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篇·诗歌

精神的力量:红色经典诗文 作者:赵慧平 编


上篇·诗歌


送幼蘅

李大钊

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辞间均见“风雨楼”三字,相约再造神州后,筑高楼以作纪念,应名为“神州风雨楼”,遂本此意,口占一绝,并送幼蘅云。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会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题记: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青年时代即怀爱国热忱,留日期间始终关心国内形势,参加了在日留学生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斗争,并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参加了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一起创办《每周评论》,参与编辑《新青年》等进步杂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他,促使他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1920年3月,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许多党的早期革命者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之后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面对酷刑和审判,他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终在4月28日被施以绞刑,壮烈牺牲。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一生所作的文和诗共有一百多万字,其中包括很多重要的理论文章,也有很多艺术价值颇高的文艺作品。《送幼蘅》即是一首广为传颂的诗歌精品。1916年春,李大钊在日本为挚友归国送别,口占一绝,与朋友共勉。诗作立意高远、感情激越、气势豪迈,写出了作者誓将离愁别恨抛却,为建设理想之中华矢志奋斗的革命壮志,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