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跟文渊相识在2015年的7月份。想不起缘由,我们就成了闺蜜,时不时聚一聚。
一直能够在文渊的微信公众平台“与孩子一起成长”上看到文渊的文章,起初的感受不深,就是感觉文渊的文字很细腻,有时候我甚至感觉有点儿“啰唆”。
时间长了,我才发现她的文字是有力量的。也许是我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我慢慢发现不是她的文字太“啰唆”,而是以前的我太“急”。
当我通过个人成长慢下来,能够更多地享受在每个当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看文渊的文字其实是一种享受。她的文字没有轰轰烈烈的文风,没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但是,在那些普普通通的故事里,平平凡凡的话语中,总传递给我们一种力量!真可谓平淡中彰显神奇!
字如其人!文渊是一个不紧不慢的人,一个会享受生活,懂得珍惜与孩子共处的时光的好母亲。她的文字也是慢条斯理,娓娓道来。
这本书,记录了大量她在日常生活中与儿子可乐互动的细节。她把很多心理学专业术语运用得深入浅出,虽没有高谈阔论,却在字里行间传递着做母亲的智慧,于无声处带给我们很多触类旁通的启迪。
我经常在课程中见到各种各样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我该怎么办?”回答类似的问题,我不擅长。
但是这本书,从孩子出生,一直记录到孩子6岁,从出生时的“哺乳”“断奶”“睡眠”……到成长过程中的“打人”“叛逆”……再到3岁后的“入园焦虑”“适应困难”等等,几乎家长最关心的孩子的行为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很多家长知道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接纳孩子、理解孩子,但是怎么理解和接纳很难找到标准答案。文渊的这本书,在如何共情孩子的感受,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方面,以绘声绘色的描写,温柔细腻的记录,为我们呈现了一套难能可贵的参照标准。
就像她在公众平台“与孩子一起成长”中的自我介绍一样:“一个原想用心理学科学育儿的妈妈,结果被孩子成长了。”
文渊在养育儿子可乐的过程中,把心理学的技术运用得驾轻就熟,手到擒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能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分享出来,实在是初为人父母的家长的福音。
总而言之,想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就请细细品味吧!
鲍阅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