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 谈

文史杂录(周越然作品系列) 作者:周越然 著


书 谈

一、钞本·《愧郯录》等

藏书家于宋椠,元刊,及明清佳刻外,尤注重钞本。然钞本不皆可贵,可贵者在其非常见之品,且特异于寻常之本耳。昔年有人搜罗古籍,每遇旧钞本,其值常较刻本为高。于是雇用写手,取近代各家所刻丛书中之卷帙较少者,依样誊录,储诸架中,以为后人得此,必售善价,既而此人之书尽行散出,而其自制之钞本,售价反不及当日所付工料之半,因此种钞本,既未校勘,又多刻本,殊不足取也。此可见钞本之可贵,不在其为钞本,而在其不同于常本耳。大率钞本之可贵者,必具有下列诸要素之一:

甲、名家手钞,为一般人所认定者。

乙、有名人手跋,或收藏印记者。

丙、经名手校正,其校正之字,又较刻本为胜者。

丁、字句与刻本不同,其不同处,较刻本为佳者。

戊、行格与通行本不同,但与宋元本或明刻本吻合,可决其为影钞者。

己、通行本之字句,有为钞本所缺者,而所缺之字句,反足以证明刻本中文字,有非撰著人原文之处者。

庚、刊本久佚,存者仅此钞本,则此钞本之价值,实与孤本或稿本无异。

辛、虽无收藏图记,或名人手跋,而纸色古雅,书法精工,与凡品不同者。

十余年来,余每于购读西书之暇,喜收读我国古书。然古书之搜求,实为至艰至苦之事。非常常跑书铺,谒冷摊,欲得精本难矣。

余求书已晚,经济与经验既不如人,欲求精品,已不易言,遑论孤本。十余年来,辛苦购求,仅得一千余种。内有明清精刻数百种,而宋元刊则仅数种而已。钞本之可贵者,约有三十种,其中《愧郯录》一书,实为各本之冠,本篇言钞本,即先述明钞本《愧郯录》。

《愧郯录》十五卷,宋岳珂撰 ,记宋代之制度,多为史志所未备者。“其曰愧郯者,取《左传》郯子来朝,仲尼问之官事,言通知掌故,有愧古人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吴县黄荛圃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吴兴陆氏皕宋楼,皆藏有宋本。黄氏之书,早已散去。陆氏之书,大半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瞿氏之书,尚为其后人所守。查荛圃《藏书题识》卷五,《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六,《仪顾堂集》卷十二,知三氏之书,行格相同(半叶九行,每行十七字),而缺叶之数(共计十叶),亦复相合,是三书同出一源也。

宋以后重雕之《愧郯录》,有明岳氏校刻本,《学海类编》本,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三种,余均庋有之。鲍氏之书,行格一遵宋刊,校订精详,实为各书之冠,惟其缺叶与宋明清各本均同,岂世间竟无完本耶!

去年春间,余在上海某书店购得明钞本《愧郯录》首七卷,半叶十二字,每行二十四字,卷首护叶有明万历戊子澹翁手跋,并有“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静妙山房”“秀水朱彝尊锡鬯氏”三图记。序首叶有“均伯过眼”“钱均伯珍藏秘书记”“虞山汲古阁字子晋图书”“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四图记。目录首叶除毛季二氏印记外,尚有“竹泉珍秘图籍”“谀闻斋”二图记。卷一首叶,只有毛氏图记,卷七末叶有“毛扆之印”“斧季”两图记。

余得此书后,细加点阅,见宋元明清各本之缺叶,此本均有之,不禁狂喜。适商务印书馆古书部有影印宋本《愧郯录》之举,遂以此本送去,后得张菊先生复信,谓欲借钞以补宋本之不足,余允之。深冀商务印书馆早日影印,使此向传残缺之十叶文字,可得重见天日也。

附录澹翁手跋一则,如下:

士大夫学问,以国朝制度典章为第一,近世宋文宪之外,郑端简,雷司空皆其人也。后生学文,徒猎古人唾余以相贲饰,而实用微矣。岳亦斋所著述,余及见其三,《桯史》《金陀粹编》《愧郯录》是也。《愧郯录》于国之典制,名数,盖三致意焉。《书》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学者得此意,考古通今,不至虚用其力,其可免于面墙也夫。

万历戊申四月澹翁命侍史录成,手校一过,因记。

此明钞本《愧郯录》,有名人手跋手校,又有收藏印记,且可补足他本之缺文,实合前述钞本可贵之要素乙丙庚三项,故余颇珍之。

除《愧郯录》外,尚有明清钞本多种,兹择其较佳者,依笔画之多寡,列举于后:

