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书香门第
每个人都有天马行空的年少岁月,都有一段不谙世事的无忧时光。一个小小的庭院,一个小小的人儿,关怀备至的母亲温暖慈爱,天真烂漫的心像风一样自由,张开手,握住的是满满的温情和幸福。
在新郑县的乐天,是个无忧无虑的聪慧孩童。他玩耍嬉戏,读词赋曲。簌簌花瓣,漫天轻舞,净水清粼,连成一片浩瀚,留给记忆一杯醇香的桂花酒,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一饮而尽。
一卷清丽春归,一片皓陌透晓。虽然乐天不是生于富庶人家,但却长在书香门第,那些泛着芬芳墨香的书卷,与他小小的身躯撞个满怀。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这样写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原来,他与书卷文字的渊源,在六七个月时便开始了。当乳母抱着他在书屏前玩耍时,指着“无”“之”两个字读给他听,乐天这个在襁褓中咬着手指的小孩童,虽然还不会走路,也不会讲话,但是心里已经牢牢记下了这两个字。以后无论谁让他辨认这两个字,他总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来。
聪慧,于他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虽然那时他只会发出哭泣声和嗯嗯啊啊的声音,但心里已然清明豁然,把一切牢记于心。
他异于常人的聪颖,也让深爱着他的母亲满心欢喜,她在亲戚面前毫不谦虚地夸赞自己的儿子。他是她的希望,是她心中的暖阳,是人间最纯粹的天使。
他的童年,便是在母亲的呵护和培养下度过的。父亲常年在外为官,无法常伴左右,外祖母和母亲便承担起了教育他的责任。母亲虽长在内院,但却是很有见识的妇人。她给了他无私的母爱,也给了他很好的教育。
乐天曾经回忆说:“又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未就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恂恂善诱,未尝以一篦一杖加之。十馀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实夫人慈训所致也。”
她是知礼节的大家闺秀,为人妻人母,性格更是温润如玉。她爱自己的儿子,那是超过一般骨肉至亲的爱,他是她的生命,在她心中,爱他便是爱自己。
她知道什么对儿子是好的,她宠他,却并不溺爱。她是个母亲,给了他血肉之躯的母亲,所以,她也要给他一颗晶莹纯粹的心,给他一腔报国忧民的热血。
乐天三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她态度和蔼,手把手教他,从不苛责。五岁时,乐天已经开始学习赋诗。在那一年,母亲有了第二个孩子,乐天也有了一个名叫行简的可爱弟弟。
第一眼看到襁褓中弟弟熟睡的脸,他只觉得神奇,原来自己就是从这么丁点儿慢慢长大的,生命真是很不可思议。他喜欢这个弟弟,那小小的样子很是惹人怜爱。
从此他有了玩伴,兄弟二人围在母亲身旁,在母亲的爱和教育下茁壮成长,这也给母亲带来了莫大的满足和快乐。
他说:“及居易、行简生,夫人鞠养成人,为慈祖母。迨乎洁蒸尝,敬宾客,睦娣姒,工刀尺,善琴书,皆出于余力焉。”
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从诗词歌赋到仕途学问,母亲没有让他错过任何有用的书籍和历练。九岁时,乐天已经谙熟声韵。她示之以正,励之以学,盼其学茂德馨,振藻彤庭。
亲切耐心的母亲悉心教导他,聪慧如他,学习仿佛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几年来的学习积累的深厚才华,宛如春风化雨,滋润内心,那些光耀门楣、报效国家的伟大抱负,终有一日会浮现耀眼的光彩。
童年有母亲日日相伴,她是他最温暖的依靠。而父亲虽然常常不在身边,但却一直在他心中。对他而言,与其说父亲是权威和严厉的化身,不如说他更像是天空悬挂着的太阳,或是深深的大海。
祖父和父亲在无声无息中熏陶着他的思想,那浓浓的儒家学说、忠贞报国的信念、清正廉洁的思想,在儿时的乐天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祖父白锽虽然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乐天对这个老者没有过多的印象,但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却记在了他的心中。“沉厚和易,寡言多可”,是非面前,一丝不苟,辨而守之,为官清正廉洁,颇有善政,并且学之不倦,极具文学造诣。这便是他的祖父,有些陌生,但却让他着迷,他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大历八年五月三日,祖父病逝于长安,父亲白季庚谨遵礼节,辞官回家丁忧。那段时间是小乐天很开心的日子,因为不仅有母亲的万般宠爱,还有父亲的指点和教诲,那是他对父亲最长的一段朝夕相伴的记忆。
只是三年时间一晃而过,父亲服丧期满,被调至宋州做司户参军,并授彭城县令。那时乐天还小,虽然不舍得父亲离开,但懂事的他并没有出言挽留,他只叹时间短促,他只恨时光易逝。
好在母亲一直都在,好在父亲偶尔也会回家,好在他有了惹人怜爱的弟弟行简。他依旧跟随母亲,在新郑的宅院里,平静自在地生活着,快乐自得地生活着……
他的童年,属于这个小小的宅院,长于书香门第,自有属于书香门第的童趣。