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薄伽梵歌》——古印度的《道德经》
《薄伽梵歌》是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段见证人之根本智慧、呈现宇宙绝对真理的经典对话。她是古印度五千年智慧文化内涵的根本核心,更是整部《摩诃婆罗多》史诗的智慧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和谐统一体。
《薄伽梵歌》是古印度智慧教育文化中的一个里程碑。如果站在古印度智慧文明发展史这个高度上来看《薄伽梵歌》,她在古印度的历史地位与《道德经》在中国的历史地位相当,所以又可以把她誉为古印度的《道德经》。《薄伽梵歌》是人类智慧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是标志性的哲学经典著作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流传。
人类的一切历史都根源于人自身的智慧。《薄伽梵歌》是在人类共同渴求和探寻人的生命真义及宇宙的绝对真理的背景下自然产生的,是对智者们亲身实践见证到的觉悟智慧境界的描述,是人类见证智慧的教育文化的经典内容。她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并展现出了智慧教育文化传承的伟大魅力。
《摩诃婆罗多》十万颂的全部内容,包括中心故事与所有插话,都是以《薄伽梵歌》这样的智慧教育文化内涵为核心而逐渐丰富起来的。《薄伽梵歌》以恢弘壮观的场景、瑰丽奇绝的想象、流畅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五千年来古印度智者圣人们对人自身生命真义、人与宇宙自然及社会关系的深刻探索与本质性的总结。在《摩诃婆罗多》整部史诗丰富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以《薄伽梵歌》为核心,围绕着根本智慧的真实义,将智慧践证的教育下手法延伸、辐射至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滴细行之中,展现出了智慧传承文化的教育意义。因此《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性的巨著被誉为古印度的百科全书,在世界智慧文明史、智慧教育史、文学发展史、哲学发展史和古智慧宗教发展史上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缺乏智慧见证的身心实践,两千多年来人们面对《薄伽梵歌》,无法透破其形象化的夸张、暗喻、比拟等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明析其深湛淳厚的智慧底蕴,于是将《薄伽梵歌》这样的智慧经典作为宗教教义来供奉,把薄伽梵——人之合道顺德的智慧境界、见证了比智慧境界的觉悟者当成神来顶礼膜拜,这样一来其智慧教育传承文化的本质内涵就消失殆尽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根本原因,古今中外众多的译本大多曲解了《薄伽梵歌》的原意,破坏了她的教育性、文学性、传承性等智慧文化的特性。
人之根本智慧的内涵是不可能通过知识和理论来体现的,更不可能从文字上去理解和认识。无论从哲学角度、宗教角度、抑或是文学角度,都无法将《薄伽梵歌》的智慧性、教育性和传承性展现出来。
刘战魁先生译解《薄伽梵歌》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译文与点评来引导人们学习《薄伽梵歌》蕴涵的文学创造性、传承教育性和智慧真实义。
先生曾说:人类的智慧传承者,需要学会用宇宙自然规律所展现的各种现象来揭示道衍生演化宇宙自然的属性特征;需要学会用社会发展的运化规律来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来揭示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需要学会通过人生命活动的身心行为来揭示人的根本智慧和生命运化规律;需要学会站在智慧整体辩证观的高度上来揭示达成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存关系的本质内涵。因为人类追求智慧真理的愿望必须通过现素抱朴来呈现清净无为的身心行为活动,以期符合自然道德观的要求。对于清净无为的智慧境界而言,是无古今、无国界的。
阅读提示:文史界认为《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史诗,《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中的一篇插话。其实这篇插话看似以战争题材为主题,实质上是借助对生死战争的描述来暗喻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象征性手法的运用来展现人的身心行为活动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及自然属性。
《薄伽梵歌》本是奎师那与阿诸那之间一段完整、连贯的智慧对话。本书虽然按照《薄伽梵歌》印度现今广泛流传的十八章节的形式来划分,但还请读者在学习与践行的过程中整体地看待这十八章内容,切勿分别之。
学生 杨明
2008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