(一)《三余集》四卷 宋黄彦平撰

陆心源手钞本,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一字。

(二)《山木居士集》不分卷 清鲁九皋撰

旧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孔荭谷藏书,有“孔继涵印”“荭谷”两图记。

(三)《方蛟峰文集》七卷附《山房集》及《蛟峰集外编》 宋方逢辰撰

乌丝栏钞本,半叶九行,每行十八字,有朱笔校字,并“扫叶山房”“月汀过眼”“谦牧堂藏书记”“谦牧堂书画记”等图记。

(四)《水镜诗》一卷 元元淮撰

明钞本,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一字,巴陵方氏碧琳琅馆,华阳高世异叠藏。

(五)《丙丁龟鉴》十卷 宋柴望撰

红丝栏明钞本,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字不等,浙东沈氏抱经楼藏书,纸色古雅,疑是天一阁早年散出者。

(六)《名家诗文集》十三种 清王方岐、罗煜、姜生齐、张瑶房、徐去疾、吴寅、郭嗣龄、谢九成、谢旭、谢天霁十人撰

焦里堂手录本,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

(七)《曲律》四卷 明王骥德撰

影明写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内有缺文,亦有可补董氏新刻本之缺字。

(八)《春秋集传纂例》四十卷 唐陆淳撰

乌丝栏钞本,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字,版心下端有“藤梧馆”三字,孔继涵校字并跋。

(九)《明皇十七事》一卷 唐李德裕撰

青芝山房乌丝栏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四字。孙氏小绿天藏书,有“谀闻斋”“竹泉珍秘图籍”“惕甫经眼”“王铁夫阅过”“惕甫借观”等图记,及王惕甫手跋,黄荛圃校字、并跋。

(十)《东游记》二十四卷 顾道民撰

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二字,书中文字,多作古体或俗体者,甚不易读。缪艺风《云自在堪随笔》(稿本)曾言及此书云:“客魏蛊惑熹宗,撰进此书,名曰《东游记》(或作《征东记》),描写淫秽之事,过于伪撰《控鹤秘记》百倍。熹宗短折,此亦一端。曾见一册,为歙程春海侍郎所藏,钞写极精。侍郎年止四十,捐宾客之日,阮文达公哭之恸曰,其人其学,其年其位,均不料其止于此,命也,亦天下学人之不幸也。其亦误于是书欤。”

(十一)《奇门宝鉴臆解》不分卷 不著撰人

精写本,半叶十二行,每行十四字。

(十二)《所安集》一卷 元陈泰撰

影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一字,有“归安陆心源字刚父印”“光绪戊子湖州陆心源捐送国子监之书匮藏南学”“国子监印”等图记,及陆子源校字并跋。

(十三)《林公辅文集》一卷 明林右撰

吴梅村手钞本,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字,有“吴印伟业”“梅村”“谦牧堂书画记”“谦牧堂藏书记”“某会里朱氏潜采堂藏书”“朱彝尊锡鬯”等图记。

(十四)《金锁记》二卷 不著撰人

精写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有“王国维”印记。

(十五)《禹贡论》二卷 后论一卷 宋程大昌撰

红丝栏明钞本,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浙东沈氏抱经楼藏书,纸色古雅,疑是天一阁早年散出者。

(十六)《南史》八十卷 唐李延寿撰

清《四库》钞本,半叶八行,每行二十一字,书面红色,每册首叶有“古稀天子之宝”,末叶有“乾隆御览之宝”二图记。

(十七)《庭闻州世说》七卷 《先进风格》一卷 清宫伟镠撰

焦里堂手钞本,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有“里堂”“焦循手录”两图记。

(十八)《笠泽丛书》八卷 唐陆龟蒙撰

钞本,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字,有“士礼居藏”“荛翁”“松山高子藏书”“顺卿”等图记,及黄荛圃、戈顺卿二氏校字并跋。

(十九)《敏求机要》十六卷 晋刘实撰

鲍氏知不足斋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有朱笔校改,间有缺字。收藏印记有“孔继涵印”“荭谷”“素王子孙”“鉴湖珍藏”等。

(二十)《曹文贞公诗集》十集 元曹伯启撰

祁氏澹生堂蓝丝栏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有“澹生堂经籍记”“旷翁手识”“子孙永珍”“山阴祁氏藏书之章”等图记。卷首护叶阴面有朱文篆书之藏书铭,其文曰:“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勿失。——旷翁铭”。

(二十一)《道德经取善集》十二卷 宋李霖撰

蓝丝栏明钞本,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浙东沈氏抱经楼藏书,纸色古雅,疑是天一阁早年散出者。

(二十二)《道德经三解》四卷 元邓錡撰

红丝栏明钞本,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浙东沈氏抱经楼藏书,纸色古雅,疑是天一阁早年散出者。

(二十三)《蜕庵诗集》五卷补遗一卷 元张翥撰

鲍以文手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一字,有“昭灿”“星岩”“昭焯之印”“字曰俊三”“知不足斋鲍以文藏书”“鲍以文”“奚冈”等图记,及鲍以文题诗并跋。

