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部分
经
《周易正义》[1]
卷二《需》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卷二《讼》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卷二《师》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卷四《明夷》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卷五《革》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卷五《震》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卷五《艮》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卷五《渐》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尚书正义》[2]
卷二《尧典》
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卷三《舜典》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卷四《大禹谟》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卷四《皋陶谟》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
卷五《益稷》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帝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工以纳言,时而扬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
卷八《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卷八《仲虺之诰》
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卷八《伊训》
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
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卷八《太甲上》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卷八《太甲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君罔以辩言乱旧政。
卷八《咸有一德》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
卷九《盘庚上》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
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
相时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卷九《盘庚下》
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卷一〇《说命上》
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
卷一〇《说命中》
惟说命总百官。……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
卷一一《泰誓中》
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卷一一《牧誓》
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卷一三《旅獒》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卷一三《金縢》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卷一四《康诰》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
卷一六《多士》
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
卷一六《无逸》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
卷一七《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
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
卷一七《多方》
周公曰:“……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于民,……”
卷一七《立政》
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卷一八《君陈》
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
卷一八《顾命》
王曰:“……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
卷一九《毕命》
王若曰:“……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卷一九《冏命》
王若曰:“伯冏,……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卷二十《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
《毛诗正义》[3]
卷一之二《葛覃》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卷一之三《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之。
卷一之三《汉广》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卷一之四《草虫》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卷二之一《终风》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卷二之三《泉水》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卷二之三《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卷三之一《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卷三之二《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卷三之二《考盘》
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卷三之三《氓》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卷三之三《伯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卷四之三《女曰鸡鸣》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卷四之三《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卷四之四《扬之水》
无信人之言,人实诓女。……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卷五之三《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卷六之二《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卷九之四《出车》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卷九之四《杕杜》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卷一〇之一《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彤弓弨兮,受言载之。……彤弓弨兮,受言櫜之。…
卷一〇之二《采芑》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卷一〇之三《车攻》
四牡庞庞,驾言徂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卷一一之一《沔水》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卷一一之一《黄鸟》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言旋言归,复我诸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卷一一之二《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卷一二之一《节南山》
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卷一二之一《正月》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民之讹言,宁莫之惩。……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卷一二之二《雨无正》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听言则答,谮言则退。……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卷一二之三《巧言》
盗言孔甘,乱是用啖……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卷一二之三《巷伯》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卷一三之一《大东》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卷一三之二《楚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卷一四之三《青蝇》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卷一五之一《采菽》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卷一五之二《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卷一五之二《采绿》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维鲂及,薄言观者。
卷一五之三《瓠叶》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卷一六之三《皇矣》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卷一六之五《下武》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卷一七之三《公刘》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卷一七之四《板》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老夫灌灌,小子跷跷。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卷一八之一《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仇,无德不报。……荏染柔木,言缗之丝。……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卷一八之二《桑柔》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卷一八之三《烝民》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人亦有言:“德如毛。民鲜克举之。”
卷一九之二《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荣百神。
卷一九之三《有客》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执,以执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卷二〇之一《》
薄言者,有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薄言者,有有,有骍有骐,以车伾伾。……薄言者,有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薄言者,有骃有,有有鱼,以车祛祛。
卷二〇之一《有》
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卷二〇之一《泮水》
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茷,鸾声哕哕。
《周礼注疏》[4]
卷第七《九嫔》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
卷第二十二《冢人》
及葬。言鸾车象人。
卷第二十二《大司乐》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卷第二十五《占梦》
言甸人读祷,付、练、祥,掌国事。
卷第三十六《夷隶》
夷隶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
卷第三十六《貉隶》
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
卷第三十六《禁暴氏》
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
卷第三十八《象胥》
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仪礼注疏》[5]
卷第七《士相见礼第三》
君在堂,升见无方阶,辩君所在。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
卷第二十一《聘礼》
聘于夫人,用璋,享用琮,如初礼,若有言,则以束帛,如享礼。
卷第四十一《既夕礼》
哭昼夜无时,非丧事不言。
卷第四十八《少牢馈食礼》
祝主人皆拜妥尸。尸不言,尸答拜。遂坐。……主人不言,拜侑。
《礼记正义》[6]
卷第一《曲礼上第一》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卷第二《曲礼上》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卷第三《曲礼上》
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
卷第四《曲礼下第二》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卷第五《曲礼下》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卷第七《檀弓上》
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卷第八《檀弓上》
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卷第九《檀弓下第四》
丧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诸?”
