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第4卷):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王守仁等


绪论

进入21世纪,外国文学领域在创作方面继续呈现繁荣景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积极回应时代,与历史共舞,并深情捕捉生活,在跨国文化交流频繁的全球化进程中绘制文学蓝图。当下,全球化以某种历史力量激荡人类生活,呈现出多层面性和多维度性,而经济全球化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更为深远。全球化进程的历史演进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家们从此不再囿于某个国度,而是在跨国语境下反思人的自我及其迷失。思考、内省、自我消解、历史考问和灵魂洗礼等,都是消费文化时代作家们热衷的创作旨趣。消费文化带来的新奇与时尚不仅在改变文学创作,而且也不断地形塑某种文化标志。当下景观社会最容易让人迷失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显示屏,它们源源不断地输出毫无关联的信息片段,形成一堵连绵不绝的光影之墙,并通过不断幻化世界消磨人的意志。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文学的表现形态和内质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绝对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学的活力和前行的表现。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文学,旧的文学样式衰落了,新的文学表现手段又会萌发和繁荣。新世纪各国文学都在变革中前行,不断穿越历史的隧道。人世间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政治的、社会的还是个人的、情感的都越不出作家敏锐的视域而成为被表征的对象。如今,数字技术发展虽然使纸质媒体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但文学书写并没有停止,更不会因为表现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而消失。21世纪外国文学的律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值得关注。首先,新世纪外国文学依然用艺术方式追寻与审视历史进程、表达思想,其中美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常常又是语言跟世界的关系。作家们大都在感悟人类文明智慧的同时,又对这一文明本身抱有矛盾的态度,或加以正面表现,或加以拒斥反省。其次,由于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作家们在叙事视角、审美追求、呈现方式和行文品格上又各有千秋,但都不同程度地积极回应、参与或批判历史进程,并在对20世纪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展现出人类新的自我与心路历程。正如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所言:作家在追求故乡忧郁的灵魂的同时,又发现文明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10]新世纪以来的外国文学,无论是创作格局、叙述策略、阅读方式、作家姿态,还是对作家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空间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以往文学史的论域,新世纪外国文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多元的景观。其中,新世纪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文化的激荡,惨痛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都使西方作家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审视人类自我和社会,考问人性、反思文明,在叙事策略、创作主题、创作题材、文学样式上进行了很多新的探索。

自2000年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依然对世界文坛产生影响。作家们运用具有后现代标志的多种创作手法描写现实,表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开阔的文化视野。世界各国文学都在坚守传统方面努力拓新。英美文坛上兴起的后现代现实主义文学作为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文学流变与发展趋势,带给读者的并不是后现代主义的消亡图景,而是21世纪英美文坛的新转向,作家们既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又借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手法,更多地从现实出发反观人性和历史。加拿大文坛也不例外,曾以后现代文学大师著称的吉布森与其他一些作家一方面继续沿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不断探讨文学表现的新形式,并试图将文本间性和多媒体特征结合起来,使艺术、电视、电影和文学的跨界成为可能。“自我虚构”文学是后现代主义在21世纪持续影响的标志,在法国、西班牙等均有独特的创作群体,已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流变的表现形态。各国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学形态千姿百态,大都以某种流变的方式前行,反映了历史进程对文学进程的巨大影响。新世纪作家大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继承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并开拓创新,其演绎的文学世界就是一个富有迷彩的多元文化符号系统。21世纪世界文坛发展趋势中依然镌刻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印记。

如果说新世纪外国文学秉承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传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并在全球化进程滋养下实现了创作主题的多元化,进而深化和延伸其历史文化内涵,那么它在叙事策略方面也有明显的特征。一方面继承后现代叙事策略,继续沿用后现代常用的跨体裁、戏仿、拼贴、蒙太奇、越界书写、杂糅混合等叙事手段;另一方面还故意向传统叙事回归,着力刻画人物角色所认知和感受的现实,以彰显文学的社会价值,显示了文学叙事的新内涵和生命力。从其发展趋势看,新世纪外国文学在叙事方面刻意模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总是从哲学、力学、声学、建筑学和神学等方面丰富叙述形式,几乎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生理和心理等诸多领域,将人类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纳入叙述框架,展延文学的叙事空间,这又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新世纪外国文学对历史题材情有独钟,创作的重心大都是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穿梭。作家们在观照历史时特别注重反思,同时又不忘表现当下现实中的生存状态,他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充分地感受生活的重负,从容面对各种人生挑战,并以亦庄亦谐的笔触向世人揭示因人而异的文化纷争、身份焦虑与生命真谛,开启了历史题材文学的新局面。新世纪作家对历史所做的反思和拟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以对当下问题的政治关怀为指向的历史再现与想象,其中不乏政治干预和改造、革新与颠覆的空间,或然历史和修正主义历史作品也是新世纪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新世纪以来,作家们不仅回首厚重的历史,而且也关注沉重的现实。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全球性的反恐和后冷战思维逐步催生了一种具有反思生命意义、深度观照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文学文本,或称之为“9·11”文学。当代作家将“9·11”事件从一场悲剧转化为景观,在创作中巧妙地处理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心理建构、文学创作与历史叙事、文学创作与意识形态等诸多关系。“9·11”文学集想象与反思于一体,具有宽广的全球化意识,揭示了遭受恐怖袭击后普通美国人的创伤记忆、心理承受和救赎轨迹。作为生命意识表现形式的人之生存境遇也是作家们乐于书写的题材。他们的人文思想,以及族裔差异、文类差异和政治立场差异,一直与全球化时代文明冲突、历史记忆以及民族身份建构等相关命题联系在一起。“9·11”文学无疑是21世纪以来最具文化震撼力的文学,虽然发轫于美国,但英国、爱尔兰、法国、澳大利亚、土耳其、挪威等国的作家也以“9·11”为题材,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成为当今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新世纪世界主义文学的时代。“9·11”文学具有跨文化、跨文明、跨语言、跨宗教的文本内涵,无愧为当代文学与政治互生关系的写照。

