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序 药到病除“心”大陆

快乐是最好的药 作者:于正洪


代序 药到病除“心”大陆

结识于正洪因为她是医生,多次托她看病,她为人热情,做事周到,不仅不厌其烦,也不厌其繁!她也出过好几本书,有在《扬子晚报》上连载过的,是介绍防治癌症知识的。初看书名《快乐是最好的药》,以为是医学著作,对此一窍不通,岂敢天马行空,痴人说梦?看了书稿以后,才发现是跟医学有关的生活随笔集。开始以为这个序可以写得很快,实际上并不然。因为越读,越觉得出乎意料,越读,越不敢懈怠,作者态度极其认真,非常投入,敞开心扉与你交流,质朴,诚恳,智慧,灵活,动情,不容许人心不在焉,更不能走马观花。

阅读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想,她为何如此这般重视快乐,这个命题不止于医学领域,实际上是个人生的大课题。我知道,她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还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在专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现在是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肿瘤内科的行政副主任。她所面对的病人都是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特殊人群,有不少处于生命最后时刻的患者,她与他们既是医患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她对自己的病人尊重、体贴、关心、爱护,始终把病人当亲人,哪怕是节假日,也会经常到医院去嘘寒问暖。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她深切地体会到,医患关系不仅是你病我治的单向关系,更是密切配合的双向关系,在她看来,治疗行为是药理生效的过程,更应该是心理激发的升华过程。当有人突然被查出癌症以后,猝不及防之间,都会迫不及待地询问,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她总是面带微笑,温暖地回答,要积极配合治疗,放松心态,心情是最好的免疫力,坚持过好每一天!然而,在目睹了许多生离死别之后,她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迫切希望更多人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快乐是人类身体防御系统中越战越勇的正义力量,不仅是治病的命门和钥匙,也是人防患未然的自带“武器”。她利用自己的“职权”便利,把自己接触过的病人案例记录下来,通过正反方面的比较分析,无限深情地告诉读者,医生是救命的诺亚方舟,快乐是治病最好的药剂,自己应该成为自己的医生,自己要学会开出治病的良方。许多病人在她的影响下,与死神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并且大获全胜,许多人因为没能更早读到 她的文章而追悔莫及。

快乐究竟是什么?是甜蜜?是温馨?是美妙?还是幸福?事实上,大千世界,茫茫人生,感觉多种多样,味道千差万别,但一脉相承的就是,要时刻秉持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心态。快乐如风,吹走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乌云;快乐如酒,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醇香;快乐如溪,只有流入大海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快乐如饮,一经打开便冒出诱人的沁凉。她依稀记得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会给他们开会,表扬做对的事,指出哪些不足的地方,教育他们要把路走好,满满的父爱溢于言表,每每提及还会情不自禁。母亲在她的心中,就是那个从生命诞生开始,无私地且固执地将爱坚持到底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风吹雨打,都会全力以赴,毫无怨言。丈夫是参与生命的重要支柱,他会调侃她,只是因为爱护她。对自己的儿子,那种十二万分的爱,不可阻挡,脱口而出,有如洪水破堤,奔腾而下,无所不到,无所不及,她知道,做妈妈不光要爱,还要正确的爱,在人生关键的时候,总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尤其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孩子取名“放”,就是觉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灵魂的自由放飞。我也注意到了,陆放也是本书的作者,他的文字在书中的分量并不算多,但很有筋骨,不显稚嫩,书中收录了他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多篇文章。我没有见过陆放,据说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眉清目秀,帅气挺拔,在美读书,独立自主。通过他的文字,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的阳光童年,身心健康,天真烂漫,富有爱心,充满活力,而希望与自己儿子联名岀书,也多少能够让我们感到母爱的细微于心。

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她几乎把自己从小到大,从大学到军队,从国内到国外的人生轨迹都和盘托出。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当年看到别人考上了清华、北大,自己考进了医学院,没能体现和证明自己应有的实力,心里感到非常憋屈,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明白,没必要抱怨生活的缺憾,更不必抱怨生命的曲折。记忆不是用来承受的,而是用来享受的。与其在得失之间冷落自己,不如在取舍之中快乐自己。往事可以从惊涛中驶来,但到了自己的心里,就变得波平如镜,清朗通透,旷达胸臆,怡情忘机,充满生机,这样,那些是曾经的岁月洗礼,就像秋天里弥漫的果香一样,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生活如茶,浓淡同盏;生活如戏,苦笑同台;生活如歌,悲喜更迭;生活如酒,甘苦都有。正反就是一种选择,得失就是一种心境,快乐就是一种感觉:世间的所有重逢都是久别重逢,爱恨不过一线间,相逢一笑泯恩仇;人啊,不过在地狱去往天堂的时候路过人间,人间的功名利禄也带不到天堂去,爱也好恨也好,都没有必要走火入魔;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自己的方向;回头看的时候觉得有些倔强是必须的,有时也没有必要那么倔;人生也是一场戏,要知道自己在剧中还是剧外,有时需要旁观这个世界;人生就是不断放下,人生总得接受一些事实;每个人心里都藏龙卧虎,但真正引领我们前进的是心中纯真的愿望;没有任何事情本身造成我们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来源于我们对于事情的解释;人生的困苦,就是人生宽广的来源;生活中有些人把自己放到最低,原来是为了体会灵魂最深处的温柔;世界是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岁月即使走得太快,如果你自己的改变和磨练的过程能够超越它的脚步,你就是胜利者;拿得起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所谓慧由心生。