卷第十《檀弓下》
二名不偏讳,夫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
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
卷第十一《王制第五》
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途,弗与言也。
卷第十二《王制》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卷第十三《王制》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
卷第十八《曾子问第七》
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
卷第十九《曾子问》
宗子死,称名不言孝,身没而已。
卷第二十《文王世子第八》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
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
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
卷第二十七《内则第十二》
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卷第二十八《内则》
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为惇史。三王亦宪,既养老而后乞言,亦微其礼,皆有惇史。
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般革,女般丝。
卷第二十九《玉藻第十三》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
卷第三十《玉藻》
士于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名士,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
言容茧茧,戎容暨暨;言容詻詻,色容厉肃。
卷第三十一《明堂位第十四》
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
卷第三十五《少仪第十七》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卷第三十六《学记第十八》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卷第三十九《乐记》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即乐。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卷第四十二《杂记下第二十一》
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
卷第四十三《杂记下》
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卷第四十五《丧大记》
寝苫枕凷,非丧事不言。
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
主人拜稽颡。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
卷第四十七《祭义第二十四》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
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卷第四十八《祭义》
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乐正子春:“……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卷第五十《哀公问第二十七》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
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公曰:“寡人虽无似也,原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遂言曰:“……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
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
公曰:“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后罪何?”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卷第五十《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
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
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朦矣。
卷第五十一《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
卷第五十一《坊记第三十》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
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子云:“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犯也。……《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欢。”……子云:“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卷第五十二《中庸第三十一》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卷第五十三《中庸》
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
卷第五十四《表记第三十二》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诗曰:‘无言不仇,无德不报。’”
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已,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卷第五十五《缁衣第三十三》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前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子曰:“……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
卷第五十七《问传第三十七》
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此哀之发于言语者也。
卷第五十八《投壶第四十》
鲁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背立、毋逾言,背立、逾言有常爵。”
卷第五十九《儒行第四十一》
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
言谈者。仁之文也。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卷第六十一《婚义第四十四》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卷第六十一《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
宾必南向。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向仁,右义,背藏也。介必东向,介宾主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
卷第六十二《射义第四十六》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
卷第六十三《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书》曰:“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善之也,此之谓也。然而曰“言不文”者,谓臣下也。
《春秋左传正义》[7]
卷第四(隐公六年至十一年)
(经六年冬)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卷第五(桓公元年至二年)
(传二年春)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
卷第八(庄公元年至十年)
(传九年春)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卷第九(庄公十一年至二十二年)
(传十一年秋)“……言惧而名礼,其庶乎!”
