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部队走向正规

铸造长城:全军开展正规化与文化学习运动 作者:胡明斌 编


一、部队走向正规

●聂荣臻笑着对萧克说:“到哪里上班啊?军训部还没成立呢,他就在你的脑子里,在你的手上!”

●萧克读完,就把发言稿子递给周恩来看。周恩来看得很仔细,他一段一段地看,一句一句地推敲,还用笔在上面修改。

●毛泽东靠前仔细看着墙上的挂图,并不时询问萧克,萧克就站在挂图前为毛泽东讲解。

萧克赶往北京接受新任务

1950年4月,北京渐渐暖和起来。经历寒冬的柳树吐出了嫩芽,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这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跨进了一个新时代,将要朝着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月下旬,萧克在汉口接到军委通知,调他到军委军训部任部长,在当时,军训部还未成立。接到通知后,萧克很快就动身了,如今,他已经来到了美丽的北京城。

萧克驱车来到庆王府,华北军区司令部就在这里。进去后是一座很大的院落,还有一个漂亮的花园,一些蝴蝶正在花丛里飞舞。

在接到军委通知前,萧克在华北军区工作,所以这个司令部的人他都熟悉。这次来京,他还没有正式的住处,于是就来这里。

一个老战友握住萧克的手说:“好久不见了!”

萧克笑着说:“是啊,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见面了。”

老战友问:“听说你调到军委搞军训工作了?”

萧克对老战友说:“是啊,暂时还没住处,就来打搅你们了。”

老战友就笑着说:“你还跟我们客气啥,我们都是老战友了,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们。”

萧克说道:“好的!”

老战友拍拍萧克的肩膀说:“走,快进屋。”

萧克在华北军区司令部住了一夜,翌日,他就去总参谋部报到。当时,总参谋长徐向前正在养病,就由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是萧克的老领导,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都在一起工作。

聂荣臻紧紧握住萧克的手说:“你来得正好!咱们军队的建设正面临着重大的转折,百业待举,你的担子很重啊。”

萧克说:“我想早点到军训部上班。”

聂荣臻笑着说:“到哪里上班啊?军训部还没成立呢,它就在你的脑子里,在你的手上!”

萧克这时才知道,这个军训部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办公地方,也没有工作人员。

萧克感叹说:“担子确实很重啊!”

周恩来开会研究成立军训部

几天后,主持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朱德、聂荣臻和萧克等人开会,一起研究成立解放军军训部的事宜。

周恩来说:

各个国家都有很健全的军训部门,德国有训练总监部,日本叫陆军三部,国民党也有个训练总监部。我们建国了,随着作战任务逐步减少,今后军队将以训练为主,因此,也要成立一个统管全军军事训练的部门。

周恩来讲到这里,大家都非常兴奋,都觉得解放军必须向正规化迈进了,但要正规化,就必须有一个管理军训的部门。

朱德说:“过去我们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运动战的环境。现在我们夺取了全国政权,人民解放军成为国防军,随着这种形势的发展,就不能沿袭过去那种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和游击习气了。”

聂荣臻补充说:“军队要向正规化、现代化走,要由低级建军阶段向高级建军阶段过渡。”

周恩来接着强调说:“要进行正规化、现代化的军队建设,就必须有正规化、现代化的训练。”

萧克点点头说:“副主席说的对啊!”

朱德打着手势说:“不搞正规化、现代化的训练,就算有现代化的装备也不成。今后,不能练兵的指挥员,也不能指挥打仗。军队平时要以训练为主。”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剿匪行动、反对国民党军队袭扰。同时,新中国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并准备进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面对这种形式,中央军委意识到,全面加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不仅刻不容缓,而且有了可能。

中央军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一带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任务,同时也指明了军事训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的重要作用。

为此,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发出“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并确定了全军军事训练的基本方针,指出:

在人民解放军现有素质,即建军传统、军事思想及军事、政治、文化教养程度的基础上,用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使部队学会掌握现代的兵器及其他军事技术,指挥员学会组织与指挥各兵种。

指挥员要学习懂得步、炮、装甲、工、通信、交通、骑、化学、伞兵等的联合作战与协同动作,了解参谋与通信勤务,以加速部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这天,周恩来、朱德、聂荣臻一起确定了军训部成立后的几项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制定全军军事训练计划。

