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正果的书单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篇 作者:李银河,刘仲敬,万维钢,王小妮,于建嵘 ... 著;王小磊 编


康正果

生年:1944

现职:美国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中文资深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

主要著作:《风骚与艳情》《生命的嫁接》《肉像与纸韵》《平庸的恶》《重审风月鉴》

康正果的书单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

《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性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

近来双目日渐老花,读书每至视线模糊之刻,就只好暂且释卷,闭目养神一阵。思考突然从阅读的履带上滑脱出来,陷入经验的泥途,回味起多年来啃书本的苦乐得失,始对往日的阅读经历有了片断的检讨。以下分三个层次撮略写出,如能对阅读行动本身有所省思,也许比单纯列举几本好书作评介会更有意思一些。

我从未向谁讨教过书单,散漫的阅读也没受过严格的指导。读书之于我,颇似邂逅交友喜相逢,常是受某种机缘的促使,一步步踏上了自己的阅读小径。我读中小学适逢五六十年代,受的是全面政治化的课堂教育,按说并无机会接触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老古董。碰巧读初二那年,父母把我转到祖父处上学。祖父家藏有好多架旧书,我正当求知欲旺盛的年岁,学校的功课喂不饱,受好奇心驱使,便常在做完作业后找些线装书硬啃。起初读不懂文言文,常求祖父讲解,所用的启蒙读本就是《论语》和《孟子》。对这两本国学基础读物,祖父的讲解不只限于死读章句,借着讲书的机会,他常插入些传统的做人道理。祖父是居士,吃斋念佛,很重视修持,向来不喜欢文人气的词章藻饰,对我这个好学而气盛的孙子,他常加拂逆矫正,尤偏重灌输“学问变化气质”的阅读取向。在讲到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那句话时,他就对可借助工具书查阅的“记问之学”表现出明显的轻视,要求我应在陶冶性情和滋养心智方面多下功夫。

就这样,在风行的大批判立场还没赶得上给我洗脑之前,我已生机勃发地进入兴味盎然的阅读,从一开始即秉持了孔子所谓“信而好古”和“敏以求之”的学习心态。我自发地实行起准私塾的读书方法,常反复朗诵每天读过的章节,虽未有意强求死记硬背,但朗诵既久,很多有趣的段落自然嵌入记忆,有时便能朗朗背诵上口。也许声音的内渗足以激发心智的领悟,就那样囫囵吞枣地记诵了一些字面上仅能一知半解的篇章,再加上模糊的互文参照,读完了那两本书,对其中不少在当时的现实中已剥落了意义的关键词,有了如鱼饮水的默会。接着我搜集更多的文言书籍往下硬啃,其中尤以《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和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翻检最熟,记忆特多。在我那感受力特别敏锐的少年时代,就是由这些谙熟于心的文本,为我积储下此后长期受益的知识素养,潜移默化中滋养起我的情感价值。这自发的读书纯出自我个人的爱好,尽管它十分初级,且缺乏规范,但至今想起,犹令人十分怀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