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宪
(901—968)
字孟文,号葆光子,五代时期著名词人。在前蜀、后唐、南平国政权均曾任职。因助宋太祖统一有功而授任黄州刺史,于北宋开宝元年病逝。为人勤奋,在任时辅主有方。词风以婉约缱绻见长,是花间派词人中较有成就的一位,词作大都收在《花间集》中,但相比而言题材更丰富、意境更宽广,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渔歌子
泛流萤①,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②,笛寥寥③,万顷金波④澄澈。
杜若洲⑤,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⑥,过松江⑦,尽属侬家⑧日月。
注
① 流萤:飞行不定的萤火虫。
② 浩浩:浩汤之意,原指水势壮阔的样子,这里喻风势猛烈之貌。
③ 寥寥:少而稀疏。
④ 金波:指洒在水面上的月光。
⑤ 杜若洲:长有杜若的水洲。杜若,一种香草的名字,又叫“杜蘅”。
⑥ 霅水:即霅溪,河流名,位于湖州境内,向东北流入太湖。
⑦ 松江:即吴淞江,流经吴江、苏州、昆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区,是太湖最大的支流。
⑧ 侬家:自家。
【词译】
水边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草丛中飞来飞去,一会儿亮闪闪一会儿熄了光。凉意深重的夜里,想必水也很冷吧,连东湾的水面也显得开阔了许多。夜风猎猎作响,不知道从哪里飘来几声清越的笛音,让人回味。月光洒在无垠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清亮明洁。
在这遍地杜若的小洲上,空气中满是浓烈的香草味道。也许是笛声惊动了夜宿的大雁,只听得一声雁鸣,似乎在说秋天快要过去,冬天就要来了。望月而思,想那霅水,想那松江,沿岸种种风物,万里风光,都是我渔家所有的生活。船桨摇摇,水上的图卷就徐徐展开,怎能不说是逍遥自在,快乐无穷呢。
【评析】
以“渔歌子”为调的词作,最早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那首“西塞山前白鹭飞”了,其格律也被尊为正体。换句话说,张志和就是该词牌的开山祖师,凡是与其词格律不符的《渔歌子》都只能成为变体。孙光宪的这首“泛流萤”便是变体,不过其艺术魅力并不逊于张志和的正体,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有段很精彩的评价,大意就是以《渔歌子》词论高低,孙光宪竟然抢了张志和的位子,实在太狠了点。可见此词的魅力。
起句“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从湖边的夜景开始写起。“泛流萤,明又灭”六字画面感十足,极富情趣。寂静的秋夜,萤火点点,忽明忽灭,而词人就立于湖边看萤火虫飞来飞去,颇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夜凉水冷”承“泛流萤”而来,点出时节已是深秋。这一句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渔家的秋夜,紧接着,词人从风声、笛声、湖水、月光入手,将夜间太湖的风光全景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气象很大,“浩浩”犹“浩浩汤汤”,本是用来形容水势壮阔,此处用来形容风别有一番味道。试想,眼前是月色笼罩下的太湖,一望无际,此时湖面上有风呼啸,霎时波涌浪翻,水波与月光浑然一处,金光闪闪。面对如斯美景,除了沉醉,哪还会去想其他那些有的没的呢?
上阕是对太湖风光的实景描绘。下阕,词人不但进一步在味道上做了补充,而且充分发挥想象,抒发了“尽数侬家日月”的豪情。“杜若洲,香郁烈”有那么几分屈原屈大夫的滋味。香草是屈原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也是他洁身自爱的一种自我隐喻。屈原是“采方洲兮杜若”“杂杜衡与芳芷”,而在词人笔下,这种名叫杜若的香草更加张扬,浓烈地释放着自己的味道,正当他沉浸在“香郁烈”之中,夜空中传来一声雁鸣将他从沉思中唤醒,“一声宿雁霜时节”,“霜时节”再一次点明了时值深秋。词尾“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既是词人对渔家生活的赞美,也是其内心广阔胸怀的外在投射,尤其是“尽属侬家岁月”,何其自信,何其意满!
孙光宪是花间派词人当中脂粉之气较淡的一位,词作涉及题材上比较宽泛,颇有一些豪兴舒怀的作品。这首《渔歌子》情景交融,意境高远,从气韵上说,对后来词人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