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寸心摇摇》

序跋集 作者:南丁


序《寸心摇摇》

读纪实性文字与读虚构性文字,对于读者来说,其接受心理略有不同。人们要求虚构性文字的真实,是创造的真实,是经过典型化了的真实。人们要求纪实性文字的真实,是生活里实际存在的真实,是原原本本的真实。纪实性文字,对题材可以选择,对题材的处理可以剪裁、组装,但不可以创造,它无此自由。它不能将李四的事说成是张三的,也不能将张三的帽子戴在李四的头上。如果这样,它就违反了纪实文字的规范。

如此,人们在读纪实文字时,就不是在读经过小说家、戏剧家或电影艺术家创造过了的生活,而是在读纪实文学家描述的未经创造过的生活,是在读生活本身。这样,就会自然地滋生某种意义上的亲切感受。如果纪实文学家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又是你所熟悉的、认识的,或是听说过的,这种感受的内容就会丰富得愈加亲切些。

我读杨贵才同志的这些纪实文字,就有此种感受。

或散文,或特写,或报告文学,计二十一篇。从时间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的进程之中;从空间说,是中原大地。描述的对象涉及企业家、乡村人物、医生、教育工作者、体育健将、修脚女工、党政干部、诗人、作家,相当广泛。贵才遨游于这广阔的天地之间,恐怕得益于他做新闻工作之便。

贵才所描述的这些人物,有的是我熟识的。如民权葡萄酒厂厂长潘好友,算是有过交往。他矮矮的,黑黝黝的,还不到脱发的年岁,头发却脱落了不少,眼睛不大,透露着精明和诚恳。谈吐文雅,一起喝酒时,他浅尝辄止,好像不吸烟。将那个葡萄酒厂经营得如此兴旺发达,赢得了如此高的知名度,真算一条汉子!此书中所写的文学同行们,我当然就更加熟识了。有的是我听说过的,如王氏捏骨正筋疗法的传人们。我们这个大院里有户人家的一位亲戚就慕名远道来求医,是位中年妇女,腰脊弯曲九十度,经这些传人捏骨正筋后,我再见到她时,已是亭亭玉立了。我这则见闻,可作为这篇报告文学的一个旁证。有的是我心向往之的,如《山间,那个小茅庵》所描述的淅川将军寨上那位造林人王更田。我接触过类似的播种绿色的人物,一想到他们心里就感到湿润。读这篇文字,就好像与将军寨上这位老汉神交已久了。

当然,更多的是不熟识的,也未听说过的,读了这些文字,便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朋友使我看到了什么?给了我怎样的心灵感应?他们在行动,在创造,在给予,在奉献。我们共和国的大厦,就是靠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行动、创造、给予、奉献支撑着的。贵才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普通人。中牟县大孟乡大韩庄村青年农民韩述忠,是何等的潇洒啊,著名的美国黄瓜蓝甜椒种子的产量,只有他培育的三丰牌“牟农一号”甜椒种子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他推广他的种子,使其产生种子效应。免费寄送资料,免费讲学,走访用户,提供特殊服务,使好几万用户和许多村庄因此富裕起来。进而他又自费举办颁奖大会,奖励那些对推广“牟农一号”有贡献的用户,那奖也挺可以的,电视机、收录机什么的,够风光的。学一学韩述忠的创造,如何?学一学韩述忠的潇洒,如何?你不认为这挺有魅力挺有诗意吗?

贵才出过几本书了,记得有诗集什么的,感觉、捕捉、表达,等等,都有锻炼,因此收在这里的文字也都好读,能够引人入胜。当然,这里的各个篇章也有高下之分,用了工夫的和即兴写来的,还是可以区分开来。

顺便说一句,贵才长期做报纸工作,他主持的《河南农民报》“春泥”副刊孜孜不倦地为农村基层作者提供机遇,为新作者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做出贡献,此功不可没。

正值壮年,他自己知道今后的岁月还该做点什么,无须我来饶舌。

1991年4月26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