(传十四年夏)使谓原繁曰“……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
(传十四年夏)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卷第十(庄公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
(传二十八年春)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
卷第十一(闵公元年至二年)
(传元年春)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侯亲昵,不可弃也。……”
卷第十三(僖公六年至十四年)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传七年秋)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传七年秋)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传七年秋)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
(传九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传九年秋)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
(传九年冬)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传九年冬)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传十年春)晋侯杀里克以说。
(传十年冬)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传十年冬)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
(传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
卷第十四(僖公十五年至二十一年)
(传十五年秋)公曰:“……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传十五年秋)子桑曰:“……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
(传十五年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恐国人不从,故先赏之于朝。……”
(传十五年秋)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卷第十五(僖公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传二十二年秋)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诗》曰:‘协比其邻,婚姻孔云。’……”
(传二十四年春)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卷第十六(僖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
(传二十五年春)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传二十七年冬)赵衰曰:“郤谷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
传二十八年春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抗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
卷第十八(文公元年至四年)
(传元年冬)殽之役,晋人既归秦帅,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是败也,孟明之罪也,必杀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非用其良,覆俾我悖。’是贪故也,孤之谓矣。孤实贪以祸夫子,夫子何罪?”复使为政。
卷第十九上(文公五年至十年)
惧而辞曰:“臣免于死,又有谗言,谓臣将逃,臣归死于司败也。”
卷第十九下(文公十一年至十五年)
(传十二年冬)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
(传十三年春)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
(传十三年春)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
卷第二十(文公十六年至十八年)
(传十八年冬)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卷第二十三(宣公十二年)
(传十二年夏)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
(传十二年冬)孔达曰:“先君有约言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
卷第二十四(宣公十三年至十八年)
(传十四年冬)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怀于鲁矣。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孟献子言于公曰:“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也,聘而献物,于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于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谋其不免也。诛而荐贿,则无及也。今楚在宋,君其图之。”公悦。
(传十五年春)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
(传十五年夏)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
卷第二十五(成公元年至四年)
(传二年夏)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卷第二十六(成公五年至十年)
(经)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传)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私焉,曰:“……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传八年冬)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
卷第二十七(成公十一年至十五年)
(传十二年秋)宾曰:“……今吾子之言,乱之道也,不可以为法。然吾子,主也,至敢不从?”遂入,卒事。归以语范文子。文子曰:“无礼,必食言,吾死无日矣夫!”
(传十五年冬)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卷第二十八(成公十六年至十八年)
(传十六年夏)对曰:“……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传十六年夏)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
卷第二十九(襄公元年至四年)
(传二年夏)君子曰:“……《诗》曰:‘其惟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传二年夏)公曰:“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弃力与言,其谁昵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卷第三十(襄公五年至九年)
(传五年春)王使王叔陈生愬戎于晋,晋人执之。士鲂如京师,言王叔之贰于戎也。
(传七年冬)卫孙文子来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寻孙桓子之盟。
(传八年夏)子国怒之曰:“尔何知?国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将为戮矣。”
(传九年冬)荀偃曰:“改载书!”公孙舍之曰:“昭大神要言焉,若可改也,大国亦可叛也。”
(传九年冬)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
卷第三十二(襄公十三年至十五年)
(传十四年春)范宣子亲数诸朝,曰:“……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知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汝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汝。”对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懵焉。”
(传十四年夏)秦伯以为知言,为之请于晋而复之。
(传十四年夏)卫侯与之言,虐。退而告其人曰:“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亡而不变,何以复国?”
(传十四年冬)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
卷第三十三(襄公十六年至十八年)
(传十六年)冬,穆叔如晋聘,且言齐故。
(传十八年秋)他日,见诸道,与之言,同。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于东方,则可以逞。”献子许诺。
(传十八年)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溴梁之言,同伐齐。
卷第三十四(襄公十九年至二十一年)
(传二十年秋)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
卷第三十五(襄公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传二十二年秋)晏平仲言于齐侯曰:“商任之会,受命于晋。今纳栾氏,将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图之!”弗听。
(传二十三年春)午言曰:“今也得栾孺子,何如?”对曰:“得主而为之死,犹不死也。”皆叹,有泣者。爵行,又言。皆曰:“得主,何贰之有?”盈出,遍拜之。
(传二十三年秋)武子曰:“吾言于君,君弗听也。以为盟主而利其难。群臣若急,君于何有?子姑止之。”
(传二十四年春)宣子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卷第三十七(襄公二十六年)
(传二十六年春)叔向曰:“……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
(传二十六年春)返,曰:“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若不已,死无日矣。”
(传二十六年春)公至,使让大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对曰:“……臣不能贰,通外内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也。有二罪,敢忘其死?”乃行,从近关出。公使止之。
卷第三十八(襄公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
(传二十七年夏)告人曰:“……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叔向曰:“……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
(传二十七年夏)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
(传二十七年夏)(赵孟)对曰:“夫人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
(传二十七年夏)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传二十七年夏)赵孟曰:“……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传二十八年秋)子大叔曰:“……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无乃非盟载之言,以缺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不然,其何劳之惮?”
