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弘的死,是继当年武则天为高宗生的那个小公主夭折之后所发生的又一件对李治心理高度打击的事件。身为人父母,高宗和武则天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是有说不出的痛苦和难过。可是,在那满朝文武大臣的眼里,太子李弘就是武则天害死的,她现在摆出这样一副伤心的模样也是假慈悲。
武则天又背上一条骂名。而且,在后来的史家看来,她的丧心灭亲并不止于小公主和儿子李治,接下来,还有一连串的皇嗣的命运也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对于儿子的惨死,高宗是认为儿子平日里身体太差所以一切在情理之中,还是也怀疑是武则天所为而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得而知。总之,根据《旧唐书》记载,太子死后高宗制诏曰:“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几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这意思就是说:自从李弘做了太子,一直有严重的疾病缠身。朕盼着他身体恢复健康之后,就把皇位禅让给他。只要他病情减轻些,朕就让位了。但这孩子天生忠厚仁孝,听说朕要让位给他后,再也不说话了,日夜想着怎么能接这个重担。因此忧愁过重,使得旧病复发,比平日还严重百倍,终于英年早逝了……
我们说,一个人没有权力对别人指手画脚,因为别人所处的环境你不了解,没有发言权。毕竟太子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的,一般人不会理解身在太子之位的痛苦。然而,高宗李治也是从太子这条路走过来的,他很理解做太子的危险,那并非如在常人所见的那么风光无限。太子的担子很重,需要考虑的事情繁多。在李治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已经对放到他身上的这个担子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疲惫,感到压力。况且李治很明白自己的这个儿子有一副怎样的身体和性情,李弘突然死亡,也不是没有可能。他又想到儿子十余岁时就被留在京师监国,肩上的担子重,又想念远去洛阳的父母,一个小孩子是那么的无助,只能自己哭泣,连那些急于求成的辅弼大臣也觉得太子可怜。
想到这些,高宗李治的心里又是一阵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