二是组织编写条令条例。

三是筹备组建陆军大学,而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军训部组建起来。

周恩来对萧克说:“具体方案由你提出,并荣臻同志审定。”

听了周恩来的话,萧克感到责任重大。他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一直在沙场征战。20多年来,枪林弹雨,从南方打到北方,又从北方打到南方,可以说从来没有怕过敌人。

萧克心里想,自己作为和人民军队一起成长的老兵,他为自己能够在历史转折关头,担负这样神圣的使命而光荣。

说实话,萧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觉得自己缺乏现代化知识,怕不能胜任工作。

萧克正要说出自己的顾虑时,却看见朱德和聂荣臻正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萧克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朱德问萧克:“怎么,没信心吗?”

萧克马上下定决心说:“有,我会做好的!”

聂荣臻接着说:“那就好,我们期待你的好成绩,有什么难处,就找我。”

萧克答道:“是,我会尽快行动!”

早在解放前夕,萧克就听朱德、聂荣臻以及叶剑英等人谈起军队的训练问题。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们深知训练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当时他们就在为新阶段建军的训练方针和任务筹划着。

萧克默默地想:“有他们支持、帮助和指导,我还有什么顾虑呢?”

萧克从零开始筹备军训部

第二天,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陪同萧克在京城为军训部选址找房子。解放军在进城时,占领一些旧兵营和官僚的房产,所以找起来并不难。

原来,周恩来召开会议后,萧克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但要组建军训部,他一个“光杆司令”还要从头做起,而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军训部的落脚点。

看了一阵子,萧克最后选中了京城东四七条的一座院落。这个院子不大,房子也不多,不过环境却很安静,很适合办公,就这样,解放军第一个军训部就设在了这里。

萧克找到办公地点后,就紧锣密鼓地选调干部。选人比选房子要复杂得多,在短时间内找到十分适合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萧克定了选调干部的标准:

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必须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为了找到合适的干部,萧克从华北军政大学选调了一部分懂训练的人员,还从各方面选调一些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如李钟奇、刘光弟、吴伟、叶楚平、陶汉章、蔡铁根等人。这些人勤奋实干,勇于创新,后来都成为军训部初创时期的骨干。

领导干部选定后,萧克根据军委的指示,还建立了部办公室以及训练局、军校局和出版局等。几个局大部分是新建的,只有出版局是原有的,他是由在延安时期建立的军委四局改称的。

军训部的出版局由童陆生担任局长,他是一位对中国的古典文史和中外军事典籍都十分熟悉的人。在延安时期,童陆生就开始组织人陆续翻译一些苏军的教材和收集中外军事资料。

军训部成立后,童陆生领导出版局更系统地翻译了苏军的条例、条令。此外,他还组织人员广泛收集各种军事图书资料,包括国民党的操典、条令,还有日本、德国的操典等。后来,军训部要编写条令,一般都到他的出版局查阅资料。

萧克带领大家经过近5个月的筹建,军训部的框架终于搭起来了,各项工作也准备就绪。他们为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军训部感到自豪,也预示着,中国部队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正规化、现代化。

1950年6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任命萧克为军训部部长的命令。之后,萧克召开了一个大会,宣告军训部正式成立,公布了全体干部的任职命令。

当时,在军训部的编制中,还有个高级研究室,也叫参事室。这是根据周恩来指示设置的,主要是安置国民党起义将领和其他高级军官,这也是当时军队中唯一具有统战性质的机构。

参事室在军训部初建阶段,曾起过一些咨询的作用。当时的主任是周亚卫,曾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在军训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有一天,萧克请周亚卫写一份介绍日本陆军情况的材料。周亚卫马上投入工作,短短几天就把材料交给了萧克,其中还有预备役部队的部分。

萧克说:“你的材料很有参考价值!”