(二十四)《杨仲弘集》八卷 元杨载撰

蓝丝栏明钞本,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字,高世异藏书。

(二十五)《翡翠园》二卷 不著撰人

乌丝栏精写本,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字,王国维藏书。

(二十六)《疑狱集》三卷 后周和凝及其子和 撰兔床后人吴长元手钞本,半叶九行,每行十八字,有“吴”“太初”“延陵季子”等图记,及陆心源手跋。

(二十七)《辽史拾遗续》三卷 清杨列欧撰

汪曰桢手钞本,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有汪氏手跋。

(二十八)《樵歌》二卷 宋朱敦儒撰

毛氏汲古阁乌丝栏钞本,半叶十行,每行十八字,版心下端有“汲古阁”三字。分卷与今铅印本不同。

(二十九)《阙史》二卷 参寥子撰

蓝丝栏明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字句间有与知不足斋所刻之《唐阙史》不同,浙东沈氏抱经楼旧藏,纸色古雅,疑是天一阁早年散出者。

(三十)《藏一话腴》四卷 宋陈郁撰

白皮纸旧钞本,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有“江标汪鸣琼夫妇同赏藏书记”“萧江书库”“明珠易得”“汪士锺藏”“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檇李项药师藏”“汪标考藏”“灵鹣藏书”“萧江书库藏书”等印记,卷末附王振声校勘记。疑是刘氏嘉业堂新刻本之祖本。

(三十一)《宝峰集》二卷 宋赵偕撰

钞本,半叶九行,每行十八字,孔宪珪手校,有“知不足斋鲍以文藏书”九字图记。

原载一九三一年五月《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五号

二、稿本·《螟巢日记》等

余之收集稿本也,今已一十八年矣。初意专在收集先人之遗著。民国三年,得先伯大父缦云公手录嘉兴钱警石原校本《史记》。(并有补校之处;为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所取资。)逾年,家兄由廑,复得公所过录汪尧峰评校《前汉书》。(亦有补校之处。)嗣后与家兄各续有所得。虽片纸只字,凡为先人手泽,莫不世袭珍藏。惟先伯大父莲伯公所校《北堂书钞》,不知流落何所,抑是否在人间,为可惜耳。然使余起收集先人遗著之心者,乃为《螟巢日记》。

《螟巢日记》者,先本生大父岷帆公手写之日记也。先大父讳学源,清咸丰壬子进士,精于音韵之学。书法颜、柳,笔力雄健。工诗词。有《蚓窍集》。据家谱,谓已散亡。现存者只《古音》四卷,及此日记而已。日记中所载,皆在燕京时事。兹录二则于后:

二十六日晴,赴部投供。……出城……至水月庵。时松泉方放风筝。余为收而下,邻院忽飞起一筝,在旁飘瞥,意欲乘不备绞取之。余纵线稍缓,邻筝坠其上。因用连手曳至墙内。隔墙群儿大哗索筝。松泉解筝掷还,哗始息。十余年来,南北奔走,不作此戏。今一为之,犹是童时技俩也。……

十三日晴,风。耕香令坦入赘。……一切仪制,与南方同。而参拜时,以红毡幕户,不令人见,则北方风气矣。沈也鲁述某家入赘,新妇艳妆,端坐于庭,新郎入,向妇四拜。妇不动。出,然后行礼。余笑其妄。而也鲁以为目击其事,确凿可据也。……

先本大父日记,现只存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二十六年(丙午)两全年,及二十七(丁未)元月初一至三月二十一日止。此外流散于他处者,想尚不少。如有遇之者,伏祈不吝见告,俾余小子得汇而存之。他日财力有余,还当录付手民,公之于世。

民二之夏,余以暑假由皖回里,酷暑无事,取日记读之,如得先人耳提面命。于律身处世之道,得益不鲜。遂发访求先人遗著之愿。但十余年来,先人手泽,所得不多,而他家著述,则所得已不少。今略著于篇,以志景仰前贤之意。

稿本与钞本异。钞本者,其书世间已有流传,惟字句之殊异,次第之顺逆,篇段之增删,或与流传之本不同。颇可据以校订传本之误。故甚可贵也。稿本者,或为撰著者手写之原稿,或其编定后倩人缮正者,世间尚无刊行之本。即有之,亦不及原稿之正确。故藏书家每奉为至宝焉。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云:“先贤手墨……士人视之,犹其祖先之物。即贫甚,当竭力购之。又如释子之遇佛菩萨遗迹,自当不惜髓脑,为之拥护。”至哉斯言。

稿本不皆可贵。有文字不雅驯者,亦者见识偏激庸陋者。此类稿本,书肆中往往遇之。收藏未免无谓。若名家手稿,或因当时本人以为尚未完美,不愿刊行;或其子孙无力刊行,流落在外,或因藏书家视之太重,不肯轻以示人,至今始发现者。此种稿本,甚可宝贵,收藏者应时时注意及之。

