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皆碑罗竹坡
罗竹坡(1860—?)原名其拔,又名斌,字良茹,别字瑞人,廪生,号鶿溪居士。因仰慕乡贤胡金竹(方)、黎秫坡(贞)两先生的品行,故改名竹坡。罗竹坡出生于良溪书香世家,家境富裕,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博学经史,工诗文,能书。性格刚直豪爽,品行高尚,声名贯乡,他还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会乡土志》撰稿人之一。
罗竹坡作品
幼年时与棠下横江敦厚伍叔葆(铨萃)太史(进士)一起拜陆琴石先生为师,由于好学多思,得到老师的看重。他的诗文以抒发性情为主,不喜雕琢字句,清新自然,独具一格,老师赞赏他个性洒脱,有胆有识,诗得古人之性情。曾求学于罗浮山,在东坡味泉亭结识了不少有才能的名士,他虚心讨教,常与名士们雅聚,酌泉烹茶、吟诗论文或垂钓于河边。与汪兆镛、伍铨萃、陈庆笙同学于陈澧(兰甫)门下,后来相继拜吴铁梅(荣泰)、黎丽云、宋心培三人为师,遂闭门日拥书城,潜心研读理学。尊崇陈白沙先生提倡的“明理、澄心、育人”心学思想。新会名士莫凌霄曾评价他:
理学渊源费耳提,名言罗列偏东西。
江门钓叟闲风月,支派分流到鶿溪。
罗竹坡善结交朋友,方圆百里名人骚客、绅士多和他往来。常邀远近文人墨客雅集良溪上坑洒洒水,在飞水潭断崖边建“漱芳亭”重筑“教子读书台,”又在潭中石上刻“洗砚池”。还效仿王羲之曲水流觞歌咏诗文,抒表自己独到的学识心得,锋芒呈现,胸怀抱负,期待有朝一日发挥所学。然而所作八股文,不拘泥经书章句,而是上下古今,纵横捭阖,多有怪论,文章思想奇特,不合当时口味,故屡应乡试不举。至中年仍为廪生(秀才),后淡于仕进,过着半隐半学、以静为养的生活。
罗竹坡多年就教于良溪,极力倡导兴学育才,倡建东北学堂(棠下中学的前身),创立观澜师范(书院)培养人才。为尊崇孔子儒学之道,维持风化,开通民智,振兴教育,开创“孔圣会”,会员以良溪人为主,遍及棠下、鹤山等。清末,百废待举,盗风日炽,他提出:“官之卫民,不如民之自卫。”倡议各村修御防卫,成立乡团练,十里联防,抵御外侵。
他为人正直,虽非衙官小吏,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但凡对民众有益的事,他即坚持奋不顾身去做,为民排忧解难。如光绪年间发生的棠下沙富村民持械打斗事件,他挺身而出劝和;苏梁两姓争霸山地,他出面平息纷争;鹤山雅瑶文楼冈胡罗之案,黄洞乡民群殴致人重伤,也请他调解;大林乡张盛之冤案,也有赖他保释等。由于他乐于助人,各乡邻的争斗或纠纷都喜欢找他去评理,以求他进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