参事室的人虽然不参与决策,但经常介绍中外军队的一些情况,丰富了解放军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打开了思路。

周恩来强调建立现代化军队

1950年6月份,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在部队建设方面明确提出:

为了保卫我们民主、独立的国家,就不能不加强我们的国防。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已是一支拥有500多万兵力的军队,但几乎没有海军和空军,更不用说拥有原子弹和氢弹这样的尖端武器。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又使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的国防形势,同年9月30日,周恩来在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重要性。

周恩来指出:

我们必须及时地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并且随时警惕地注视着帝国主义敌人扩大战争的阴谋。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才能够击退从空中和海上袭来的武装盗匪,保护我们的领空、领海不受侵犯。我们的人民陆军必须陆续加以强化,使他足以战胜任何侵略者。

中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国土以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工作。

这实际上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战略目的。强大的国防力量既是保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和平建设的依托,又是反对、制止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为防备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我们应该在和平斗争中巩固国防,加强经济力量。要使帝国主义不敢发动战争,万一发动战争,就叫它遭到失败。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1950年7月,军委就研究创办全军军事院校的事宜。会议确定在战争年代各大区、各部队现有学校的基础上,改建和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各类正规院校。

这次会议正式确定创建一所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即南京军事学院,并提议请军事家刘伯承来主持办校工作。同年10月份,刘伯承奉命进京,欣然接受了这一重大使命。

刘伯承来京后,周恩来马上与他对建校的各项事宜,从办学方针、校名校址、编制体制、领导干部配备到聘请苏联专家、起用旧军官任教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尽的商谈和研究。

周恩来说:“军事学院的办校方针,仍然是抗大的方针,要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把人民解放军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同时需要不断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国现代军事科学。要努力把这两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全军高中级干部,力求在5年的时间内把全军师以上干部普训一遍。”

在周恩来的亲切关心下,人民解放军还先后组建了军事工程学院、高级步兵学院、政治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炮军学院、装甲兵学院等。并在各战略区成立了一批高级、初级步校和专业技术学校。从而形成了初、中、高级相衔接,诸军兵种院校完整的军官培训和教育系统。

同时,解放军也组建了各种现代化的部队。包括海军、空军等。后来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和工程兵的领导机关也相继建立起来。

军委领导意识到,各类的军事学院和兵种建立后,进行正规化的训练才是关键。为此,军训部在成立之后,萧克立即着手抓编写部队条令、制订全军训练计划,以及协助刘伯承筹建军事学院。

这些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任务十分艰巨,调来的干部齐心协力,都想把工作搞好。

在部队统一条令方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明确提出:

军队要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

编写部队共同条令,是实现全军统一的首要措施。1950年,军训部在东单大华电影院开大会,萧克作了动员。会后,萧克组织了精干班子,专门负责编写部队条令。就是编写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

军训部编写条令,除了参考各地区的材料以外,还参考了古今中外的军事条令。中国军队只有国民党时期有较为完备的条令,军训部就以他们的条令为蓝本,主要是参考苏军的条令。

苏军的三大条令这时都已经翻译出来,又结合中国历史上一些好的军队管理办法,加上解放军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拟出了初稿。

萧克请刘伯承审议三大条令

萧克把三大条令编写完后,就交给了周恩来看。周恩来看了看,笑着对萧克说:“这些条令只要刘伯承点了头,就算通过了。”

刘伯承正在筹备军事学院,三大条令的编写必须和他商量。但刘伯承这个时候还在西南,于是,萧克就派专人把条令送给刘伯承审议。

1950年12月22日,刘伯承给萧克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内务条令已研究完了,讨论中所提的问题均由张戈同志面告,总的原则应该是:

必须以苏军内务条令为蓝本。

必须以我军优良传统及其好的历史习惯为基础。

一般的应简明易行。

适合现在,照顾将来。特别加强陆、海、空军的建设及备战的观点。

一个星期后,刘伯承又给萧克写了一封信,信中特别强调:

对纪律条令之草拟,我们意见:

应以苏军纪律条令为蓝本并照顾我军优良习惯与作风。

条令内应注重教育,多讲理少惩罚。

根据刘伯承的指示,萧克和军训部又把条令进行了反复修改,还向五大军区军训处长和有经验有知识的人征求意见。

三大条令完善后,军训部把条令的草本先送到一九六师去试验。他们认真观看了军训的效果,然后,萧克就再次把条令送到刘伯承那里审阅。

1951年1月15日,南京军事学院开学。在开学典礼上,萧克见到了刘伯承。

刘伯承已经是军事学院院长了,一见面他便对萧克说道:“你不要急着走,等两天我就会把你送来的条令全部看完了。”

萧克听了刘伯承的话非常感动,也对二野的老首长产生敬佩之情。厚厚的一叠材料,刘伯承专门用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可见他对条令的重视。

开学典礼后,萧克到扬州走了一趟,回来后,刘伯承把条令的稿本递给他说:“好了,可以拿走了。”

萧克问道:“您还有什么要指示的吗?”

