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美简体字版序言
三十年前,我在台北幼狮文化公司主持图书与杂志的编辑策划工作。那时,我们已经完成许多大部头图书的出版或移译,诸如《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观念史大辞典》等,网罗的专家学者不计其数,可称当时台湾出版界的盛事,广受学术界、教育界的肯定。但上揭三书中有二书皆属西方学问,我心中自不免深觉有憾,一直忖量着应出版一套彰显中华文化且图文并茂的书籍。我知道若不尽速去做,可能再没有机会了,因为当时我有最好的作者、最好的编辑团队,以及最支持我的总经理王生年先生。经过数年的策划,我们锁定心目中最好的专家,在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的十月出版了第一册《书法》(周凤五教授),十一月再出版《绘画》(王耀庭教授),其他各册也在三年内次第出版。我将这个系列取名为“华夏之美”丛书,在每一册的扉页上印上不能再短的编序,说“华夏之美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事不复记忆,但我清晰记得在台湾大学小椰林道的女九宿舍前约了曹淑娟学妹,请她撰写《诗歌》。现已为台大中文系教授的她,当时还是博士生呢!我也清晰记得刘良佑教授的穿着,既体面、亮丽,又潇洒不羁,衬着他关西大汉的体格,令人不禁仰视。有一年我去成都,他特别提醒我要买小泥偶、吃小吃。现在摆在我家客厅的精致小泥偶就是当时带回的,如今已经不复可求,而刘教授竟已离我们远去多年了。他的《陶瓷》得了金鼎奖,我和刘元陵主编参加了颁奖典礼,那灿闪闪的画面宛如目前。
“华夏之美”出版完竣(其实不能说完竣,因为那是没有止境的工作,我们只走了开始的几步),未几,我返回台大任教,离开了幼狮。接下来的岁月,台湾出版社的经营愈来愈困难,有分量的大书逐一绝版,“华夏之美”也不例外,而当年的编辑同仁也早已各自分飞。
但世事难料,人的机缘尤其奇妙。就在我已将幼狮的岁月封存在记忆的角落时,有一天电邮里忽然出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名字─崔正山。他希望我能协助联络“华夏之美”的各位作者,因为他想将此套丛书再印行于中国大陆。
事实上,接下来的两年,多是崔先生自己奔走,我出的力极少。原本欠缺的《戏剧》,崔先生希望补上,也同意我属意的两位台湾教授,可惜未能谈成。如今的《昆曲》,由北大陈均先生负责,他是全套书作者中唯一的大陆学者。就“华夏之美”而言,我觉得这样的结果毋宁说更为圆满。
崔先生的出现,让《华夏之美》再现于世。对我而言,内心的感动、感谢,诚非言语所能道万一。不过,“华夏之美”本不应埋没,也不会埋没,然则我和崔先生恐怕都只是冥冥力量中被假手的人而已。我相信,其实是悠久博大的“华夏之美”本身让此书再现;而这套书初生于台湾,再现于大陆,让更多的华夏子孙能亲炙、能鉴赏、能钻研,固绝非偶然。是为序。
何寄澎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