21世纪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生存方式和交往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都市生活在消费文化的庇护下生长,于是都市这一概念在新世纪变得格外显眼。作家们透过城市“更美好”的表象,敏感地捕捉生活的瞬间,看到繁华、便捷背后的不可控因素,展现了当代人迷失、衰败和无奈的情形,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的思考和不同性别思想。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与异质性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市与文学互为表达、共生发展。许多21世纪作家与城市结缘,并依照各自不同的文学背景和关注对象,创作了不同面向的都市书写,组成了都市多元而立体的历史存在。无论网络文学与通俗文化的结合,还是都市文学性别空间的开掘,都是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脉络的具体表征。

全球化在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使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割的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渗透于无形的全球化进程深深影响着当今世界文学的创作。新世纪英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回应了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族裔作家和移民作家的创作中。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认同焦虑与价值失重感等一直是当前英国文学书写的突出主题。另外,信息高速传播、跨区域移动愈发频繁给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并列而行创造了条件。当然,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主义的消失,其高速发展同样可以激发民族主义的发酵与发展。美国“9·11”事件后,各国对民族主义的反思和对世界主义的崇尚在文学领域时有凸显。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力量,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生活世界和观念世界。“游荡”和“旅行”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德国、法国文学的关键词;拉美世界特别关注全球化进程,从本土走向世界是当前拉美作家乐于书写的话题,常常被镶嵌在国界、种族与文化冲突的罅隙处;深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在异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部分当今日本作家也不断拓展自己的叙事空间,既要展示不同语言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撞击,又要彰显在全球化影响下自己对母语文化的深深怀念与守望。可见,重新审视和定位不断趋于多元化的东西方文化,并以“找寻”“生存”“文明的冲突与对话”为主题进行创作,是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的又一趋势。全球化在新世纪作家的眼里无疑是重大题材和历史际遇。英语国际化与跨国书写、全球化进程中的英国多元文化体验、离散族群与跨国移民书写的崛起等,更加深化了文学的跨文化想象。

随着“市场”的渗透,“网络”的崛起,文学和文化领域不再像过去那样,作品只刊发于纸质媒介。科技的迅猛发达,信息的飞速传递,各种媒介的层出不穷,文化进一步形成产业化和商业化模式,而文学艺术逐步趋向大众化和日常化。新世纪文学与通俗文化的结合衍生出新的文学样式,其中,网络文学日益受到青睐,已发展成为通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英国和美国的网络小说、澳大利亚的数字化诗歌和日本的手机小说、加拿大和俄罗斯的网络文学等都是明证。依托网络的通俗文学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寻求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甚至同作者的交流方式等,一方面迅捷地向读者提供精神快餐;另一方面也在开掘人类智力,审视人性、科技力量和超自然想象力的同时拓展了文学的疆界。

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各种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外太空探险等标志着人类的发展不断进步。然而,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成为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科技的滥用,已成为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审视科技文明,更多地意识到科技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20世纪风靡世界的生态文学在新世纪阔步前行,不断掀起文学浪潮,一方面,考察文本中的毒物污染、气候变化和水危机等;另一方面探究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导致的科技伦理问题,以及后人类时代的物种关系等议题,从而勾勒出新世纪生态文学的发展态势。新世纪以来,相当多的作家都审慎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思和生态意识,其中无论毒物书写、危机书写和技术叙事还是新自然写作与动物文学都具有鲜明的人类世时代特征,以人类世为语境彰显审美旨趣,并都从不同侧面表达着对科技文明的反思及其生态意识。

总之,新世纪外国文学实现了创作形式上的革新与转型,一方面秉承后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继续援用杂糅、戏仿、拼贴和历史拟写等手段;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拓展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从创作形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审慎地表达文学观念和思想内涵。新世纪外国文学发展多样化态势依然具有鲜明的文学政治意识形态性,其中包含深邃的主题意蕴与美学价值。本卷内容的核心,旨在探讨21世纪外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征。论者们采用不同视点审视21世纪外国文学的律动,并通过热点问题讨论,把握当前外国文学的最新发展趋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