刘伯承说:“你让军委的领导再看看吧!”

回到北京以后,萧克把刘伯承审过的条令送给周恩来和叶剑英审阅。周恩来笑着说:“伯承同志审过了就可以定下来。”

期间,彭德怀从朝鲜前线短暂来京,萧克又把三个条令的草本拿给他看。

萧克对彭德怀说:“我们把条令搞出来了,从华北军区调一个连来,给你演示一下吧!

彭德怀说:“好!”

萧克就从华北军区调了一个连,从立正、稍息,到连的队列动作,一项一项地演练,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把条令的连队列动作主要内容演示完了。

彭德怀看了后非常满意,就说:“你们做得很好,就这样统一规定动作!”

解放军三大条令开始试行

1951年2月1日,总参谋部颁发了由军训部编写的《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部队三大条令草案,并在全军开始试行。

毛泽东在颁发三大条令时指出:

全国胜利后,为了实现国防军正规化、现代化的新任务,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动作、统一制度就成为全军一致的要求。

三大条令颁发后,解放军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贯彻条令也是正规化的关键一步,条令从军人的一举一动、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入手,培养军人和部队严格正规的良好作风。从贯彻三大条令开始,全军各部队逐渐走上正规化的轨道。

与接受任何新的事物一样,学习、贯彻三大条令,一开始也碰到了来自传统思想、旧习惯的阻力,许多干部战士都感到不习惯。

因为三大条令对部队的内部关系、管理教育、队列仪表做出了统一的具体的规范,具体到一个军人从起床号响起直至熄灯号落下,一日当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规定。

过去见面,上下级也好,同级也好,只要是熟悉的,都可以很随便地打招呼,开玩笑,还可以叫外号。但现在不行了,见到上级要立正,敬礼,背出一套程式化的报告词。

过去打仗,兵种很单一,武器的种类也很少。在布置战斗任务时,指挥员简单交代一下,枪一挥就让战士们向前“冲”!而现在,在训练时,必须按照条令的规定,将每个人、每个单位、每种兵器,交代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

过去穿衣戴帽,大体整齐就行了,多少年也没有统一的服装,一个兵、一支枪、一件军装都要各部队自己想办法找。而现在,战士们已经穿上第一套由国家统一制发的军装。

三大条令颁布后,战士们从头到脚,如何着装都有具体的规定,强调整齐划一,讲究军容风纪,而违反了这些规定就要受到处罚。

因此,他们怕受约束,对正规化不太习惯。有些人认为,《内务条令》所规定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不必太在意,共产党员应该注意原则问题。

为了让部队切实遵守三大条令,中央军委适时向全军发出明确指示:

条令是军队的法律,共同条令是军队的基本法律,一切军人都必须无条件地贯彻和执行。贯彻条令本身就是原则问题,大事情都是从小事情做起、由小事情积累起来的,贯彻条令,就是从平时生活教养中形成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计划性、准确性以及高度的集中统一。这样在现代化战争中,才能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调和密切协同的动作,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

后来,在学习三大条令中,战士们不断破除经验主义、游击习气,努力纠正自由散漫和组织纪律性差、计划性不强的现象,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

经过三大条令的学习,部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初步养成了严格按照条令行事的良好习惯。

周恩来审议萧克发言稿

第一次全国军事学校和部队训练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而萧克作为军训部长要在这个会议上阐述军事训练的方针问题。

会议开始前夕,周恩来就通知萧克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他要审议萧克的发言稿。

原来,军训部在编写条令的同时,他们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编写部队训练大纲。军训部成立后,一直把部队训练作为主要的工作来抓。萧克曾指定陶汉章负责组织编制一个全军的训练大纲。

在此之前,解放军没有统一的训练大纲,各军区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建国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和统一管理,军委指示萧克制定全军的训练大纲。

