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破天惊,强化女权泰山封禅 2

武则天全传 作者:欧阳茱莉


第一个条件,是帝王本身取得了一定的治国成绩,他要把这些功绩报告给天帝,以感谢天帝对自己的看顾和帮助,也向百姓证明自己本就“受命于天”。第二个条件,是没有外患的困扰,天下太平,四方服定,海晏河清,通过泰山封禅,可以向普天之下四方国度宣扬声威,使他们俯首帖耳。最后,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尊“泰一”,借助君权神授这样的言论来加强皇权,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显然,这三个条件要一齐具备,相当不容易。

所以,在唐代以前,只有秦汉时期进行过这种盛典。

也许会有人质疑秦皇汉武泰山封禅的条件,在今天看来,他们虽然并不算全部具备上述的三条,但也算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所以尚可。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使得四方大一统,于是要到泰山去祭告天地,宣布自己“受命于天”,自己是唯一的、永久的统治天下人间的皇帝。

古代帝王中很多自认为有些功绩的,都曾想过借封禅来表明自己的功绩,但许多人都是受大臣们的劝阻而未能成行,就连纵横一时的齐桓公那样的霸主,也为管仲所阻止未能做到。这倒不是说齐桓公做得不够好,而是除了帝王自己的功绩之外,还有外界因素需要考虑,举行泰山封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国力不强绝难做到,必须天下太平,国有余力,人民安居乐业方可,不能太过劳民伤财。其实当年秦始皇虽去了泰山,但上山途中却遇上了暴风骤雨,最终也没能顺利地完成封禅大典。可见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仅是帝王期望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行此仪式,连文武大臣也希望有这样一次参与的机会。当年,在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司马迁的父亲太史令司台谈,曾被武帝留在洛阳没能去,急得一病不起。他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哭诉:“如今皇帝承千岁之统,封禅泰山,这是旷世的盛典,而我却不得同行,这就是命啊!”可见,百官对封禅大典是多么的重视。

到了唐代,李治的父亲李世民这样的“天可汗”曾经也有过封禅的打算,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拥戴,可以说贞观年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局面。所以在贞观六年(63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大臣劝太宗封禅泰山,以此来歌颂太宗的功绩。李世民当然也很高兴,正要着手准备的时候,却被魏徵劝住了,魏徵的理由是“崇虚名而受实害”。可见,他是怕劳民伤财,觉得精力不应该放在这些虚事上。李世民是一个听劝的人,所以最后也没有实现泰山封禅的愿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