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远的萧红——再版序

萧红评传 作者:(美)葛浩文


永远的萧红——再版序

《萧红评传》 的英文版于1976年出版,后来翻译成中文,几经修订,再版出版至今差不多半个世纪了,如今北方文艺出版社计划再度出版,让我既惊讶又高兴。

与其说因为拙作对萧红的研究有所贡献,不如说是萧红的魅力吸引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并研究她的作品。

曾经有不少中国及海外学者说是我“发现”了萧红,更有人说如果没有我,中国读者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作家,这个说法实在有点儿言过其实。萧红的作品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可读性,相信总会有人阅读,我不过是因缘际会,碰巧是第一个专门以她的作品作为博士学位研究主题并撰书出版的人而已。其实,作为第一个研究萧红的学者我也相当“吃亏”,当时资料十分匮乏,加上种种政治因素,我甚至必须到日本的京都大学做研究,因此第一版有所遗漏,后来幸好有机会补上修正。几十年来,中国以及海外后起之秀不断有新的著作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托改革开放之福,学者得以接触各种资料,不少是我当年根本无法得知,当然也无缘使用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以一个老外的身份研究萧红,我有不同的观点视角,拙作对萧红研究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吧。

除了鲁迅以外,中国“五四”前后的现代作家只有萧红享有如此持久的声誉。她短短的一生写出的作品至今还有如此广大的读者群,原因十分复杂,我认为部分与她的人生际遇有关。身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的题材不免触及女性生活的各个层面。她出生并成长于东北,由于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战争,逃难……最终因庸医误诊而死于香港,另外她生命中的几个男人对自己的影响,等等,都赋予她人生悲剧的色彩,使得她的人生充满戏剧性。但一个作家能有持久的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她的作品能与各个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萧红作品的多样性是现代作家极少可以与之相比的,她写过自传性的《呼兰河传》,语言朴实却又具有独特魅力;讽刺小说《马伯乐》,哑剧《民族魂——鲁迅》,更有感人肺腑的文章如《回忆鲁迅先生》及散文式的自传《商市街》,等等。当代中国有不少作家自承受到最大的影响来自萧红(如王安忆、虹影、迟子建、张洁等),这更是为萧红的写作成就做见证。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更多作家如是说。

很遗憾没有机会与萧红相识,但比起当代许多学者,我还是非常幸运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认识了一些东北作家,如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甚至还有与萧红相识的丁玲和周海婴。他们与我分享当年萧红的生活以及哈尔滨和青岛,上海等城市的种种,让我如身临其境,这有助于我翻译《马伯乐》的第一和第二部,即将出版的第三部。

萧红在《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中提起,父亲打她时,祖父会安慰她说:“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但是“‘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她短短的人生的确漂泊不定、动荡不安,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完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魅力并没有丝毫消减,仍然有那么多的读者、学者阅读和研究她的作品。我希望这部《萧红评传》也能跟萧红的作品一样持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