卷第三十九(襄公二十九年)
(传二十九年夏)公曰:“欲之而言叛,只见疏也。”
(传二十九年夏)季孙见之,则言季氏如他日。不见,则终不言季氏。
(传二十九年夏)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卷第四十(襄公三十年至三十一年)
(传三十年夏)羽颉因之,与之比,而事赵文子,言伐郑之说焉。
(传三十年冬)子皮曰:“虎帅以听,谁敢犯子?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
(传三十一年春)穆叔至自会,见孟孝伯,语之曰:“……吾子何与季孙言之,可以树善,君子也。……”
卷第四十一(昭公元年)
(传元年夏)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重贿之。
卷第四十二(昭公二年至四年)
(传三年春)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传三年夏)文子曰:“退!二子之言,义也。违义,祸也。余不能治余县,又焉用州?其以徼祸也?君子曰:‘弗知实难。’知而弗从,祸莫大焉。有言州必死。”
卷第四十三(昭公五年至六年)
(传五年春)曰:“……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
卷第四十四(昭公七年至八年)
(传七年夏)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礼也。’”
(传七年夏)宣子为初言,病有之,以易原县于乐大心。
《传》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
卷第四十五(昭公九年至十二年)
(传九年夏)(杜蒯)曰:“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公说,彻酒。
(传十一年春)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
(传十一年秋)单子会韩宣子于戚,视下言徐。叔向曰:“……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则有缺。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从,无守气也。”
(传十二年冬)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卷第四十六(昭公十三年)
(传十三年秋)齐人惧,对曰:“小国言之,大国制之,敢不听从?既闻命矣,敬共以往,迟速唯君。”
卷第四十七(昭公十四年至十六年)
(传十四年冬)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
(传十六年秋)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
卷第四十八(昭公十七年至十九年)
(传十八年夏)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
卷第四十九(昭公二十年)
(传二十年春)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言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卷第五十(昭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
(传二十二年春)楚薳越使告于宋曰:“……人有言曰:‘唯乱门之无过。’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奖乱人,孤之望也。唯君图之!”
(传二十二年夏)樊顷子曰:“非言也,必不克。”
(传二十三年秋)不言战,楚未陈也。
卷第五十一(昭公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
(传二十五年夏)简子曰:“鞅也,请终身守此言也。”
(传二十五年秋)又使言,公执戈惧之,乃走。又使言,公曰:“非小人之所及也。”公果自言,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告子家懿伯,懿伯曰:“谗人以君侥幸,事若不克,君受其名,不可为也。舍民数世,以求克事,不可必也。且政在焉,其难图也。”公退之。辞曰:“臣与闻命矣,言若泄,臣不获死。”乃馆于公。
卷第五十二(昭公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
二十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处于郓,言在外也。
(传二十七年春)告鱄设诸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
(传二十七年秋)楚郗宛之难,国言未已,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沈尹戌言于子常曰:“……今子杀人以兴谤,不弗图,不亦异乎?……”子常曰:“是瓦之罪,敢不良图。”九月己未,子常杀费无极与鄢将师,尽灭其族,以说于国,谤言乃止。
(传二十八年秋)贾辛将适其县,见于魏子。魏子曰:“辛来!……一言而善。叔向……,曰:‘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言不可以已也如是。遂如故知。……”
卷第五十三(昭公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
(传三十一年夏)众曰:“在一言矣,君必逐之!”