我真的很惊讶,一个医生能够写出这么富有人生哲理的文字,点滴成流来自于无微不至的追寻。文学是人学,医学也是人学,都体现着人对世界的理解,难怪医生和作家两个身份不断的叠加和闪回,让人应接不暇。她认为,医生要有感性和理性兼具的思维,医生更肩负对生命的尊重和人道的坚持,不可以没有悲悯之心,除了技术更应该有体贴入微和润物无声的人文关怀。同样文学也需要同情心,更需要同理心,需要直击灵魂的力量,她不停止写作也就不难理解。淡然中抒写旖旎柔情,于险峰处独揽无限风光。文字可以寄托灵魂,寄寓厚望,更能表达深情,“因为梦着你的梦,因为爱着你的爱”,文字在不断净化自己同时,也希望不断提升读者境界。于是,在一片吵杂纷乱的喧哗声中,她会如此安静地坐在桌前,守着一窗灯火,穿越电脑屏幕,在源源不断的敲击声中,清澈的思绪净化岁月的浮华,优美的文章成就时光的婉约,这些是她心情的自传,也是生活阅历和图书阅历的填写,默默无声地潜藏着她读过的大量书和走过的人生路。

向快乐进发让我们怦然心动,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激昂澎湃的热情,带着心底久违的活力在缓缓的升腾,迸发、靓丽、灿烂。细细咀嚼书稿中的点点滴滴,慢慢品尝文字里的香甜爽心,轻抚那颗依然驿动的心,一缕缕柔情喷薄而出,随心所欲,跳来跳去,有时看不到中间的过渡,多点放射,多头出击,看上去好像琳琅满目,又好像有点杂乱无章,她却驾轻就熟,顺理成章,通过纷至沓来的五湖四海的例证加持,不仅读出了女性医生的纤细,更体现出了军旅作家的刚毅,铿锵玫瑰,风雨彩虹,如何使人认识快乐、捕捉快乐,激发快乐,渐行渐近。通过不同的故事,运用不同的形式,站在不同的角度,恰似天女散花,又像嫦娥奔月,形散神凝,似断实续,从阅读快感来说,更符合美学的曲线,起承转合,波澜起伏。

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必然,也有主观使然。科学通过分类可以强化边界清晰,整个世界却依然紧密相连,不会因为人主观意志切割而改变,多边叙事打破边界的划分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同时,她自己也是多重身份的综合体,医生、研究者、作家、军人等,从不同层面去看问题,也许更富有立体感和说服力。最重要的是,读者并不喜欢冷冰冰、硬梆梆的专业套话,更热爱接地气的生动语言,这一点,她注意到了,也认真做了,居然做得很好!

看得出,她的文字都是由感而发,不存在无病呻吟,也不需要装腔作势,常常是拿起笔来就写,不择地而流,当行就行,当止就止,胸中有乾坤,笔底有情调。那些年,岁月留不住青春,她却可以在文字中怀念曾经的自己,我在阅读中,边走边看,边看边思,常常会发现不经意的一段文字,恰如电光石火一般,忽然就照亮了感同身受的息息相通!《我的2012》中有一段关于芝加哥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并不喜欢芝加哥的天气,过于干冷,冬季太长,容易让人depression,我还将回到我的故乡,但我会永远怀念芝加哥的空气和阳光,永远怀念秋天的落英缤纷、层林尽染,永远记得我骑着自行车穿行在Wilmette感觉像在画中行,永远铭记我曾在夏天的夜晚坐在草坪上沉浸于马友友的大提琴……当时我多么希望能和我的家人一起聆听这天籁之音。有一种幸福是飞鸟可以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蓝天,阳光,空气,落叶,琴声,野花,就像莫奈的印象画作品,十分绚烂,有如梦幻!这里既有在美国对家乡的思念,“月是故乡明”,也有回到家乡后对芝加哥的怀念,“共惜艳阳年,犹如桃花流水上”。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看似矛盾,南辕北辙,其实,情同一心,彼此相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难忘的记忆汇聚在心灵深处,常常会让我们浮想联翩,这也许就是绵绵不绝的人生魅力之所在!作者非常感谢命运让她拥有了这样一次远行,要不然,怎么能有这样一段时间在那里静静地聆听着岁月的呼唤……

我们也要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从容和淡定的曼妙风景。也许没有文字的风华绝代,却有文字的岁月静好!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化学者 张永祎

一级作家

2017年10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