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止忧第二

闲情偶寄 作者:[清] 李渔 著


止忧第二

忧可忘乎?不可忘乎?曰:可忘者非忧,忧实不可忘也。然则忧之未忘,其何能乐?曰:忧不可忘而可止,止即所以忘之也。如人忧贫而劝之使忘,彼非不欲忘也,啼饥号寒者迫于内,课赋索逋者攻于外,忧能忘乎?欲使贫者忘忧,必先使饥者忘啼,寒者忘号,征且索者忘其逋赋而后可,此必不得之数也。若是,则“忘忧”二字徒虚语耳。犹慰下第者以来科必发,慰老而无嗣者以日后必生,迨其不发不生,亦止听之而已,能归咎慰我者而责之使偿乎?

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慰人忧贫者,必当授以生财之法;慰人下第者,必先予以必售之方;慰人老而无嗣者,当令蓄姬买妾,止妒息争,以为多男从出之地。若是,则为有裨之言,不负一番劝谕。止忧之法,亦若是也。忧之途径虽繁,总不出可备、难防之二种,姑为汗竹,以代树萱。

■译文

忧愁能忘记吗?不能忘记吗?我说:可以忘记的就不叫忧愁了,忧愁实在是不能忘记的。但是没有忘记忧愁,又怎么能快乐呢?我说:忧愁不能忘记却可以停止,停止就是忘记的方法。像有人为贫穷忧愁,劝他忘记忧愁,他不是不想忘记,但饥寒交迫的家人在屋里,催税讨债的人在屋外,怎么能忘记忧愁呢?想让穷人忘记忧愁,一定要先让饥饿和寒冷的人忘记哭喊,征税讨债的人忘记索取才行,这又是不可能的。这样,“忘忧”这两个字就只是空话。就像安慰落榜的人下次科考一定会中,安慰到老还没有子嗣的人将来一定会生孩子一样,到了他没有中榜,没生孩子时,也只能听之任之,又怎能归罪于这个安慰的人,还让他补偿呢?

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安慰忧虑贫穷的人,一定要教他生财的方法;安慰落榜的人,一定要先教他中举的方法;安慰老了还没有子嗣的人,应该让他养姬买妾,禁止争风吃醋,为生养子女做准备。这样,就是有益的话,不白费一番安慰。停止忧愁的方法,也就是这样了。忧愁的形式有很多,但总超不出可以防备和难以防备两种,我姑且做些记录,来为人们解忧愁。

止眼前可备之忧

拂意之境,无人不有,但问其易处不易处,可防不可防。如易处而可防,则于未至之先,筹一计以待之。此计一得,即委其事于度外,不必再筹,再筹则惑我者至矣。贼攻于外而民扰于中,其可防乎?俟其既至,则以前画之策,取而予之,切勿自动声色。声色动于外,则气馁于中。此以静待动之法,易知亦易行也。

■译文

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要看它是否容易处理,是否可以预防。如果容易处理而且可以预防,那就在发生前先准备一个应对的对策。这个对策想好,就把忧愁的事放在一边,不必再考虑,再考虑就会产生疑惑了。就像一个国家,匪徒在城外攻打,人民在城中扰乱,这能够抵御匪徒的进攻吗?等事情发生,就用先前筹划的对策对付,千万不可以自己露出声色,声色流露出来,心里就会气馁。这是以静待动的方法,容易明白也容易运用。

止身外不测之忧

不测之忧,其未发也,必先有兆。现乎蓍龟,动乎四体者,犹未必果验。其必验之兆,不在凶信之频来,而反在吉祥之事之太过。乐极悲生,否伏于泰,此一定不移之数也。命薄之人,有奇福,便有奇祸;即厚德载福之人,极祥之内,亦必酿出小灾。盖天道好还,不敢尽私其人,微示公道于一线耳。达者处此,无不思患预防,谓此非善境,乃造化必忌之数,而鬼神必瞷之秋也。萧墙之变,其在是乎?

止忧之法有五:一曰谦以省过,二曰勤以砺身,三曰俭以储费,四曰恕以息争,五曰宽以弥谤。率此而行,则忧之大者可小,小者可无;非循环之数,可以窃逃而幸免也。只因造物予夺之权,不肯为人所测识,料其如此,彼反未必如此,亦造物者颠倒英雄之惯技耳。

■译文

不可预料的忧患,在发生之前,一定会有征兆。在占卜中表现出来的,或是表现在身体上的征兆,不一定应验。一定应验的征兆,不是频繁出现不好的消息,而是吉祥的事情太多。乐极生悲,不幸蕴藏在幸运之中,这是不会变的事情。命薄的人出现奇福,就会有奇祸;就是德厚有福的人,在极大的吉祥之下,也会出现小灾。因为上天公正,不会完全偏爱一个人,也会在他身上出现小小的灾祸以显示公道。睿智的人对这种事,都会考虑到忧患,而且进行预防,认为这不是好事,是上天一定会忌妒、鬼神一定会窥视的事情。身边的灾祸,大概是从这里引起的吧!

防止忧患的方法有五种:一是用虚心来反省自己的过失,二是用勤奋来磨炼自己,三是用节俭来积蓄钱财,四是用宽恕来平息纷争,五是用宽厚待人来消除诽谤。照这样做,那么,大的忧患可以化小,小的忧患可以避免,这些不是天道循环的定数,是可以规避幸免的。只是造物主生杀予夺的大权,不肯让人识破。人们预料他会这样,他不一定这样,这是造物主颠倒戏弄英雄惯用的伎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