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愈是唐中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之一,其大国姿态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开放的态度,这为三教鼎立提供了条件。虽然在社会实践层面三教并行不悖,但三教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息。韩愈以复兴儒学为己任,公开排斥佛教和道教,并构建一个由尧、舜、禹到汤、文、武、周公再到孔子、孟子圣圣相传的儒家道统。
儒家哲学是一种实践型的哲学,它面向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与逻辑性相比它更重视实用性。韩愈的生态观就是在继承儒家先圣思想的基础上做出的新阐释。其哲学基础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观。
唐代的天人合一是以天人感应的形式呈现的,其中又有自然元气论的成分。天人感应观是唐代社会的主流认识,是三教共同采用的一种推行的教化形式。与佛教和道教相比,儒家所谓的天人感应更具自然化的色彩。
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宇宙体系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是对自然宇宙体系的反映。韩愈的“元气阴阳坏而人生”的生态观就是在继承汉代天人感应的基础上对天人关系做出的说明,既从本原上说明了天人一体,也对现象层面的天人矛盾做了解释。
韩愈同时还保留了浓厚的天命观念,他以天来警示人的德性,在实践层面带有宗教性,而其思想内核则是对儒家仁爱的发展。从德性论的角度看,韩愈以博爱释仁,将人类的行为置于天地系统中,并将天地的变化作为衡量人类行为的标准。在此,人类的德性是以天地为参照系的,天地万物都被划进了人类道德关怀的范围内。
在继承儒家道德主体性论传统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病乎在己”的修养功夫思想,认为仁义是内在于人的,是否行仁义完全取决于人自身的选择,由此,社会实践层面带有宗教性的戒律转化为人内在的道德自律。韩愈推崇的圣人就是能自觉做到对待万物“一视而同仁”的人。这种道德境界也是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状态。
韩愈的生态观是多层面的,既有实践层面的宗教性,又有理论层面的天人建构;既有面向社会的道德呼吁,又有个人生活的陶冶情操。韩愈的生态观是中唐儒家生态观的一个代表,展现了儒家学说从天命说到性命说过渡阶段中命与性之间的张力。人与万物的关系既依靠人自身的道德自律,又离不开外在天命的约束。与同时代还原天命观的儒家代表柳宗元、刘禹锡的生态观相比,韩愈的生态观带有“畏天命”的特点。
之后发展起来的宋明理学摆脱了天人感应式的天命束缚,完成了天命之性的内化,构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