从1949年和1950年,解放军大部分在执行消灭蒋介石残部的战略追击任务。后来,解放军又赴朝参战,作战任务仍很紧张,没办法全面实施正规化训练。

军训部从解放军的实际情况出发,前线需要什么样的打法,后面的兵就怎么练。

当时,自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战争规模大了,武器装备也更加先进了。特别是炮、装、工、通、化、铁道等兵种,还有空军都参战了,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成为新的作战方式和课题。

战争和武器的发展,对部队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军训部在制定训练大纲时,就强调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重要性。

1950年的一天,萧克来到中南海周恩来的办公室,在那里已经站满了很多人,有外交部的、总参的,还有总政治部的……

大家都有事情要向总理请示,萧克就排队等候。轮到萧克汇报的时候,已是凌晨了。周恩来站起来和蔼地对萧克说:“萧克同志,快过来坐!”

这个时候,周恩来招呼萧克坐下,又吩咐人给他倒了一杯热茶。茶杯里冒出一屡屡白色的热汽,寒冷的夜变得温馨起来。

萧克刚坐下又马上站起来,他先把发言稿念了一遍,周恩来听得很认真,并不住地点头。

萧克读完,就把发言稿递给周恩来看。周恩来看得很仔细,他一段一段地看,一句一句地推敲,还用笔在上面修改。

这个发言稿阐述了军事训练的方针,这个稿子事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调查,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任务、特点进行研究。

要点如下:

在解放军现有素质基础上,用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使部队学会掌握现代化兵器及其他军事技术,使指挥员学会组织与指挥各兵种联合作战与协同作战,了解参谋与通信勤务,以加速我军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萧克对周恩来说:“这是比较完整的表述,有些复杂,不大好记,我概括为两句简单的话,‘掌握新的技术,学会联合作战’。”

周恩来看了一会说:“行,就这样说吧。”

当萧克从总理办公室出来时,天已经亮了。几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周恩来才觉得有些倦意,他从白天到黑夜已经整整干了20多个小时。

那个时候,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很多事情都等待着周恩来去处理,他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而萧克等人,也常常加班加点,虽然很辛苦,但大家的心情却异常兴奋,也很充实。

部队开展各兵种协同训练

第一次全国军事学校和部队训练会议之后,萧克又根据在会上的总结讲话,正式写了《关于全国军事学校建设问题与部队训练会议向军委的汇报》。

1951年4月19日,周恩来修改萧克递交的报告,他在报告上批示:“已改好,照发。”

当天下午,军委正式拟复:

军训部萧克部长,送来1950年12月关于全国军事学校及全国部队训练会议的报告阅悉。

我们同意这一报告所提的各项原则,望由军训部将此报告印发给各军区,各兵团、各军、各特种兵部队及各军事学校研讨施行。会议中所决定的军事学校教育类、部队训练类、军事出版类,亦望由军训部印发全国部队及军事学校试行。

从此以后,解放军部队训练和学校教育都有了明确的方针和依据,这里有萧克的功劳,但也少不了周恩来和刘伯承的指点。

1952年12月,第一次全军参谋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议上说:“开展正规训练,是迅速提高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作战的关键!”

这次会议,确定了从1953年6月开始全军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训练方针,并拟订了一个以战斗训练为主的正规训练计划。

在正规训练中,军委直接抓在职军以上高级指挥员的军事教育,加强全军性演习,以使高级干部提高军事素养,达到能够熟练指挥现代兵种联合作战的目的。

为了提高指挥员的现代战争指挥能力,军委举办了“全军在职高级干部战役法短期集训班”,把各大军区、军兵种、军事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第二期学员共200余人召集到北京。

集训的科目是“集团军反登陆防御作战”,主要学习和研究如何防止帝国主义对中国可能进行的登陆入侵的有关问题。

课堂设在中南海居仁堂,除了邀请苏联顾问授课外,朱德和叶剑英、刘伯承、张宗逊也都先后讲了课。指挥员每天学习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休息。

指挥员集训的第二阶段,是在山东半岛观摩由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指挥的“集团军反登陆战役演习”。

前来观摩演习的所有高级干部,包括苏联顾问,都和演习部队一样,住进海边的一个村子里,挤在农户家里。

历时近半个月的演习,从潍县海边开始,先是抗击“敌军”的登陆入侵,然后进行反攻,一直打到青岛的峻山湾,歼灭了入侵之“敌”。最后,由演习总导演刘伯承作了总结。

1952年,军训部在南口又进行了一次战术演习,为1953年的训练创造了条件。和平时期练兵,就是要搞好演习,因为这种近乎实战的演习,对组织指挥和战术协同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和检验。