稿本大概可分为二大类。

(甲)未刻稿本 有已誊真者,有未誊真者。未誊真者,虽书体不工,然笔法高雅,自为希世之宝,不可忽视。

(乙)已刻稿本 书已刊行,惟此确是刊行前之手稿。虽稿中添注涂改之处甚多,然借此可以知前人作文用字之苦心,尤为可贵。

兹将余历年所得稿本之一部分,略举于后。至对于书之内容,则余学识浅陋,不敢妄加评断也。

(一)《九疑仙馆诗钞》一卷 《词钞》一卷(附谈印莲女史《平洛遗草》一卷) 清谈印梅女史著

誊真未刻稿本。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卷首有钱明善题词。印梅字湘卿,印莲字步生,归安人。

(二)《小学盦遗稿》四卷 清钱馥著、邵书稼录

精写未刻稿本。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卷首有阮元序,卷末有邵书稼识语。目录叶有“权”,“顨二印记。卷一首叶有“以应大稷”朱文方印。全书劳权手校,用蓝朱两笔。馥字广伯,海宁布衣,精六书之学。自题其读书处曰小学盦。书稼,钱塘举人,馥之弟子也。

(三)《弓斋日记》(清光绪四年全年,五年正月初一日至四月十三日止,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三十日止。九年正月初一日至六月初二日止,十年全年,十三年全年,十五年正二两月,十六年四月十三日至十月朔日止) 清姚觐元撰

手写未刻稿本。行格逐年不同,丝栏亦不一色。觐元字彦侍,号弓斋,归安人。官至巡抚。精许氏之学,性耽古物,与吴平斋,陆存斋,钱念劬友善,刻有《咫进斋丛书》。光绪十五年正月初七日,有记录钞本《江月松风集》之黄荛圃题跋一则,似为各刊本所无。兹特转录于下:

钱思复《江月松风集》,余向未之见。今见诸玉峰考棚汗筠斋书籍铺,盖太仓金元功家物也。却为吾郡人手录本。翁名栻,字又张,号南陔,其景仰昔贤之意可见。住东洞庭山。则太湖具区两书中,当必有其人。惜案头无其书,不之详。然爱书如命,手泽犹新,其人固可想见。且为金侃,亦陶之高足。宜其流风余韵,洋溢于缥缃翰墨间也。余生平嗜书,并嗜藏书之人。书赖人以传,人亦赖书以传。安得离而二耶。此书罕有,固不待言。藏书之人,于此仅见,余故表而出之。为今撰修郡志者有考焉。

(四)《王际华日记》(乾隆三十七年全年)

手写未刻稿本,红丝栏。每半叶十行,每行字无定数。卷首护叶有“王际华”又“白斋际华”两方印。际华字秋瑞,(一作秋水),号白斋,钱塘人。乾隆乙丑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庄。有《白斋诗存》。

(五)《元诗嗣音集》十六卷 清顾诒禄辑

誊真未刻稿本。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全书精写,作赵松雪体。目录及卷一、卷九第一叶,均有“顾广圻印批校藏书”“北平翁方纲藏书印”“查莹藏本”“赐砚堂书画记”“听雨楼查氏有圻珍赏图书”“文渊阁校理”“依竹主人”等印记。诒禄长洲人,字禄百,号花桥,又号瑗堂。贡生。以古文辞鸣于时。为沈德潜高弟。有《虎丘山志》《寒读偶编》《吹万阁集》《瑗堂文述》《瑗堂诗话》。

(六)《不废集》八卷 清许焞撰

写样未刻稿本。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焞字纯也,雍正进士,有《载道集》。

(七)《天上人间》第一卷 清胡公藩著

不全,未刻稿本。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五字。述赵世忠(妻钱氏,女月姑),虞士诚(妻华氏),袁子卿(妻杨氏)数家事。言情小说也。公藩原名绍昌,江苏华亭人。

(八)《古稀琐言》一卷 清郑序撰

手写未刻稿本。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五,六,七字不等。卷首有康熙戊辰,康熙庚午,康熙丙子郑序自序三首。序字鹭墀,号鹿痴,济宁人,未冠入庠,博闻强记,历佐秦,晋燕,吴诸当道幕。以诸生终。年六十八时,在蔚州自记一生事实,曰《古稀琐言》。

(九)《有余地遗诗》六卷 清邱孙锦著

誊真未刻稿本,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孙锦字余甫,震泽人。

(十)《里堂道听录》首二卷 清焦循记

手写未刻稿本。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前有嘉庆甲戌自序云:“余……每得一书,无论其著名与否,必详阅首尾,心有所契,则手录之。……历二三十年,盈二尺许矣。今岁所著《易学三书》,稿初就而阳气虚惫,不耐冥思。性又不乐闲旷,求为其易而不甚用思者。夏秋以来,乃取此而编次之,为四十卷。……”书中所纪,皆足以广见闻之事。惜只存首二卷,未获窥其全豹也。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人,乾隆举人。通经学,尤精天算,有《雕菰楼集》《周易补疏》《天元一释》等书。

