》。它是一个系列,写民国以来文化人的,怀旧的,旨在“钩沉”。这些人物,他们本应在中国现当代史上占有一席或在相关专业史上享有相当地位的;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们被“屏蔽”了或被淡化了,有的已渐为世人所遗忘。譬如我们几十年来,大谈“五四”,可五四宣言起草者是谁?扛大旗走在前列的是哪个?不知道。我将这些被埋在历史枯井中的碎瓷拼接,试图还原他们在历史底稿上的本色。

我的书与上海出版的一本《原来如此》差不多。“风雅”写了三十八位文化名人,以文坛为主,兼及政治、教育、科技和艺术,有一半是我在出版社做编辑时结识的文坛前辈,有钱锺书、萧乾、吴祖光等。主要写我与他们或浅或深的过从中获得的印象、感受。蒋梦麟、梅贻琦、刘文典等,则是通过史料或与其后人的访谈而成篇。“风景”写了三十位人物,苏雪林、顾毓琇、柏杨等,他们曾经是我的作者;另一半如吴稚晖、章太炎、张君劢、黄蕙兰等相关文字,是我从海内外相关史料中梳理扒掘所得。“风清”大半是我的作者,如季羡林、夏志清、余光中等。这部书比较集中地写了一群一般读者陌生的人物,如吕碧城、翁文灏、余大雄和1949年后滞留海外的蒋廷黻、溥儒、张充和、刘绍唐、夏志清和顾正秋等。对现当代文化名人群体或有一点“补白”作用,自觉还是有点新鲜感的。

梁:这三本书构成了您创作中的民国系列,它们以翔实的史料、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操守、情怀、风骨以及传奇人生。是什么原因让您对民国历史充满如此持久的兴趣?

张:应该说是四本。第四本《百年风度》已完成,今年七月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我没有太多的民国情结,本无意写成系列,只是在二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接触到当代诸多的文化名人,次第有苏雪林、王映霞、顾毓琇、张中行等,最初是为配合我所编的他们的作品宣传需要而写,地道的“职务作品”。在写他们时发现他们周遭的师友故事,盘根错节,扑朔迷离,新鲜甚而刺激。写出之后,见反应还不俗,专喜发我文章的北京的《人物》和台湾的《传记文学》的编辑们鼓励我写下去,甚而是“催逼”。他们给我平台,一路绿灯,于是一路写下去,十二年间断断续续写了约一百位民国以降的文化名人。由于最初无计划,没有严格的体例,各传主的侧重点不一,但我特别关注传主的操守、情怀和风骨。大概有感于时下操守失守、情怀失怀、风骨无骨者太多吧。全面写人生传奇的少;我喜欢“捡漏”,捡拾那些非主流人物的琐杂,捡拾那些不便或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坛坛罐罐”。

梁:我注意到,在具体的写作中,您常常是“舍重就轻”,即有意避开那种宏大的整体性叙述方式,而是选取传主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描绘,从而展现出这些文化名人的独特风采。采用这样的写作视角是经过考量的吗?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