(传三十二年冬)书曰:“公薨于干侯。”言失其所也。
(传三十二年冬)对曰:“……卜人谒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及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
卷第五十四(定公元年至四年)
(传元年夏)季孙曰:“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吾欲与之从政,子必止之,且听命焉。”
(传四年春)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传四年夏)曰:“黄父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傲礼,无骄能,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传四年冬)史皇曰:“安求其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尽说。”
(传四年冬)鑢金初官于子期氏,实与随人要言。王使见,辞曰:“不敢以约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
卷第五十五(定公五年至九年)
(传六年秋)他日,公谓乐祁曰:“唯寡人说子之言,子必往。”
卷第五十六(定公十年至十五年)
(传十三年夏)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
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
(传十年秋)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
(传十年秋)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子不如易于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
(传十四年秋)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大子无道,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若杀夫人,将以余说。余是故许而弗为,以纾余死。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传十五年夏)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卷第五十七(哀公元年至五年)
(传二年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
(传三年秋)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
(传五年夏)诸大夫恐其为大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大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间于忧虞,则有疾疢,亦姑谋乐,何忧于无君?”
卷第五十八(哀公六年至十一年)
(传六年春)齐陈乞伪事高、国者,每朝必骖乘焉。所从必言诸大夫,曰:“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皆曰:‘高、国得君,必逼我,盍去诸?’”
(传七年冬)曹鄙人公孙强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说,悦之。因访政事,大悦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梦者之子乃行。强言霸说于曹伯,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
(传十一年冬)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
卷第五十九(哀公十二年至十五年)
(传十二年夏)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
(传十二年秋)卫侯归,效夷言。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其死于夷乎!执焉,而又悦其言,从之固矣。”
(传十四年春)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诸御鞅言于公,曰:“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初,陈豹欲为子我臣,使公孙言己,已有丧而止。既而言之,……他日,与之言政,悦,遂有宠。谓之曰:“我尽逐陈氏,而立汝,若何?”
(传十四年夏)公曰:“吾早从鞅之言,不及此。”
(传十四年夏)向巢来奔,宋公使止之,曰:“寡人与子有言矣,不可以绝向氏之祀。”
(传十四年夏)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
(传十五年夏)今君命逆使人曰:“……先民有言曰:‘无秽虐士。’”
卷第六十(哀公十六年至二十七年)
(传十六年夏)叶公曰:“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
(传十六年夏)乃从白公而见之,与之言,悦。告之故,辞。承之以剑,不动。胜曰:“不为利谄,不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吴人伐慎,白公败之。
(传十六年秋)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曰:“不言将烹。”
(传十六年秋)良夫代执火者而言,曰:“疾与亡君,皆君之子也。召之而择材焉,可也。若不材,器可得也。”
(传十七年冬)将入城,简子曰:“止。叔向有言曰,怙乱灭国者无后。”
(传二十年冬)对曰:“黯也,进不见恶,退无谤言。”
(传二十四年夏)莱章曰:“君卑政暴,往岁克敌,今又胜都,天奉多矣,又焉能进?是伪言也。役将班矣!”
(传二十五年夏)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
《春秋公羊传注疏》[8]
卷第二(隐公二年至四年)
(传四年秋)公子翚恐若其言闻乎桓,于是谓桓曰:“吾为子口隐矣。”
卷第五(桓公七年至十八年)
(传十一年秋)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
卷第七(庄公八年至十七年)
(经传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次不言俟,此其言俟何?