(十一)《易经象类》一卷 清丁晏辑

手写稿本。红丝拦。每半叶九行,每行约二十字,版口下方题“颐志斋”三字。卷首有咸丰乙卯撰著人自序。正文第一叶“精思轩珍藏”“颐志斋主人珍藏”及“山阳丁晏之章”三图记。卷末有田毓璠手跋。查近人南陵徐君乃昌编刊《鄦斋丛书》中,有丁晏辑《易经象类》一卷。想此手稿,即其祖本也。晏,江苏山阳人;字俭卿,一字柘堂 ,道光举人。精郑氏之学。手校书籍甚多,有《颐志斋丛书》。

(十二)《易在》不分卷 清谢济世撰

誊真稿本。每半叶十五行,每行三十字。卷首有雍正壬子自序。卷末有雍正乙卯门人伍世拔题识。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全州人。康熙进士。有《匧匨十经史评》《西北域记》《纂言内外篇》。

(十三)《易安斋集》八卷 清邱孙梧著

手写未刻稿本。每叶行数与每行字数均无定。孙梧字后同,震泽人。

(十四)《金刚凤传奇》二卷三十出 不著撰人

未刻稿本。每半叶九行,每行十字。卷首孙氏星衍图记。

(十五)《南阜山人诗集类稿》四十一卷 清高凤翰撰

乾隆甲子山人自编誊真稿本。蓝丝栏。每半叶八行,每行二十一字。全集分五类:(一)《击林集》四卷,(二)《湖海集》七卷,(三)《岫云集》一卷,(四)《鸿雪集》二十一卷,(五)《归云集》八卷。计诗二千三百余首。较近年铅字排印之宋弼选本,多诗一千八百余首。凤翰字西园,晚号南阜山人,胶州人。因患风痹,废右体不用。博学精艺术,尤豪于诗。山人所著文集十五卷,内分序,传,记,书,表状,志铭,题跋,书后,碣,文,说,议,日记,纪行,赋,尺牍,杂著等门,其原稿亦在余处。

(十六)《染学斋诗集》十卷 清余元遴撰

誊真稿本,蓝丝栏。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字。卷首护叶有道光丙申江慎修手跋。元遴字秀书,婺源人。少好学,家贫,兼行樵汲。补县学生。其所著《染学斋诗集》,有咸丰壬子露萧草堂刊本。惟第六,七,八,九四卷,于刻成后,剜去诗十五首。此稿中均有之。

(十七)《望楼壁书》五卷 清丁有曾著

手写未刻稿本。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一字。有曾一名先甲,字象辛,山阴人。此其教子之书也。

(十八)《笔峰吟草》不分卷 清邱冈撰

手写未刻稿本。每半叶七行,每行二十一字。涂改之处甚多。徐达元《吴江黎里志》云:“邱冈字昆奇,附监生。性平易诚朴。多雅致。尝应京兆试。多游览之作。平居好方外交。读书寺院中,每经月不出。间画兰草,作隶书。晚更明于医。所著有《笔峰吟草》稿本。藏家未刻行世。”

(十九)《云自在堪随笔》一卷 清缪荃孙撰

未刻稿本。白口乌丝栏。每半叶七行,每行十二,三,四,五字不等。其间所纪,或名家题议,或书林佚事,皆有实用之文字也。荃孙字小珊,号艺风,江阴人。有《艺风堂文集》七卷,外篇一卷,《艺风文续集》八卷,《文外集》一卷,《艺风藏书记》八卷,续记八卷。

(二十)《碑版异文录》不分卷 清梁同书撰

手写未刻稿本。每半叶七行,每行字无定数。有翁同龢手跋。同书字元颖,尝得元人贯酸斋书山舟二字,因以颜其斋。世称山舟先生。乾隆举人。工书法,能诗;有《频罗庵遗集》。

(二十一)《梅影盦诗》六卷 清邱孙锦著

此即《有余地遗诗》之手写原稿也。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

(二十二)《业海扁舟》六出 莲池居士填词

全书用红,黄,蓝,墨四色誊写,每半叶八行,每行十八字。未有出有缺文。莲池居士,姓氏里居未详。其作此曲之主旨在使青年子弟,不习优伶贱业。盖“以毒攻毒,以火灭火”之意也。

(二十三)董氏手稿三种

《阴符经》一卷 清董士锡解

《烟波钓叟歌》一卷 清董士锡章句

《三决赋》一卷 清董士锡注

手写未刻稿本。每半叶八行,每行二十三字。涂改之处,有用朱笔者,亦有用墨笔者。卷首护叶有“嘉庆戊辰四月江都焦循借录一通”十四字,并“焦循手录”印记一方。士锡字晋卿,一字损甫,武进人,嘉庆副贡,精虞氏易,兼通壬遁之学。著有《遁甲因是录》。

(二十四)《尔雅一切注音》十卷 清严万里纂辑

手书稿本,乌丝栏。黑口,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卷一首叶有“严可均印”“铁桥”二图记。万里一名可均,字景文,号铁桥,归安人(一称乌程人)。精于许氏之学。有《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书。

