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88年9月8日 空虚的心灵

圣坛之火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


在这浩渺的宇宙之中,渺小的我身居一隅,正心驰神往,庆幸自己能成为这浩渺世界的观众,成为这难以捉摸的宏大奥秘的参与者。然而,我却突然感到一阵疲倦,不禁感慨,再强大深奥的生命和自然规律都抵不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思想的倦怠。脑力,这种神圣的感知和想象的力量,与渺小脆弱的知觉相比,只会自惭形秽。知觉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常伴有强烈的想去了解、认知的渴望,却常因恐惧走向黑暗而让人浑身乏力,畏缩不前。我不禁好奇,为何人被赋予了认识纷繁复杂的万物的能力,却没有被给予认知万物存在意义的能力。人们渴望投入上帝的怀抱,倾听他的谆谆教诲。然而,却常被笼罩的阴影羁绊着,常被无情地驱赶回陈腐局促的生活,为责任、劳作、饮食、睡眠所困扰,尤其还要与我们一样无知的其他人,与那些骄傲自大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聆听他们自以为是的对世界万物的阐释。即使是爱,也时常有阴影笼罩。虽然我与妻子莫德亲密无间,却仍无法告知她任何宇宙的奥秘。反之,她亦如此。我们心底无间,互相痴迷,分享一切希望和恐惧,但却随时会天各一方。我的孩子埃里克和麦琪,坦诚的说,比我的生命更加珍贵。我们赋予他们生命,他们用声音伴随我的创作。他们又该怎样?虽然他们对此一无所知,然而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未来。我那个未及起名的儿子,6年前刚睁开双眼看了一眼这个世界,几个小时后就匆匆合上。他现在身处何地?抑或无处不在?他知道他给我们生活的喜悦和悲伤吗?我宁愿相信他知道。这些想法漫无边际、虚无缥缈,全都来自一个此时正凝视深渊之人。无论谁都会说,这里景色宜人、令人神往,可我却感到有些枯燥。距离上次出书已经6个月有余了,我一直在刻意休息。我身体无恙,没有任何不适。以往,脑海里装满书稿,林林总总的想法接踵而至,写书的计划恐怕也早已吐枝发芽。可现在,生命中第一次,头脑一片空白,思想的土壤贫瘠荒芜,似乎陷入了可怕的沉闷和寂静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一切不再美丽,只是美丽似乎已不再对我有任何意义,任何启示。人流如魑魅魍魉般在我眼前穿梭来往,我对他们的一切:事业、思想、希望和挚爱,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只是感到生命如此短暂,前途如此渺茫,所有的一切都已毫无意义。写出这样的话来,似乎表明我已病入膏肓,可实际上,我既未病入膏肓,也未消沉抑郁,我的生命仍然悠然惬意。这几个月来,我从未劳心费神,也无任何不满,只是兴趣索然而已。我想,这是一种思想的倦怠。我已耗尽所有积蓄的水源勾勒出了真实的自我,思想的源头需要再次蓄满。然而,写作生涯不应有疲倦,也许我该隐藏自己的倦怠。我比想象中的富有,莫德和孩子们也都健康强壮,外表看来一切都安然无恙。真希望熟悉的场景和愉悦的家庭生活让我再次产生创作的欲望。我知道,家庭生活对我是多么重要,为了家庭,我必须重拾笔墨。

我说的已然够多了,而写日记却带给我不一样的乐趣,可以让我回顾过去,追忆流逝的往昔生活。我欠下的书债很多了,有许多书稿要处理,而我却只顾享受风景,尤其像今天早晨这样做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这看起来是多么不合时宜呀!也许该像鲁宾逊·克鲁索那样,列出事情的种种好处和弊端。显然,我这么做没有任何好处,可是弊端却显而易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