(传十年春)二月,公侵宋,曷为或言侵,或言伐?粗者曰侵,精者曰伐。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书其重者也。
卷第九(庄公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
(经三十二年秋)季子和药而饮之,曰:“公子从吾言而饮此,则必可以无为天下戮笑,必有后乎鲁国。不从吾言而不饮此,则必为天下戮笑,必无后乎鲁国。于是从其言而饮之,饮之无傫氏,至乎王堤而死。
卷第十(僖公元年至七年)
(经传)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弑君,子不言即位。
(传二年夏)荀息曰:“宫之奇,智则智矣。虽然,虞公贪而好宝,见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
(经传六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强也。
卷第十一(僖公八年至二十一年)
(传十年春)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传十年春)荀息对曰:“使死者返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荀息曰:“君尝讯臣矣。臣对曰:‘使死者返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荀息立卓子,里克弑卓子,荀息死之。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传十年夏)然则曷为不言惠公之入?晋之不言出入者,踊为文公讳也。
卷第十二(僖公二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经传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
(经传二十六年)冬,楚人伐宋,围缗。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刺道用师也。
(经传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曷为再言晋侯?非两之也,然则何以不言遂?未侵曹也。未侵曹,则其言侵曹何?致其意也。
(经传二十八年春)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畀者何?与也。其言畀宋人何?与使听之也。曹伯之罪何?甚恶也。其甚恶奈何?不可以一罪言也。
(传二十八年夏)陈侯如会,其言如会何。后会也。公朝于王所,曷为不言公如京师?天子在是也。天子在是,则曷为不言天子在是?不与致天子也。
(传三十一年夏)曷为或言三卜,或言四卜?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曷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牲,礼也。免牛,非礼也。
卷第十五(宣公元年至九年)
(经传)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其意也。
卷第十六(宣公十年至十八年)
(传十二年夏)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寡人得见君中玉面,而微至乎此。”
卷第十七(成公元年至十年)
(经传)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来言者何?内辞也,胁我使我归之也。
卷第十八(成公十一年至十八年)
(传十五年冬)《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曷为以外内之辞言之?言自近者始也。
(经传十六年秋)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招丘。执未可言舍之者,此其言舍之何?仁之也。曰在招丘悕矣。执未有言仁之者,此其言仁之何?代公执也。
卷第二十(襄公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经传十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伐而言围者,取邑之辞也。伐而不言围者,非取邑之辞也。
卷第二十一(襄公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
(经传二十六年春)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此谖君以弑也。其言复归何?恶剽也。曷为晋剽?剽之立,于是未有说也。然则曷为不言剽之立?不言剽之立者,以恶卫侯也。
卷第二十六(定公六年至十五年)
(经传十三年)冬,晋荀寅及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此叛也,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其以地正国奈何?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
卷第二十七(哀公元年至十年)
(经传七年)秋,公伐邾娄。八月,己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内辞也,若使他人然。
《春秋穀梁传注疏》[9]
卷第二(隐公四年至十一年)
(经传)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传曰:“言伐言取,所以恶也。”
(传八年秋)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
卷第三(桓公元年至七年)
(传元年春)继故不言即位,正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
(经传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卷第四(桓公八年至十八年)
(经传九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
(经传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来战者,前定之战也。内不言战,言战则败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者,为内讳也。
(经传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非与所与伐战也。不言与郑战,耻不和也。
(经传十三年春)其言及者,由内及之也。其曰战者,由外言之也。
(经传十七年夏)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卷第五(庄公元年至十八年)
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传元年春)不言氏姓,贬之也。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不若于言者,人绝之也。
(传十年秋)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言败,蔡侯其见获乎?其言败,何也?释蔡侯之获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经传十七年)夏,齐人歼于遂。歼者,尽也。然则何为不言遂人尽齐人也?无遂之辞也,无遂则何为言遂,其犹存遂也。
(十八年春)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
卷第六(庄公十九年至三十二年,闵公元年至二年)
(经传二十二年春)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小君,非君也,不治其民,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陈人杀其公子御寇。言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为大夫也。
(传二十三春)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
(传二十三夏)微国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来,于外也。
(传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言葬不言卒,不葬者也。
(经传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齐侯来献捷者,内齐侯也。不言使,内与同,不言使也。
卷第七(僖公元年至五年)
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齐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扬,不言齐侯也。
(传二年春)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其不言卫之迁焉,何也?不与齐侯专封也。其言城之者,专辞也。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以义而不与也,故曰仁不胜道。
(经传三年夏)夏,四月,不雨。一时言不雨者,悯雨也。
卷第八(僖公六年至十八年)
(经传六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