(二十五)《沤波舫近稿》不分卷 清王芑孙撰

手书稿本。绿丝栏,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一字。共九十一叶。有已刻全集中所未见之文。芑孙字念古,号惕甫,一号铁夫,又号楞伽山人。乾隆举人,精书法。有《凋雅堂诗文集》。

(二十六)《樊榭诗注》不分卷 不著撰人

未刻稿本。每叶行数与每行字数均无定。卷首有樊榭先生墓图,及丁丙不全手札一件。

(二十七)《德芬堂集》不分卷 清邱冈撰

此即《笔峰吟稿》之编定誊真本也。每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三字。

(二十八)《餐花室诗稿》不分卷 清严鉷撰

改定稿本。每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四字。鉷字伯牙。桐乡人。

(二十九)严氏手稿十二种 清严万里辑

《蒋子万机论》一卷

《典论》一卷

《杜氏体论》二卷

《仲长子昌言》二卷

《杜氏笃论》一卷

《桓氏世要论》一卷

《刘氏正论》一卷

《典语》一卷

《袁子正书》一卷

《袁子》一卷

《袁子正论》一卷

《杂录》二十二则

手写稿本。乌丝栏。黑口。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全书劳格手校。

原载一九三一年六月《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六号

三、套印书

套印书,亦称套版书,始于明末万历间。首创之者,为浙江吴兴凌、闵二氏。吴兴刻书绝早,刻工亦佳。宋代已有大字本《通鉴纪事本末》之刻行。款式精雅,为世所重。明清二代,佳本尤多,不能殚述。此篇所载,专记凌、闵二家之套印书。

明末套印书,有用朱墨二色者,有用蓝朱墨三色者,甚至有用朱墨蓝黄四色者。创之者智力之巧,财力之足,概可想见。清代广东亦有彩色套印之书,但精本甚少。不及凌、闵二家刻本之多,而且精远甚。

一般售书人,见明代套印书,统以闵刻称之。其实与闵氏同时同地者,又有一凌氏,亦刊印彩色套版书,而其成绩,并不在闵氏下。意者两家当日,席丰履厚,其贤者伏居乡里,不问世事;诵诗读书之余,专以刻书相竞。斯亦足见当日民风之淳矣。闵氏之刻书者,有齐伋、昭明、元衢、绳初、无颇、振业、振声、暎璧诸人。凌氏则有稚隆、濛初、瀛初、澄初、弘宪、启康、杜若、毓枬诸人。其最著者,为齐伋、昭明、稚隆、濛初。《湖州府志》《乌程县志》均有传。兹不赘录。

刻书之用彩色套印也,其主旨在于眉上加评语,于行间加圈点。评点之人不一,则所用之颜色亦不一。例如凌刻《世说新语》八卷,除正文墨印外,评点之为蓝色者,刘辰翁笔也,朱色者,王世贞笔也,黄色者,刘应登笔也。明代用五色套印之书,余未见过。有无不可知。

凌、闵二氏所刻之书,大半皆用上等白皮纸印成。间有用竹纸者,其质地亦坚韧耐久。言言斋中藏有《列子冲虚真经》一卷,即竹纸印成者也。尝见市上有一种竹纸非套印之本,书贾每索以与皮纸套印本相同之价。细审版式字形,墨色书品,确有凌、闵二家刻书神气,而卷末又有刻书人识语,似非后人覆雕之本。余以不知其书是否绝无套印本,且疑其非真品,故不敢多收。斋中仅有《公羊传》十二卷,《榖梁传》十二卷,属于此格。凌、闵二氏刻书,本以套印著名。无彩色者,既不美观,又失其刻书之原旨,不知何以有此本。遍考志乘,不得其故。或者后之得其版片者,因套印费时,且工价加倍,乃改而为此乎?

昔年藏书家,鲜有注意凌、闵二氏之套印书者,盖视为普通读物故也。犹忆民国八九年间,银币一枚,至少可购套印书之原钉者一册。今则不然。搜罗二氏所刻之书者,日见其多,书价亦因此抬高。四色套印之书,如《世说新语》者,每部售价总在三十元左右,而附有图像之曲本,如《西厢记》《琵琶记》《绣襦记》等,若确系初印而风伤蛀蚀不至过甚者,每种非百元不可。可谓贵之至矣。

收藏凌、闵二氏套印书者,有二事极应注意。(一)必纸张洁白者,(二)必为彩色套印者。二氏所印之书,天地头阔大者绝少。想当地无阔大皮纸之故。然遇原钉者,其封面之绢签,每每存在,雅致可爱。得之者当保存之。

余已得之套印书,共计五十八种。兹将其名,依笔画之多寡,排列于后。闵刻者书名上以□为记。凌刻者以△为记。有不能确定为闵刻或凌刻者,则以○为记。

(一)□《文心雕龙》四卷附音注二卷 刘勰撰 杨慎批评 曹学佺参评 梅庆生音注

蓝黄朱墨四色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音注小字双行,字数同。前有万历壬子曹学佺序,刘舍人本传,闵绳初引,凡例,校雠姓氏,及杨升庵与张禺山书。