所以,开展正规化训练,必须下大力抓演习,在这点上,军训部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为各部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953年底,军训部在年终总结时,对这时期的工作做了这样的评论:

1953年下半年我军按正规统一计划进行部队训练,这是我军向正规化迈进的一个重大的成就和正确的措施。

萧克提出军事院校调整方案

1950年11月,萧克找到聂荣臻,向他建议成立化学兵学校的事情,并提议让张乃庚任校长。

聂荣臻也知道这个人,就笑着说:“我认识这个人啊,他是北京某大学化学系的高才生,抗战初期到晋察冀参军,当过教导队队长,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和副政委。但你还是问问总理吧!”

于是,萧克就向周恩来报告筹建化学兵学校的事情。很快,报告转到毛泽东那里。

11月29日,毛泽东批准了萧克的报告,又过了一个多月,化学兵学校在四川江津成立了,以后又迁到北京的南口。

原来,在建国初期,萧克发现陆、海、空军和防空军都有院校,陆军中的步兵、炮兵、装甲兵、通信兵、工程兵也有院校,只有化学兵没有院校。

萧克认为,化学兵是个重要的兵种,在现代战争中不能缺少,而当时又特别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随着部队正规化训练的全面展开,军事院校也不断发展,各大区、各军兵种还要创办各类院校。

1951年,为了统一规划,萧克组织军训部的干部分赴各大区,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认真调查,对院校的数量和分布进行科学论证。

当时,军训部需要摸清全军共需要各级各类院校的总数和各类院校的规模、招生数额等。

军训部把全军院校分为“三级制”,即培养初级指挥员的基层军事学校。培养中级指挥员的军兵种高级军事学校和培养军以上指挥员的全军最高学府,即高等军事学院。

后来,萧克又提出,基层军校培养的排长、连长、航空员等要达到大学水平。如果退伍回到地方,其文化水平也可以当教员、当经理、当厂长等。

萧克这样考虑问题是从当时的国情和部队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出发的,他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把院校招生同干部的进退结合起来,把干部任命和复转结合起来。军队院校培养出来的军官,既能治军,又能治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两用人才”,就能使干部队伍像活水一样流动,保持生机。

为了建设好全军的军事院校,军训部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院校建设调整方案。

1952年,萧克把这个方案拿给刘伯承和叶剑英看,他们都同意。刘伯承最后说:“你去向主席汇报一下,看他有什么意见!”

萧克就打电话问中央办公厅的叶子龙:

“我要向主席汇报工作,能不能安排一下。”

叶子龙回答说:“等我通知吧。”

很快,叶子龙打来电话说:“主席要你去汇报。”

萧克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方案图表,去了毛泽东那里。进屋后,萧克笑着对毛泽东说:

“主席,我要在你的墙上挂几张图表。”

毛泽东和蔼地笑了笑:“为何啊?”

萧克答道:“这样可以一目了然。”

毛泽东走过来说:“那好,你就挂吧!”

萧克把图表挂在毛主席面前的墙上。这些张图表把全军军事院校的布局、纵向和横向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训练计划等都反映出来了。

毛泽东靠前仔细看着,并不时询问萧克,萧克就站在挂图前为毛泽东讲解。

听完讲解,毛泽东说:“你要汇报的问题我已经清楚了。很好,很好!”

毛泽东对萧克的方案很满意,在萧克要告辞的时候,他又说道:“你以后常来汇报啊!”

萧克答道:“是,主席!”

1952年6月,毛泽东批准了军训部提出的全国军事学校调整方案,将全国5所高级步兵学校缩编为一所总高级步校和两所高级步校,将17所步兵学校缩编为9所,并决定在哈尔滨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培养陆海空军高级技术人员。

经过调整后,全军共有各级各类院校91所,各院校的训练对象、学制、训练计划、教学内容等,都开始走向正规化。

1952年11月,军校部成立,从此,全军院校工作有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领导。

从1950年6月到1954年11月,萧克担任了4年多的军训部长,主持全军的训练工作。他带领军训部的人员为解放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做出了努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