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企老总秘书的述说
我的董事长付万才于2004年去世,至今已有十几年了。
曾有一段时间,我连续多次在梦中与他见面。2014年的清明,我照例来到他的墓前,向他的墓三鞠躬后说:“董事长,我今年退休了,可能不会常来看您了,您多保重。”
光阴似箭,做秘书工作12年,一个轮回的时光。12年,目睹一个国企的发展,也亲历了一个企业的兴盛和起伏,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难忘的经历,一段重要的人生旅途。我从36岁到48岁最黄金的年华都在一个岗位上度过。
我当时任职的企业在东北,吉林省吉林市一个叫九站的地方,距吉林市14公里,名字叫吉林化学纤维厂,因为厂名中有化学两字往往有人以为它是化工之类的工厂。其实不然,这是一个纺织原料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两种:一种是棉花制品,另一种是从木材浆粕中提取、经过一系列化学物理工艺处理后叫黏胶短纤维的制品。那个企业是纯粹的国企,企业的厂长叫付万才。付万才大学毕业,1984年走马上任厂长时48岁了,此前已经历了车间技术员、副主任、主任、总工程师,直至走上领导全厂、统帅企业的位置。在他任厂长后的第六个年头,轮番换了四任秘书的当口,我顶替前任,一直到他2002年退休。从他接手时的吉林化学纤维厂到吉林化纤集团,从最初的1000多名职工到后来的10000名职工,从年销售收入623万元到年销售收入70亿元,我见证了企业的变迁,也经历了他从一个普通的厂长到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三个部门表彰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全国劳动模范的历程。在1998~2002年这四年间,全国向付万才学习的呼声不断,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字。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万寿寺宾馆召开的学习付万才同志座谈会上,原中组部部长宋平同志也参加了,他面孔清瘦,第一句话则是:“我是个退休老人。”让人有种亲近感。在会上,有大约50位中组部各局领导发言,其中也有现任吉林省委常委、省纪检委书记崔少鹏同志,那个时候他任处长,也是付万才事迹调查组的成员之一。
付万才治理企业的时期,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那时国内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英雄辈出,如崭露头角的那个发明“满负荷工作法”的张兴让和那个承包大王,海盐衬衫总厂的步鑫生等,但他们却如天上流星,伴着耀眼的光芒划过天空而陨落。
付万才同志是1984年3月乍暖还寒的季节接手厂长职位的。吉林化纤厂是20世纪60年代初建的厂,据说是周恩来总理批准,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在全国共建七个化纤厂,除吉林化纤厂外还有哈尔滨化纤厂。到付万才上班时还是那条(60年代所建)黏胶生产线,用当时纺练车间(主要生产车间)技术员史宝堂的形容,那条生产线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头子,身患肺气肿,又遇上感冒,雪上加霜。这条生产线的末日又迎来新的扩建项目——长丝2000吨/年。那时的招工并不难,社会上的闲散劳动力和刚刚从校园走出的高中生多如牛毛,招工后的小青年年龄参差不齐,社会经历和人生观、世界观各异,表现的方法和程度也不同,但是“懒、散”两个劣性的表现却大同小异,上班的无序成为常态。抓纪律保证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成为当时企业管理的中心。付万才上任伊始,突出重点,首抓管理制度问题,一碗水端平,对上对下一视同仁,解决了影响产品质量的老大难。付万才管理思想的一个精髓是他的科学决策,把企业发展放在首位,不断地搞技术改造,一直引领市场往前走。在他任职期间,企业的效益一直上升,跑在同行业的前面。他是廉洁的干部,曾多次教导我:“不该得的钱一分都不能要,不要揣错兜,国家的东西和私人的东西要泾渭分明。”每次外出,他都自掏腰包请我和司机吃饭。
从付万才身上学到许许多多为人为事的本领。在一次同事聚会时,桌上十几个人都是吉林化纤集团的员工或曾经是吉林化纤集团的员工,有人打抱不平说:“谢秘,跟随付老板10多年,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另一个人则站起来说:“不对,谢秘跟老板学了一身本事。”其实,本事只学了个皮毛,但有两句话理解很深,一是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这句话是2015年元旦献词,日本首相安倍也说过。二是有第一不争第二。其实他经常教导我:“做人一定要有志气,要争取更广阔的天地得靠自己。”
2016年是付万才诞辰80周年,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地下的英灵,您的秘书虽然没有给您添多少彩,但也没有给您脸上抹黑……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