(二)□《文致》不分卷 刘士鏻原选 闵无颇、闵昭明集评 沈圣歧、闵元衢正定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沈圣歧序,闵元衢序,及刘士《文致》原序。

(三)○《文选尤》十四卷 萧统撰 邹思明评阅邹德延校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明万历二年邹思明序,韩敬序,凡例,及梁昭明《文选》序。

(四)△《王摩诘诗集》七卷 王维撰 刘辰翁评(附顾璘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九字。前有王缙表,刘昫《旧唐书•文苑传》,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及凌濛初跋。

(五)□《史记钞》九十一卷 茅坤评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陈继儒序,茅坤引,闵正业引,凡例,续凡例,《读史记法》,诸家总评,及《史记钞》批评姓氏。

(六)△《史记纂》二十四卷 凌稚隆评纂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明万历已卯王世贞序,及凌稚隆序。

(七)△《世说新语》八卷 刘应登、刘辰翁、王世贞评点

黄蓝朱墨四色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王世懋序,刘应登旧序,明嘉靖乙未袁褧序,明万历辛巳乔懋敬序,无姓氏旧题,宋绍兴八年董弅旧跋,宋淳熙戊申陆游旧跋,凌瀛初识语,及《世说》名字异称。

(八)□《考工记》二卷 郭正域评点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郭正域序。

(九)□《老子》一卷 闵齐伋校

朱墨套印。有圈点,无批评。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葛玄序,后有闵齐伋识语。末卷附音义。

(十)□《列子冲虚真经》一卷附音义 闵齐伋评校朱墨套印。竹纸。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汉永始三年刘向序,后有闵齐伋识语。

(十一)△《西厢记》五本附元人增《对弈》及《会真记》 王实甫填词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即空观主人(即凌濛初)凡例十则,《西厢记》旧目,及精图二十面。每卷末附解证。

(十二)△《吕览》(即《吕氏春秋》)二十六卷 陆游评 凌稚隆批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前有明万历己丑凌稚隆序,王世贞序,方孝孺序,高诱序,后有凌稚隆跋。

(十三)△《李诗选》五卷《杜诗选》六卷 杨慎考订刘辰翁批点 凌濛初案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杨慎序,及凌濛初凡例

(十四)△《李长吉歌诗》四卷附外集 李贺撰 刘辰翁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九字。前有杜牧序,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宋祁《李长吉本传》,及凌濛初跋。

(十五)□《杜子美七言律》一卷 郭正域评点附刘辰翁评

蓝朱墨三色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郭正域序,后有闵齐伋识语。

(十六)△《周礼》二十卷 吴兴潜斋先生训笺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凌杜若序。

(十七)□《武经七书》七卷 王守仁批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前有明天启元年徐光启序,同年孙元化序,明嘉靖二十二年胡宗宪序,及茅震东小引。

(十八)□《孟子》二卷 苏洵批点

蓝朱墨三色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明嘉靖元年朱得之序。后有闵齐伋跋。

(十九)△《孟浩然诗集》二卷 孟浩然撰 刘辰翁评 李梦阳参阅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九字。前有王士源序,又有刘辰翁,李梦阳,李克嗣识语,及凌濛初跋。

(二十)△《孟东野诗集》 国材评附刘辰翁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宋景定壬戌国材序,同年舒岳祥《和韩昌黎赠诗》,宋敏求序,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凌濛初识语。

(二十一)△《东坡书传》二十卷 凌濛初集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凌濛初序。

(二十二)□《东坡文选》十卷 钟惺评选 徐亮、闵振业、振声参阅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前有明万历庚申钟惺序。

(二十三)△《东坡禅喜集》十四卷 冯梦祯批点凌濛初辑增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陆树声序,陈继儒序,天启辛酉凌濛初跋,冯梦祯跋,及凌濛初识语,后有唐文献跋。

(二十四)□《空同诗选》一卷 冒宗起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杨慎题词,后有闵齐伋跋。

(二十五)□《花间集》四卷 赵崇祚集 汤显祖评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唐广政三年欧阳炯序,明万历乙卯汤显祖序,后有明万历庚申无瑕道人跋。每卷末附音释。

(二十六)○《约述》三十卷 陈有元辑

朱蓝套印,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前有黄立极序。

(二十七)□《春秋左传》十五卷 孙鑛批点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明万历丙辰韩敬序,及闵齐伋《家刻分次春秋左传凡例》

(二十八)□《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闵齐伋裁注

竹纸墨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前有齐伋《公羊传考》,及汉何休序。

(二十九)□《春秋榖梁传》十二卷 闵齐伋裁注

竹纸墨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前有齐伋《榖梁传考》,及晋范宁序。

(三十)○《南华经》十六卷 王世贞评点附陈明卿批注

朱紫蓝墨四色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明万历乙巳冯梦祯序,徐常吉序,沈汝绅序,郭象旧序,司马长卿《庄子列传》。

