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命妇服文化衍生的官服文化

霓裳钗影话红楼 作者:潇妃燕 著


第三章 命妇服文化衍生的官服文化

《红楼梦》多写贾府中人的日常,遇大事时,比如贾母过寿,元妃省亲,或者中秋佳节,化也有几处大场面的描写。

红楼中真正的大场面有四处,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第一处就是秦可卿的丧礼。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算不上贾府中地位最高的人,辈分也不高。但是他的公公贾珍却要把她的丧礼大办特办,为此他还给自己的儿子贾蓉捐官,目的就是要抬高秦可卿的身份,把她的丧礼规格也提升起来。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有钱,就能够为所欲为的,你的身份决定了你的荣耀。所以贾珍想要大办儿媳妇的葬礼,把规格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她的身份。同样的事件在《金瓶梅》中也有体现,西门庆为了把李瓶儿的丧礼办大,也给自己捐官提高身份。而贾珍更是为了儿媳妇的丧礼,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整出了好大的一番动静。这是红楼中的第一处大场面,这场丧礼来的达官显贵数不胜数,送殓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的,还在路上遇到了北静王的队伍。这样气派的场面,就是贾珍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也是没有的。

第二处大场面就是元妃省亲,为此贾府重新设计改造府邸,才有了金光闪闪的大观园。宁荣二府更是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是买戏子,又是买尼姑的,好不繁忙。省亲当天所有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宫里的队伍浩浩荡荡,一家子人凝神闭气,就等着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团圆机会。那花的钱绝对是珍珠如土金如铁,流水的银子花出去,眼睛都不眨的。

接下来就是清虚观打蘸,这是女人们的一大乐事,那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孩子们,在这次的出行中终于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场面虽然没有上面两处那么大,但也是出动了贾府所有的男男女女们,先是打理好清虚观的一切,随后是保证这些小姐丫头的安全,各种忙碌,又是一次全体总动员。

第四处应该是探春远嫁,其实这一处并没有出现在前八十回中,但是在前面的回目中也有所提示。群芳宴的时候,探春抽到了杏花,预示了她将是王妃的命运。而她的判词以及那首红楼梦曲子《分骨肉》,都揭示了她最后的命运是离开父母远嫁的。由此可以推测出,探春最后嫁给了藩王做王妃。这也是高鹗续写以及大部分人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结局。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探春远嫁的桥段更是拍得细致入微。探春别过自己的亲人,穿着红色的嫁衣,凤冠霞帔,满眼含泪,她的母亲赵姨娘此时也是泪渍点点,没有了往日的泼妇样。她跪着拜别自己的亲人,在贾宝玉的陪同下登上了远行的船只。

当时的贾府已经没落,所以探春出嫁时候的排场应该没有元妃省亲和清虚观打蘸那么热闹非凡,但是这桩婚事影响着国家与番邦之间的安定,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四处场景中,出殡是丧事,来往的宾客自然都是素服,而清虚观那一回,虽说是去求神拜佛,其实无外乎就是贾母带着孩子们出去玩玩、散散心,属于普通的家庭出游,热闹却也算不得庄重。其他两回都是直接与皇帝和朝廷挂钩的,庄严肃穆,服饰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家常服饰。元春省亲这一段就提到了贾母等人的命妇服,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也透露出许多信息。先看元春才选凤藻宫一节中的描写:

贾母等听了方放下心来,一时皆喜见于面。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率领邢、王二夫人并尤氏,一共四乘大轿,鱼贯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蔷、贾蓉,奉侍贾母前往。

再看看元妃省亲时贾母等人的装扮: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妆。

这两段话里,曹雪芹用四个字描述了贾母等人的妆扮——按品大妆。

从古到今,做官都是分品阶的,现在用的是局长、科长、主任等,古代则用员外、侍郎、丞相等。官名可能有些难记,还有一个更好记的方式,那就是按品阶,从一品到九品,再到不入流,等级制度严格。这是男人的阶层,女人的阶层也是一样的。宫里的女人有位份高低,宫外的女人也是如此。

在《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都是有品阶在身上的,她们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也有自己的制服。在介绍女人的诰命服之前,先介绍下古代男子的朝服。

官服上会有不同的图案,有仙鹤,有鸟,有龙,等等,不同的动物表示了不同的品阶。这种带有图案的官服叫作补服,是在明朝才有的,而明朝之前的官服,有的是靠颜色区分,有的是靠样式,区分方式也是相差甚远,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商周时期代表身份尊卑的是礼服,礼服代表当时最高级的服饰式样。衣服有长及足部的长袍,也有分为两截的上衣下裳。衣,一般是窄袖、紧口、领子缘有宽边,以对襟为主,也有偏衽的式样。裳是长齐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腹前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黼黻”。当时没有裤子,只在小腿上缠绕裹腿,古人叫作“行滕”或“邪幅”。脚上穿各种材料制的鞋子。头上戴的,是贵族男子专用的冕、冠、弁等“头衣”。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要加穿各种兽皮制成的皮裘。贵族的礼服大多是狐皮裘袍,特别是白色的狐裘,极为珍贵。贵族们为显示礼仪,就在毛裘外面罩上丝织的锦衣,叫作“裼”。有时在裼衣上还可以再加上一层外衣,叫作正服,这是在重大礼仪中穿的礼服外衣。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统一定制的概念,他们的礼数繁杂,等级制度严格,所以对于服装的制式也是要求严格,每一个阶层的衣服都有严格的标准,当时的贵族礼服样式是区分品阶的重要标准。

