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88年11月29日 自杀

圣坛之火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


今天早晨,听到一个消息,一位朋友自杀了。这个消息让我感到了一种彻底的解脱,甚至欢喜,不奇怪吗? 这位朋友热情洋溢、富有魅力、成就辉煌,但同时又具有艺术家的冲动、情绪不定、任性固执。不知何故,他失去了方向,四处飘荡,混得声名狼藉,再也不能有所作为。虽然他有满脑子的想法,却从未将它们付诸实施。上次与他见面,让我感到格外心痛。我们如约见面,可以看出来,他是靠药物才使自己变得精力充沛的。然而,伪饰的快乐、浮肿的面庞、抖动的双手,已经无情地告诉我他悲惨的现状。现在,一切都已结束。恐惧、羞耻、堕落、自杀,都已成为俗套。有人大言不惭地评价,说他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但其实,这么做是这个可怜的家伙一辈子所做过的最无私的事情了。对所有关心他的人而言,他是负担、是痛苦。而且我们从心里认为,他已无药可治。年轻时,他友好、上进,甚至有些高傲。因可怕的家庭遗传原因,工作受到了影响。坦白地讲,他不该为此负责。如果自杀行为进行得有理有据、庄重严肃,不是那种乖张吓人的逃离生活,就值得怀念,我会感动,甚至不胜欣喜。我清楚,有些人即使活的时间再长久,也终无所获。如果有合理的理由引导行动,就该抓住时机,付诸实施。当然,自杀也许是自私、怯懦的行为,但当自我保护的本能异常强烈时,就应拿出勇气,直面死亡。自我牺牲不是必然,但也绝不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当它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他人时,就值得肯定。因此,我认为,对自杀行为的判断纯粹取决于动机。无论这可怜的家伙动机如何,这无疑是他最善良、最勇敢的举动了。他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的终结,就如同死于疾病或者车祸那样自然。这种自然的归宿会让他的每一位朋友无不心存感激。我更应该感激他,因为他的行为已凸显了他的温情、体贴以及前所未有的果敢。当然,这样的事情往往会让世界增添了一丝神秘,但相比于那无所不能的神秘力量,这根本就不值一提。正是这股神秘力量,才促使迪克这个多年之前阳光、优雅的小伙子陷入丑陋、卑劣、难以愈合的痛苦。终于,迪克听从了上帝的召唤,做出了最后的妥协,把自己悲惨的命运交到了上帝的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