(三十一)○《韦苏州集》十卷附拾遗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宋嘉祐元年王钦臣序,及《古赋》一首,后有总论。

(三十二)□《柳文》七卷 茅坤评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茅坤序。

(三十三)△《晏子春秋》六卷 凌稚隆批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刘向旧序,总评,凡例,《晏子列传》,后有凌澄初跋。

(三十四)□《秦汉文钞》五卷 杨融博批点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万历上章涒滩之岁臧懋循序。

(三十五)○《悦容编》一卷 长水天放生辑 东明屠赤水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七行,行十七字。前有梁溪一书生序,长水天放生引,及无姓氏跋。

(三十六)□《草堂诗余》五卷 杨慎批点 闵暎璧校订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杨慎序。

(三十七)○《唐骆先生集》八卷又补遗 王衡批释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明万历辛卯汪道昆序,后有《骆集论》、《骆传》,王衡跋,汤宾尹序。

(三十八)□《庄子南华经》四卷 闵齐伋评校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郭象旧序,后有闵齐伋识语。每卷末附音义。

(三十九)△《淮南鸿烈解》二十卷 茅坤集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前有王宗沐序。

(四十)△《琵琶记》四卷四十四折又附录 高东嘉填词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前有即空观主人(即凌濛初)凡例十则,西湖三珠生跋,及精图二十面。后有明弘治戊午白云散仙序。

(四十一)○《圆觉经》二卷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

(四十二)○《解庄》十二卷 郭正域评 陶望龄解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焦竑序,韩敬序,郭象序,司马迁《列传》,阮籍《庄论》,苏轼《祠堂记》,林希逸《庄子口义》发题,后有茅兆河引。每卷末附音释。

(四十三)△《楞严经》十卷 杨起元评释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钱榖绘像,苏轼《释迦文佛颂》,及凌毓枬跋。每卷末附音义。

(四十四)□《楚辞》二卷 闵齐伋集评并校

蓝朱墨三色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五字。卷末有闵齐伋识语。

(四十五)△《会稽三赋》三卷 王十朋撰 南逢吉注 尹坛补注 陶望龄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凌弘宪序,陶望龄序;订阅姓氏,《王十朋传略》及图说。

(四十六)□《战国策》十二卷 闵齐伋裁注

蓝朱墨三色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前有刘向旧序,及闵齐伋识语。

(四十七)△《选诗》七卷 萧统选 郭正域批点凌濛初辑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凌濛初序,凡例,批评名公姓氏,诗人世次爵里,每卷末附订注。

(四十八)○《选赋》六卷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八字。前有《梁昭明传》,梁昭明序,唐李学士《行略》,李善《上注表》,后有选赋名人世次爵里。

(四十九)□《檀弓》一卷 闵齐伋集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闵齐伋序。后有齐伋识语。

(五十)△《韩子》二十卷 门无子评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字。前有明万历六年陈深序,后有门无子序。门无子,俞姓,吴郡人。

(五十一)□《韩文》一卷 郭正域评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郭正域序,后有闵齐伋识语。

(五十二)○《韩文公文钞》十六卷 茅坤评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前有茅坤引,及《昌黎集说》。

(五十三)○《绣襦记》四卷四十一出 不著撰人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汧国夫人传》,并精图十六面。

(五十四)○《癖颠小史》一卷 闻道人撰 袁宏道评朱墨套印。每半叶七行,行十七字。前有石公袁宏道题辞,及睡庵汤宾尹小引。后有闻修居士华淑跋。

(五十五)□《苏文》六卷 钱丰寰、茅坤评点

朱墨蓝三色套印。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前有沈闇章序,及凡例。

(五十六)△《苏长公小品》四卷 王圣俞评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九字。前有施扆序,凌启康序,王纳谏序,章万椿题辞,黄庭坚像赞,及旦庵主人凡例,后有附评名家。

(五十七)△《苏长公合作》八卷补二卷 高启、李贽批点 郑之惠评选

朱墨蓝三色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九字。前有明万历庚申钱一清序,同年凌启康小引,郑孔肩引,及苕水跂晟阁凡例。后有附录五种。

(五十八)△《苏长公表》三卷启二卷 钱槚评选

朱墨套印。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前有钱槚序,及凌濛初序。

除上列五十八种外,凌、闵二氏所刻之书,尚有《管子》《墨子》《兵垣四编》《艳异编》(有图),《拍案惊奇》初刻,二刻(有图),《陶靖节诗集》《王右丞诗集》《李文饶集》《崌崃集》《古诗归》《唐诗归》等。然此皆据他人之言,余未收得,且未得见。故未列入上目。收藏家之藏有二氏之书者,除上目之外,如有所得,幸以书名及其行格开示,俾他日成一较完美之书目。以供后之好事者参考焉。

原载一九三一年七月《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七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