这样的区分方式演变到周代,开始有了更加细致详细的区分方式,也开始对天子的服装有了独一无二的规定,周代的帝王礼服由衮、冕、黻、带、裳、幅、舄、衡等服饰组成。衮,是绘制或刺绣有各种图案的彩色上衣。冕,是帝王戴的顶上有平版的冠帽。黻,又叫蔽膝,是腹前悬挂的长方形织物。带,指用皮革制作或丝线编织的腰带。裳,是下身穿的长裙。幅,又叫邪幅,是缠在腿上的布带。舄,是金线和红线编织的厚底鞋。衡,是用来固定冠冕的头饰。

帝王礼服的装饰品和专用花纹,大概也是从周代开始有了具体规定。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如有龙纹、山纹、华虫纹、宗彝纹、藻纹、火纹、粉米纹、黼纹、黻纹等。这些花纹,只有在天子的服装上才会全部出现。诸侯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周代用花纹区分等级,有些类似于清代的官补纹样区分,但也有不同,清代更加详细繁杂,不仅在衣服上,在配饰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这种区分方式到了秦朝被彻底推翻,推翻它的人不是别人,就是秦始皇嬴政。他灰暗的童年,离奇的身世以及并不出众的长相造就了他扭曲的心理。他有过壮举,一统六国,统一了钱币制度,也有过毁灭性的行为,焚书坑儒,弑杀亲人。也许是他的自卑感作祟,所以他一统天下之后,立马废除了原有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

秦始皇对旧礼制进行了彻底破坏,使得直到汉代初年仍没有统一的礼服、制服。西汉的官服,只不过是一种长袍而已,而且官员一年到头都要穿黑色的袍服。官服相同,只能靠冠帽以及佩带来区分官职的不同和高下。

秦始皇的这次废除礼制影响甚大,乃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百官的礼服和官服依旧沿袭汉代的式样,直至隋唐时期才有了重大改变。隋唐的帝王官员礼服制度十分完备,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制度。隋开皇年间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唐代则因循了隋代的定制。在隋代末年,隋炀帝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做了更加详细的区分。在服饰的样式上,唐武德四年始颁布衣服诏,规定了皇帝的服装共12种,其中冕服依照周制定为6种。群臣的礼服有10种。大臣们穿礼服时,除冕以外,还使用其他4种冠服。这些冕服只在盛大的典礼中穿。在其他的日子里,皇帝和百官都另外穿统一规定的朝服、公服及常服。朝服,是朝见时穿的服装,只限七品以上的官员穿用。公服又叫省服,它与朝服基本相同,但更为简便一些。常服以襕衫为主,是一种圆领窄袖、左右开衩的长袍。

官服的颜色此时也有了更加详细的区分: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须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州的长官刺史,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区分出品级。简言之,清代公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以用绛色;外褂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宋朝对这样繁杂的服饰制度做了微调。宋代的官服仍分为祭服、朝服和常服三种。祭服维持唐代的式样,但各种等级略有降低。宋初,朝服的式样仍与唐代朝服相同,仅将进贤冠的梁数做了改变,由二梁开始,直至五梁。到元丰二年,宋神宗废除了隋唐以来依照官员品级确定冠绶的规定,改由官员职位决定服饰,共分为七等冠绶。从宋代开始,官员穿朝服,必须在脖子上套一个上圆下方的饰物,叫作方心圆领。

到了元代,官服又一次从复杂走到了简单,元代的服饰保持了蒙古人服饰的特点,只是在唐宋官服式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和它们大致相似的冕服、朝服和公服。

历史上官服最复杂的要数清朝。除了服饰纹样细致复杂,就连配的朝珠、顶戴花翎也是大有讲究,而这一切的灵感来源就是明朝的官服。明朝除了吸取唐宋时期的颜色区分,还联系周朝的纹样制度,发明了官补。官补除了区分等级,也将文官与武官区分开来。

在介绍官补纹样之前,先解释下什么是补服。补服,是加在蟒袍之外的外褂,正中用金线绣织鸟兽形的正方形图案。当然也有龙凤图案,龙凤是皇室专用,皇帝的龙袍自然是龙,真龙天子,皇后以及王妃是凤袍,以凤凰的大小和数量区分,清朝的时候皇后的凤袍纹样是凤穿牡丹的图案。古代五爪为龙,四爪是蟒,皇帝穿的是龙袍,王爷一般就是蟒袍了;公、侯、驸马、伯的是麒麟、白泽。再往下就不能用这些图案了,百官们的官补纹样就是一个成语——飞禽走兽,文官的官补是飞禽类的,都是鸟形图案,武官的就是走兽类的。

文官的具体图案是: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雪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也有说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未入流为黄鹂。

武官的具体图案是: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为虎,五品是熊,六品、七品为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是练鹊,风宪官(御史和按察史等监察、司法官员)是獬豸,因为古人认为“獬豸”是一种神羊,能辨曲直。

明清两代的官补分类大同小异,只是明朝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赐服”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