(传八年秋)用者,不宜用者也。致者,不宜致者也。言夫人必以其氏姓,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辞也,非正也。
(传十四年夏)来朝者,来请已也。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以病缯子也。
(传十六年春)称公弟叔仲,贤也。大夫不言公子、公孙,疏之也。
(经传十七年)夏,灭项。孰灭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为贤者讳也。
(经传十八年夏)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战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恶宋也。
卷第九(僖公十九年至三十三年)
(传二十二年冬)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经传二十六年冬)冬,楚人伐宋,围闵。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
(传二十八年夏)公朝于王所。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传二十八年冬)言曰公朝,逆辞也,而尊天子。会于温,言小诸侯。温,河北地,以河阳言之,大天子也。……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此入而执,其不言入,何也?不外王命于卫也。归之于京师,缓辞也,断在京师也。
卷第十(文公元年至八年)
(传二年春)不言公,处父伉也。为公讳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晋?所耻也。出不书,返不致也。
(传六年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称国以杀,罪累上也。襄公已葬,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君漏言也。上泄则下暗,下暗则上聋,且暗且聋,无以相通。……君漏言也,故士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卷第十一(文公九年至十八年)
(经传九年春)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京,大也。师,众也。言周必以众与大言之也。
(传十一年冬)然则何为不言获也?曰:古者不重创,不擒二毛,故不言获为内讳也。
(传十二年冬)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称帅师,言有难也。
(传十四年秋)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奔大夫不言卒,而言卒,何也?为受其丧,不可不卒也,其地于外也。
卷第十二(宣公元年至十八年)
(经传元年春)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其不言氏,丧未毕,故略之也。其曰妇,缘姑言之之辞也,遂之挈,由上致之也。
(经传元年夏)六月,齐人取济西田。内不言取,言取,授之也,以是为赂齐也。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之口,缓辞也,伤自牛作也。
(经传)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来盟,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不日,前定之盟不日。
卷第十三(成公元年至八年)
(经传元年春)无冰,终时无冰则志。此未终时而言无冰,何也?
(传七年春)不言日,急辞也。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卷第十四(成公九年至十八年)
(传九年秋)晋栾书帅师伐郑,不言战,以郑伯也,为尊者讳耻。
(传十二年春)言其上下之道,无以存也。上虽失之,孰敢有之?今上下皆失之矣。
(经传十二年)秋,晋人败狄于交刚。中国与夷狄不言战,皆曰败之。夷狄不日。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乞,重辞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也。
卷第十五(襄公元年至十五年)
(传五年夏)叔孙豹、缯世子巫如晋。外不言如,而言如,为我事往也。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邰。伐国不言围邑,举重也,取邑不书。围,安足书也!
卷第十六(襄公十六年至三十一年)
(经传二十五年)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庄公失言,淫于崔氏。
(传二十七年夏)卫杀其大夫宁喜,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宁喜弑君,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尝为大夫,与之涉公事矣。
(传三十年秋)外夫人不书葬,此其言葬,何也?吾女也。卒灾,隐而葬之也。
(传三十年秋)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于澶渊,宋灾故。会不言其所为,其曰宋灾故,何也?不言灾故,则无以见其善也。
卷第十七(昭公元年至十三年)
(传四年秋)执齐庆封,杀之。此入而杀,其不言入,何也?庆封对乎吴钟离,其不言伐钟离,何也?不与吴封也。庆封其以齐氏,何也?为齐讨也。灵王使人以庆封令于军中曰:“有若齐庆封弑其君者乎?”庆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曰:“有若楚公子围,弑其兄之子而代之为君者乎?”军人粲然皆笑。
(昭公五年夏传)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以者,不以者也,来奔者不言出。及防兹,以大及小也。
(传十三年夏)自晋,晋有奉焉尔。归而弑,不言归。言归,非弑也。归一事也,弑一事也,而遂言之,以比之归弑,比不弑也。
卷第十八(昭公十四年至三十二年)
(经传十四年冬)冬,莒杀其公子意恢。言公子而不言大夫,莒无大夫也。
(传二十二年夏)王室乱,乱之为言,事未有所成也。
(传二十三年秋)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其言败,释其灭也。
(传二十五年秋)九月,乙亥,公孙于齐。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
(传二十五年冬)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取,易辞也。内不言取,以其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传二十六年春)以齐侯之见公,可以言至自齐也。居于郓者,公在外也。
(二十六年夏)夏,公围成。非国不言围,所以言围者,以大公也。
(经传三十一年夏)晋侯使荀栎唁公于干侯。唁公不得入于鲁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
(经传三十一年)冬,黑肱以滥来奔,其不言邾黑肱,何也?别乎邾也。其不言滥子,何也?非天子所封也。来奔,内不言叛也。
卷第十九(定公元年至十五年)
元年,春,王。不言正月,定无正也。定之无正,何也?昭公之终,非正终也。定之始,非正始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言即位,丧在外也。
(经传二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言新,有旧也。
(传四年冬)为是兴师而伐楚,何以不言救也?救大也。……何以不言灭也?欲存楚也。
(传五年春)不言归之者,专辞也,义迩也。
(传十三年冬)晋赵鞅归于晋,此叛也,其以归言之,何也?贵其以地反也,贵其以地反,则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许悔过也,许悔过,则何以言叛也?以地正国也。以地正国,则何以言叛?其入无君命也。
(传十五年夏)邾子来奔丧,丧急,故以奔言之。
卷第二十(哀公元年至十四年)
(传元年夏)子之所言者,牲之变也,而曰我一该郊之变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
(传六年秋)阳生入而弑其君,以陈乞主之,何也?不以阳生君荼也。其不以阳生君荼,何也?阳生正,荼不正。不正则其曰君,何也?荼虽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内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
(传七年秋)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有临一国之言焉,有临一家之言焉。其言来者,有外鲁之辞焉。
(传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讳取同姓也。
(经传)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引取之也,狩地不地,不狩也。非狩而曰狩,大获麟,故大其适也。其不言来,不外麟于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于中国也。
《论语注疏》[10]
