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 作者:王照年


郝润华

照年不仅是我的学生,也与我是同乡,他为人忠厚,天性乐观,大事认真,小事糊涂,具有西北人典型的性格特征;照年的求学经历也与我有相似之处:本科学习历史,硕士阶段学习中国古代史(我学历史文献学),博士阶段学习古代文学与文献。文史相结合,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照年在读博士期间,他的妻子(他称“罗老师”)也辞掉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去读硕士,我担心他一家三口的吃饭问题,他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家里还有些积蓄。等他博士毕业之后,我方从其他同学那儿得知,他买书竟是要靠借款,但他学习却一直很勤奋,也从未找过任何勤工俭学的工作,应该是怕耽误学习时间。他们一家在生活上十分简朴,但对于买书他是从来都不吝啬的,我认为他具备了一个读书人应该持有的基本品格。毕业后,照年与其贤妻“罗老师”都到了漳州师范学院(即现在的闽南师范大学)工作,随后凭着他的努力评上了副教授、硕士导师,他们的女儿去年也顺利考上了大学,生活、工作都十分称心顺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名言用在他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年前,照年发来他的最终成形书稿《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嘱我写序,我欣然表示同意。“诲人不倦”,何乐而不为!下面就谈谈我阅读该书稿时的一点感想。

《麟台故事》五卷,十二篇,主要是追述北宋秘书省的掌故制度,进而反映出作者程俱对宋代国家藏书事业的认识。该书篇名有:官联、选任、书籍、校雠、修纂、国史、沿革、省舍、储藏、职掌、恩荣、禄廪。主要内容有:秘书省三馆与秘阁的历史沿革、职能、官员的设置、任用、升迁、日常活动等情况;书籍的征集、整理、收藏、校雠、编纂、刊刻、利用等基本工作。此书是研究北宋馆阁制度乃至藏书文化的绝好文献,照年当年之所以选择《麟台故事》为其研究选题,即是看中了此书的价值。这部《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即是在照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所补充改定的。全稿从四个方面对北宋学者程俱及其笔记体著作(按:照年在书中界定为“史料笔记”,而非“笔记小说”,属正确结论)《麟台故事》作了综合考论。首先是对该书作者程俱生平事迹的考辨。作者充分利用各种蛛丝马迹的资料考辨出有关文献记载中对程俱生平的一些错误认识,如《新安文献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对程俱科举入仕即曾“举进士”的误载;《直斋书录解题》、《新安文献志》、《北山小集》等,对程俱籍贯“新安”与“信安”之混淆记载的不当。其次是对《麟台故事》文本文献本身的考证。这部分研究内容包括成书、刊刻、流传、体例、版本、辑佚、内容、价值等诸多方面。如,流传与版本方面,作者通过比对研究,认为《麟台故事》确实在南宋时期有过刊刻流传,纠正了学界认为该书实无南宋刻本的错误观点。作者依据现存《文苑英华》所载《麟台故事》刊刻信息,并结合程俱所作《进〈麟台故事〉申省原状》和《〈麟台故事〉后序》、该书影宋残本所存避讳字、《宋会要辑稿》引证该书内容等相关情况,确定了该书在南宋即已刊刻的事实,并进一步推断其刊刻时间和地点。又通过对南宋以来公私书目对《麟台故事》著录的考察,考证理清了该书的流传情况。作者还通过对现存于《永乐大典》、《说郛》中的部分史料来源的考索,展现了四库馆臣辑出《麟台故事》辑本时整改原材料的大致情形,也揭示出了《麟台故事》辑本材料全部来源于《永乐大典》的事实。《麟台故事》坊间有过整理本,但作者却从《宋会要辑稿》等书中勾稽出了五条《麟台故事》佚文,对此进行了梳理考索,并指出其真实性与可靠性。这些佚文的辑录,对于《麟台故事》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再次是书中对《麟台故事》史料价值的深入揭示与挖掘。《麟台故事》中,对北宋时期的馆阁藏书、文献校勘活动以及馆阁文士的文学活动等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由于是当时人撰写的笔记的缘故,《麟台故事》中的这些史料,比起现今留存的其他宋代史书都要详细、生动得多。最后,通过《麟台故事》一书,作者深入发掘出北宋馆阁藏书事业对当时整体宋代国家文化水平的推进所起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对《麟台故事》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进一步作出揭示与阐发。另外,作者还对《麟台故事》一书的性质、体例以及辑本与《永乐大典》的关系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新见。书后另附录了作者苦心编定的“《麟台故事》人物材料考索”等珍贵资料,极有参考价值,也可见其下功夫之大、之深。它将《麟台故事》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与宋代史书中的记载作了详细比对,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麟台故事》记载往往详于其他史书,更彰显了该文献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稿运用了考证与理论相结合、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作者同时还运用点面结合、对比分析等方法,重点探究了《麟台故事》在记叙北宋馆阁藏书以及藏书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与作用。经过作者的研究,不仅使程俱的生平误载得到辨正,而且使得《麟台故事》这部史料笔记及其学术与文化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突显。

此书的优点,诚如武秀成教授所评:“如该著作在张富祥先生《麟台故事校证》和前人辑佚之外,从《宋会要辑稿》中又辑录了五条弥足珍贵的佚文;如据周必大《修纂文苑英华事始》考察《麟台故事》一书在南宋宁宗以前曾经刊刻的观点,都是确定不移,值得大加赞赏的。又如对著者籍贯的祛疑,如对该书体例、性质的探讨,如对其文献学与文学史料价值的发掘,也都是该著作的亮点。”“总之,这是一部富有学术含量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必将对《麟台故事》一书以及北宋馆阁制度的研究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照年的治学特点是细致,善于在小问题上下深功夫,所以,此书稿的亮点多是他用力考证的地方,以小见大,虽然看上去星星点点,但连起来却是一片火树银花。

照年于二〇〇八年西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毕业,九年之后的今天才决定出版这部博士论文,这部书稿经过了他无数遍的修改,因为他每次修改后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所以他修改的艰辛过程我亲眼目睹,此书可谓是真正的几易其稿。他供职的闽南师范大学一向重视学术,还为此组织过高质量学术著作审稿会,学校特意聘请几位专家专门为其书稿“把脉”,之后他又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订,可见出他付出的辛勤努力。照年博士正值血气方刚的壮年,今后的学术之路还长,苏东坡词中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读书治学更是恰在当时。在此书出版之际,作为他的导师,我一方面为照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而欣喜,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今后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作出更好、更多的研究成果,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二〇一六年九月六日于西北大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