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锐意图治,朝纲始定

乾隆:盛世武功十全老人 作者:卢东杰 编著


第二章 锐意图治,朝纲始定

刚刚登上皇位的乾隆,对于自己的江山踌躇满志,他想着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来治理这个国家,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治理得有条不紊。但是,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在去世的时候给他留下了很多问题。要想将国家治理好,就必须让朝纲国纪清明。乾隆鼓起信心,开始锐意进取,治国安邦。

力挽狂澜,改土归流

雍正的突然去世,给刚刚登基的乾隆留下了一大堆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是最为棘手和紧迫的还是西南和西北的民族问题。

自元明以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就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所谓的土司制度,就是指中央政府委令当地的少数民族头领为土官,由他们代为管理当地。土官也称之为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等,他们按照功绩的大小也有等级上的尊卑之分。并且,土司允许世袭,中央政府向土司统治的地方征收赋税,也可以驱使当地的民众。另外,土司虽然在世袭的过程中积累起世家大户,甚至拥有很多的势力,但是他们也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封赐才能对当地形成统治。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对他们封赐名号、爵位,他们的统治就是非法的。

土司制度自实行以来,更加方便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向地方的扩散。土司们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加深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联系。

但是土司制度也有它的缺陷和弱点。首先就是土司拥有大批的土地和奴隶,在土司的统治区域内,他可以强迫当地的土民耕田、打仗。并且还向这些土民征收繁重的赋役,当地的少数民族都不堪其统治。其次,在土司统治的区域内,土民们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他们都是隶属于土司的,并且世代为奴。如果土民犯了罪,土司就能轻易地抓起来杀了,并且不用负任何责任。这样就导致土官们在当地有恃无恐,根本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第三,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比较多,所以中央政府在那里设置了很多土司官。各个土司之间往往会因为土地、奴隶之间的原因互相征战,互相杀伐,这样就导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年战争不断,当地的人民遭受着巨大的苦难。

到了明朝的时候,中央政府为了强化对西南地区的管辖,开始陆续对各土司实行政土归流政策,逐渐撤除当地的土官,由中央派出流官(即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员)直接统治少数民族地区。到了康熙雍正时期,中央政府更是采取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兵部尚书鄂尔泰制定出了详细的改土归流政策,想要削弱土司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改土归流政策从根本上来说,能够削弱少数民族地区的割据势力,促进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是极好的。但是这一政策一出台就受到了土司们的激烈反对,因为这个政策从根本上动摇了他们的利益。不过,朝廷改土归流的决心已定,即使土官们反对,也无济于事。为了更好地推动政策实施,鄂尔泰亲自带兵,先后荡平了广顺州长寨、锁宁、永宁等苗寨。雍正对于鄂尔泰的战绩非常赞赏,给鄂尔泰予重赏。

雍正九年(1731),鄂尔泰返回京师。他这一走,西南地区的一些土官又开始作乱。派去统治西南地区的官员又不善于防范,更加助长了土官们的作乱。雍正十二年,苗寨地区的苗王开始起兵作乱,并以古州、台拱为中心向四周蔓延。随后,叛乱的队伍迅速占领了达凯里、黄平州、清平、余庆、镇远、恩州等地,朝廷大为震动。雍正皇帝派出湖广、广西、云南、四川的官兵两万官兵进剿。但是前线作战的将领并没有专心致志地剿灭叛军,他们开始主张招抚叛军,消极作战。在这种局势下,西南的改土归流政策面临着流产的危险。

清·无款·百苗图册

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当这紧要的关头,雍正却撒手而去,把一摊子事情全部扔给了乾隆,所以乾隆刚登基就面临着严重的战争考验。乾隆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撤换前方统战的将领。正是这些将领从中作梗,一直拖延战事。乾隆降旨调原来的统帅张照返京,让张广泗前去统领苗疆事务。张广泗是汉军镶红旗人,雍正四年的时候曾协助鄂尔泰在云贵等地搞改土归流,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鄂尔泰讨伐镇远、清平等地叛乱的时候,他也一直跟随,因功劳卓著被授予巡抚之职。这次任用他正好可以帮助乾隆解围。

第二项措施就是命令与苗民作战的士兵不能滥杀无辜,不能对当地的苗民横征暴敛,要剿抚结合。清军在之前对苗民的战争中军纪十分混乱,有时候甚至是杀了平民百姓来冒充功劳。这样的军纪对于苗疆的剿抚工作十分不利,乾隆下令部队要严守军令,否则按军法处置。

第三,严厉地制止了朝廷里流传的放弃苗疆的说法。当然这种放弃不是说要把东南地区的苗疆分裂出去,而是按照之前采取的措施,让苗民自己治理自己。这样就能减少朝廷的压力。但是,既然朝廷要对苗疆进行改土归流,就是想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如果听之任之,岂不是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乾隆的这一系列措施与雍正时期的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更能保证改土归流措施的推进,也能镇压那些叛乱的苗王。张广泗到达镇远后,详细地调查了前方的情况,并向乾隆汇报了结果。他向乾隆指出,前方的战争之所以长时间无法推进,是因为前方中央派过去的官员对当地的形势估计不足,他们一直轻敌,结果苗人老是无法扑灭。而前线作战的将领却屡屡指挥失误,攻防失当,浪费了兵力,叛乱的苗民也无法剿灭。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将领之间还勾心斗角,不能精诚合作,致使军队力量分散,根本无法团结起来对付叛乱的苗王。

乾隆命令张广泗针对这些情况采取得当的措施,最大程度保证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一段时间后,改土归流政策终于改变了之前停滞不前的情况,出现了新的局面。

清·无款·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

图绘乾隆皇帝骑马射鹿,而且一箭击中双鹿的场景。此图不仅显示出乾隆皇帝身手敏捷的体能和他娴熟的马上骑射技术,也显示了他所使用的御用弓具有优良的品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