卷一《学而第一》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卷二《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卷三《八佾第三》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卷四《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卷五《公冶长第五》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曰:“盍各言尔志?”
卷六《雍也第六》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卷七《述而第七》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卷八《泰伯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卷九《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卷一〇《乡党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食不语,寝不言。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卷一一《先进第十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卷一二《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卷一三《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卷一四《宪问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卷一五《卫灵公第十五》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子张书诸绅。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卷一六《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卷一七《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卷一八《微子第十八》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卷一九《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卷二〇《尧曰第二十》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孝经注疏》[11]
卷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卷二《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卷七《谏诤章第十五》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卷九《丧亲章第十八》
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尔雅注疏》[12]
卷二《释诂下》
话、猷、载、行、讹,言也。
卷三《释言第二》
讯,言也。
卷四《释训第三》
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
鬼之为言归也。
卷五《释乐第七》
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
《孟子注疏》[13]
卷一下《梁惠王上》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卷二下《梁惠王下》
王顾左右而言他。
卷三上《公孙丑上》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告子曰:‘不得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正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曰:“恶,是何言也!……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卷三下《公孙丑上》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卷四上《公孙丑下》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孟子谓蚔氐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欢为辅行。王欢朝暮见,返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返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卷四下《公孙丑下》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何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卷五上《滕文公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卷五下《滕文公上》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卷六上《滕文公下》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卷六下《滕文公下》
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卷七上《离娄上》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卷七下《离娄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卷八上《离娄下》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返,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卷八下《离娄下》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欢言,孟子独不与欢言,是简欢也。”
卷九上《万章上》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此之谓也。
卷九下《万章上》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卷一一上《告子上》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卷一一下《告子上》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卷一二上《告子下》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卷一二下《告子下》
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卷一三上《尽心上》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卷一三下《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卷一四上《尽心下》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卷一四下《尽心下》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舔舌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舔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
[1] 魏·王弼等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 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8。
[5]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8。
[6]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8。
[7]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8。
[8]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8。
[9]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8。
[10]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1]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2]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3]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