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怕食者少食

闲情偶寄 作者:[清] 李渔 著


调饮啜第三

《食物本草》一书,养生家必需之物。然翻阅一过,即当置之。若留匕箸之旁,日备考核,宜食之物则食之,否则相戒勿用,吾恐所好非所食,所食非所好,曾皙睹羊枣而不得咽,曹刿鄙肉食而偏与谋,则饮食之事亦太苦矣。尝有性不宜食而口偏嗜之,因惑《本草》之言,遂以疑虑致疾者。弓蛇之为祟,岂仅在形似之间哉?食色,性也,欲借饮食养生,则以不离乎性者近是。

■译文

《食物本草》一书,是养生家必备的东西,但是人们翻阅一遍,就该放到一边,要是放在饭桌上,每天进行查对,适宜吃的东西才吃,不适宜吃就互相告诫不要吃,我就怕人们所喜欢的吃不上,所吃的不是喜欢的,就像曾皙看到羊枣而不能吃,曹刿鄙弃肉食却偏偏让他吃,那么饮食这件事就太苦了。有人身体不适宜吃某种东西,心里却偏偏喜欢,又担心《本草》上的话,结果却因为疑虑而生病了。杯弓蛇影会给人带来灾祸,难道就是因为两者外形相似吗?食和色,是人的本性。想要借饮食养生,就不应该违背人的本性。

爱食者多食

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身,不必再查《本草》。春秋之时,并无《本草》,孔子性嗜姜,即不撤姜食;性嗜酱,即不得其酱不食,皆随性之所好,非有考据而然。孔子于姜、酱二物,每食不离,未闻以多致疾。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此即调剂君臣之法。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姜、酱与肉较,则又肉为君而姜、酱为臣矣。虽有好不好之分,然君臣之位不可乱也。他物类是。

■译文

天生爱吃的东西,就可以养身,不必再查《本草》。春秋的时候,并没有《本草》,孔子生性喜欢吃姜,离不开有姜的食物;生性喜欢酱,没有酱就不吃饭,都是根据性情的喜好,不是经过考据才这么做的。孔子对于姜、酱两种东西,每次吃饭都离不开,没听说因为吃得多而得病。可见生性喜欢的东西,多吃不会有影响。但是也要有调配主次的方法,不能不知道。“肉虽然吃得多,但不能让它超过主食。”这就是调配主次的方法。肉跟主食相比,那么主食就是主要的,肉是次要的;姜、酱和肉相比,那么肉又是主要的,姜、酱则是次要的了。虽然有喜爱和不喜爱的分别,但是主次的位置,不能扰乱。其他食物大概也是这样。

怕食者少食

凡食一物而凝滞胸膛,不能克化者,即是病根,急宜消导。世间只有瞑眩之药,岂有瞑眩之食乎?喜食之物,必无是患,强半皆所恶也。故性恶之物即当少食,不食更宜。

■译文

只要吃完一种东西堵在胸中不能消化的,就是病根,应该赶快疏导消化。世间只有让人糊涂眩晕的药,哪有让人糊涂眩晕的食物呢?喜欢吃的东西,一定没有这种麻烦,有这种麻烦的多半是吃到了自己厌恶的食物。所以生性厌恶的东西,一定要少吃,不吃更好。

太饥勿饱

欲调饮食,先匀饥饱。大约饥至七分而得食,斯为酌中之度,先时则早,过时则迟。然七分之饥,亦当予以七分之饱,如田畴之水,务与禾苗相称,所需几何,则灌注几何,太多反能伤稼,此平时养生之火候也。有时迫于繁冗,饥过七分而不得食,遂至九分十分者,是谓太饥。其为食也,宁失之少,勿犯于多。多则饥饱相搏而脾气受伤,数月之调和,不敌一朝之紊乱矣。

■译文

要调节饮食,先调节肠胃的饥饱。大概饿到七分就应该吃东西,这是合适的标准,在这以前太早,在这以后又太迟。但是七分饿,也应该吃到七分饱。像田里的水,一定要跟禾苗相称,需要多少,就灌注多少,太多反而会伤害到庄稼。这是平时养生的食量。有时因为繁忙的工作,饿过了七分还不能吃饭,以致饿到了九分、十分时,这就是饿过头了。这时吃东西,宁可吃少点,也不能吃得太多,吃太多就会饥饱相交,使脾胃受伤,几个月的调节也抵不过这一天造成的饮食紊乱。

太饱勿饥

饥饱之度,不得过于七分,是已。然又岂无饕餮太甚,其腹果然之时?是则失之太饱。其调饥之法,亦复如前,宁丰勿啬。若谓逾时不久,积食难消,以养鹰之法处之,故使饥肠欲绝,则似大熟之后,忽遇奇荒。贫民之饥可耐也,富民之饥不可耐也,疾病之生,多由于此。从来善养生者,必不以身为戏。

■译文

饥饱的程度,不能超过七分,是对的。但是难道没有过分贪吃,将肚子撑得很饱的时候吗?这样就是吃得太饱了。调节的方法也跟前面说的一样,宁可吃得多一点,不能吃得太少。要是觉得过的时间不长,积累的食物不能消化,就用养老鹰的方法治疗,故意让自己饿到饥肠辘辘,就像一次大丰收后突然遇到严重的荒年。穷人可以忍受饥饿,富人就不能忍受饥饿了,疾病的产生,大多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来擅长养生的人,一定不会拿自己的身体当儿戏。

怒时哀时勿食

喜怒哀乐之始发,均非进食之时。然在喜乐犹可,在哀怒则必不可。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俱宜暂过一时,候其势之稍杀。饮食无论迟早,总以入肠消化之时为度。早食而不消,不若迟食而即消。不消即为患,消则可免一餐之忧矣。

■译文

喜怒哀乐刚刚发生,都不是进食的时候,但是喜乐的时候还好,在悲伤和愤怒的时候就一定不要进食。发怒时吃的东西容易咽下却很难消化,悲伤时吃的食物难消化也难下咽。这两种情绪存在时都应该先等一段时间,等到悲伤或愤怒的情绪稍微平静些。饮食不论早晚,总是以肠道消化的时间为尺度。早吃了而不消化,不如迟些吃很快消化。不消化就成了病,消化了就可以避免一顿饭引起的忧烦了。

倦时闷时勿食

倦时勿食,防瞌睡也。瞌睡则食停于中,而不得下。烦闷时勿食,避恶心也。恶心则非特不下,而呕逆随之。食一物,务得一物之用。得其用则受益,不得其用,岂止不受益而已哉!

■译文

疲倦时不要进食,是为了防止打瞌睡。打瞌睡食物就会停在胃里下不去。烦闷时不要进食,是为了避免恶心。恶心时不但不能咽下,而且会呕吐出来。吃一种东西,一定要发挥它的作用,发挥作用,人才会受益,发挥不了作用,难道只是不受益而已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